同博与你“宅”一起|辽金边地风情


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既保留其传统习俗,又吸收农耕文化的生活方式,创造出别致迥异的辽金元文化。自上世纪末期以来,大同地区发掘了数十座辽金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及墓葬壁画,从这些珍贵的文物遗存与壁画内容中我们可以窥探到该地区人们的生活形态及民俗风情。

首先,为您介绍的是辽代饮食风俗。

1984年,在大同市新添堡村南发掘了辽代许从赟夫妇合葬墓,出土了数十件精美的陶器、铁器等。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是一件双耳铁釜。

同博与你“宅”一起|辽金边地风情

釜是古代的烹饪器,圆底而无足,需安置在炉灶之上或其他支撑物上,用来蒸煮或烩炖食物。釜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流行陶釜,汉代出现了铜釜、铁釜。如成语釜底抽薪、破釜沉舟即与这种炊具有关。这件双耳铁釜为盘口,口沿外侈,沿上附有双耳,腹部较深,底略下凹,三扁足瘦而高。这种炊具常见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是游牧民族典型的饮食炊具。

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习惯品茶,凡来客人,沏茶、敬茶是必不可少的礼仪。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唐时期茶业昌盛,出现茶馆、茶宴、茶会等。宋代流行斗茶,饮茶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以后,吸收汉族文化习俗,饮茶及茶文化盛行起来。

这里为您介绍一件辽代油滴釉茶盏。

同博与你“宅”一起|辽金边地风情

油滴釉属于结晶釉,创烧于宋代福建建窑,后被其他各窑竞相仿制。西京地区著名的三大瓷窑——浑源窑、青磁窑、怀仁窑亦不例外,其中以怀仁窑生产的油滴釉最为精致。您看到的这件油滴釉茶盏为辽代怀仁窑烧制,直口、弧壁、深腹、矮圈足,器壁内外施黑釉,釉层表面满布银灰色油滴状结晶斑点。

接下来,我们进入的是梳妆溢彩展区。

现代人爱美,古人同样也注重装束。近年来,大同地区出土的梳妆盒、金头饰、金钗、耳环、手镯以及正衣冠的铜镜等无不体现当时人们对装束的重视。自唐到宋辽,铜镜的种类繁多、纹饰多样,尤其是辽金时期,铜镜的纹饰独具民族与时代特色。

下面,您看到的这枚铜镜便是金代流行的双鱼纹铜镜。

同博与你“宅”一起|辽金边地风情

以鱼纹入镜,自唐代开始,历代不绝,然而尤以金代的鱼纹铜镜最为研究者称道。这一时期雕饰的鱼纹形象写实,丰满生动,并配以水波、涟漪、花草,尽显吉祥、欢乐的情趣,因而格外招人喜爱。您看到的这枚铜镜为典型的金代双鱼纹铜镜:圆形、圆钮、素宽缘,镜背饰双鱼纹,鱼鳍开展,在水波中作追逐嬉戏状。此镜制作精细,双鱼鳞鳍清晰可见,鱼形饱满生动,是大同地区金代铜镜中的精品佳作。

接下来,您看到的是家居逸乐展区。

我国家具发展史漫长而久远,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枝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织。唐宋以前,一般以低矮型家具为主,人们通常席地而坐。隋唐以后,特别到了宋辽金时期,高型家具已经普及,如高足床,高足椅、凳等十分常见,人们逐渐从席地而坐转向了垂足而坐的生活方式。

在辽金西京展厅中,我们展出了一批于1973年在大同市城西金代阎德源墓发掘出土的木家具,有木榻、木椅、木方桌、木盆架以及影屏等,其中木榻在大同市首次发现,制作别致,工艺水平较高。

同博与你“宅”一起|辽金边地风情

这件木榻为典型的栏杆式围子床,杏木质。由床柱、围板、床板、床腿四部分组成。床上铺木板,左右两侧及后面有栏杆,栏杆下设围板。四角均有方立柱,立柱间又有花形间柱。床腿为秋叶形,腿之间置横枨。这件器物造型美观、结构精致,是研究我国家具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文字、配音:张晓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