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武汉(杨阳)

我不是一个十分爱跑的人,但来武汉也已经是第四次了。 第一次是七八年前,参加全国监狱系统新闻写作培训,在武汉警官职业学院,临汤逊湖,每天下课都能到湖边走走,空气新鲜,景色宜人。作为一个纯粹的北方人,记得打车到学院的路上看到许多好大面积的水,司机师傅很骄傲地告诉我“在武汉,那个不叫湖,只能算是个塘子”。之后的日子里,课余和一起来的同事们逛了光谷,瞻仰了首义广场、长江大桥,回顾了毛主席的《水调歌头·游泳》。第一次到太原以外的大城市,只一个感觉——好多的人,挤;返程闲逛了一段路,看沿路的风景,又一感觉——好高好大的橡皮树。“两多一大”,也便是我对大武汉的最初印象。 第二次到武汉是2016年了,纯玩的那种,一家三口到了心心念念的中部地区的大城市,就一个想法——逛逛,感受一下咱大太原的差距,带着孩子又去光谷、楚河汉街,又去湖北省博物馆、首义广场、长江大桥,乘公交坐地铁,往来穿梭,唯二感觉——比起咱们的大太原,人多车也多,到处挤。那次,记忆最深的一句话,是往临江大道的一次问路,一位本地人非常热情的指给我们“往前走,笔直走”。

再到武汉(杨阳)

去年又来武汉,送孩子上学带着老妈闲逛。老太太七十挂零,精神头好得很,一说打出租就嫌贵,挤公交还是挺积极。行至武昌火车站附近,对面公交会车,狭窄的马路两边都是人,有小轿车还有小商贩,对面还是女司机,手心里捏着一把汗,眼睁睁的看着两个庞然大物平稳的擦身而过,老妈感叹“这大城市里的司机就是技术好!” 是对大武汉的情有独钟吗?再到武汉,竟是因为可恶的新冠肺炎,无情地侵扰了这个九省通衢的全国交通枢纽,这个人杰地灵高校林立的中部地区大城市。在这个有着千万人口却不幸遭遇时艰的城市,宽阔的街道没有行人,只偶尔路过的几辆车,关闭的门店,歇业的商家,在乘坐专用公交车前往袁家台医院的路上,寂静、荒凉、憔悴尽入眼中,忍不住的凄然、泪目,这何曾是我三番五次来过的地方?

春节前夕,得知新冠肺炎肆虐了大武汉,听各种新闻报道,看各种消息发布,我们这个英雄的城市不复往昔辉煌。封城之日,孩子和她的同学聊天,被“禁足”的无助我们也在三天之后感同身受,人走不出去,楼下不去,物资进不来,最初的各种不通畅让武汉人民的生活愈发的艰难。好在有我们强大的祖国我们坚强的党中央和我们广大的医警兵商学,大江南北八方支援,那段日子里经常能想到的几个词就是“国旗红、警察蓝、天使白”,这些都是我们为武汉加油的底气和力量。每天关注疫情防控一线战事和不停变化的数字,“截至3月6日,武汉无疫情社区79个、占5.6%,无疫情小区2076个、占29.2%,无疫情村1171个、占60.3%。”这些数字真的让人“心疼”,当时的我在想,虽然我们坚守本职也是抗疫,如果组织允许,武汉,我一定会去!去到抗疫之战的最前沿!!!

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终究让我有了再来武汉的机会,而这一次是跟随山西援卾女警工作队出征武汉,毫不犹豫,主动请战,和我的同事们一道奔赴前线。

是的,中华儿女互有责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谁能置身事外。我们更是,因为这里有我们的兄弟姐妹,她们正在经受着疫情、监管、稳定的多重考验,她们的任务繁重、警力不足、人手不够、精力透支,在她们最需要的时候,我们应当义无反顾,与她们和衷共济,共克时艰,与她们共待‘疫’过天晴,再看似锦繁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