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北京志願服務達60萬人次,如何實現"零感染"?

從捐資捐物、社區值守到心理疏導、監督闢謠,北京志願服務內容幾乎涵蓋了疫情期間可能出現的所有需求。

"全市參與疫情防控志願服務的慈善義工人數達到60萬人次,實現了零感染。"北京市慈善義工聯合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陳志斌告訴記者。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春節過後,北京市民大都處於居家狀態,路上沒了行人和車流,慈善義工們成了城市一股活躍的力量。據統計,北京市參與志願服務的義工達60萬人次,從捐資捐物、社區值守到心理疏導、監督闢謠,志願服務內容幾乎涵蓋了疫情期間可能出現的所有需求。

"通過此次疫情,我對我國志願服務發展的信心更加堅定。"陳志斌認為,志願服務專業化、精細化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也必然會促進社會治理專業化、精細化。

疫情下北京志願服務達60萬人次,如何實現

談"零感染"

不做好防護不承認義工身份,提前儲備防疫物資

新京報:疫情期間參與志願服務的義工達60萬人次,如何做到"零感染"?

陳志斌:在前期工作準備方面,春節之前,我們就要求大家做疫情相關工作準備。大年初二,我和秘書處的同事們已經復工。

大年初四(1月28日),我們明確下發通知,做志願服務不戴口罩、沒有做好防護的,不承認其慈善義工身份和志願服務內容。我一直提倡,保護不好自己就別想著保護別人了。

防疫物資方面,也提前做了準備,可以說是"家裡有糧"。除了捐給一線慈善義工外,我們還把富餘的捐給社區一線工作人員,很多鄉鎮也向我們申請防疫物資。

此外,2003年,我在從事社區服務產業相關工作,從"非典"暴發到結束一直在一線,因此也積累了一些非常實用的防疫經驗,應用到這次的防疫工作中。

新京報:"非典"的經歷讓你積累了哪些經驗,並借鑑到此次防疫工作中?

陳志斌:首先是防疫物資,要知道準備什麼。此次疫情期間,有人囤積大批量板藍根,還有人購進了不符合要求的口罩。我們首先儲存的是84消毒液、酒精、一次性手套、測溫槍、防護服、隔離服等,當時僅酒精就存儲有幾十噸,為後來一線的志願服務和對外捐贈起到了很大作用。

第二個經驗就是人員調動。與"非典"時期的盲目相比,此次我們首先把義工力量投入到社區服務當中。疫情發生後,社區需要大量測溫、登記等人員,有感染就一定有居家隔離觀察,這些人的衣食住行都需要人幫忙。其次就是各大交通樞紐,嚴防疫情無管控流入導致擴大感染。

新京報:除了防護物資保障,還採取了那些措施讓義工"安心上崗"?

陳志斌:除了要求必須做好防護,義工們每天在小區值守,有時候會被誤解,因此也安排了義工的心理疏導。

同時,義工們可能在待崗期間出現勞動合同問題、租房問題,我們組織了律師團可以進行法律援助。因為擔心疫情結束後出現大量失業者,我們聯合有關部門開展了網上就業超市,面向所有的志願服務人員,免費提供崗位。

此外,我們正在與民政部門商討一系列給義工的回報,例如公交集團、市屬公園、文明辦等提供的優惠,讓大家感受到志願服務的獲得感。

疫情下北京志願服務達60萬人次,如何實現

談服務內容

根據需求及時調整,強調力所能及

新京報:兩個月以來,志願服務工作內容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陳志斌:即便不在武漢,我們同樣也是在防疫工作的一線。每個階段,老百姓需要的志願服務都有所差異。

最開始是組織捐款捐物,大家根據自身能力,力所能及地按需提供志願服務幫扶。社區防疫缺少人手、虛假信息氾濫、家庭關係調解、心理疏導慰藉……我們組織了8類品牌志願服務行動,包括諮詢疏導、網絡監察、供給監察、應急救援、文藝工作者、"保衛社區"等。

隨著疫情發展和現實需求變化,之後又成立了"疫情法律諮詢"、"醫護後援團"、"疫情監督舉報"三支志願服務隊,分別為疫情引起的法律糾紛提供志願諮詢,為封閉科室醫護人員採買生活物資、照護家人,監督舉報利用疫情哄抬物價、囤積居奇等違法犯罪行為。

隨著各大公園陸續開園,目前我們又組織了一批志願者在各個公園進行疏導分流,防止人員聚集。

新京報:為什麼特別強調志願服務"力所能及"?

陳志斌:政府掌握疫情發展的最權威信息,志願服務一定是起補充作用的,是輔助性工作。有義工組織滿腔熱血地"請戰",要去武漢一線。他們的熱情和愛心是寶貴的,但民政部門有規定,慈善組織不前往湖北,我們也不會讓不是醫療專業的義工承擔風險。

一定是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志願服務也不例外。慈善義工有負責募錢的,有做事的,也有慈善聯合會這樣的管理樞紐。志願服務專業化可能是從教育、醫療、法律、交通等按領域區分,但未來發展下去則需要更精細:以醫療義工為例,其實還可以分為康復義工、病房服務義工和其他的溫情服務;病房服務義工還可以劃分為陪護義工和觀察義工;觀察義工又有ICU和普通病房的區別。

疫情下北京志願服務達60萬人次,如何實現

談志願服務發展

社會組織是補充力量,需要專業化、精細化


新京報:此次疫情為志願服務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經驗?

陳志斌:首先,需要檢驗政府和義工組織之間的互動,在平時是否全面建立。在疫情剛暴發時,政府動員了工會、婦聯、殘聯等,往往忽略了民間的志願服務力量。但這股力量其實是最活躍、最有爆發力的。

第二,在整個防疫過程當中,政府和社會組織的分工要明確,不能越俎代庖,弄混會出現大問題。社會組織是輔助,是補充。

第三,慈善義工組織不能大包大攬,不能憑一腔熱血幹志願服務。"知我所能,我所能者盡善盡美;知我所不能,我所不能者虛懷若谷。"提供志願服務的種類、專業培訓、慈善義工管理、志願組織機構運營能力等各方面都需要專業化發展。

新京報:你認為志願服務在此次疫情當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未來,志願服務將在社會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陳志斌:在疫情暴發前,可能很多人會認為我們國家的志願服務一是黨委政府號召、二是單位考核,還有加分項等各種需求帶動,但這次疫情一定會改變大家對志願服務的看法。每次我們發佈報名信息都是滿編超額。其實,在社會需要我們的時候,每個人都願意站出來,只要給他力所能及的崗位,他一定會幹得很好。

志願服務發展不會一蹴而就,但是會通過一次次實踐不斷助推。專業化、精細化的志願服務促進專業化、精細化的社會治理,在參與社會治理和社會建設過程當中,志願服務的力量是不可代替的。

新華報記者 馬瑾倩


疫情下北京志願服務達60萬人次,如何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