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男孩宅家變廚神:可別把你父母寵壞了,以後飯都得你做了

8歲男孩宅家變廚神:可別把你父母寵壞了,以後飯都得你做了

一名8歲的男孩因為疫情待在家裡太久,他開始主動做飯菜給家人吃。

洗菜、切菜、下鍋、翻炒、出鍋……每一道工序都有板有眼,一氣呵成,活脫脫一個小廚神。

8歲男孩宅家變廚神:可別把你父母寵壞了,以後飯都得你做了

男孩的媽媽說,孩子從小就喜歡做菜,現在大概會做十來道菜,而自己愛吃的酸辣土豆絲、青椒土豆絲,兒子都做得特別好吃。

有網友酸了:

又是別人家的孩子;

我兒子18歲了還不會做,又懶又蠢是我沒錯了;

丈母孃趕緊預定起來;

可別把你爸媽慣壞了,以後飯菜都你做了。

……

家有孩子愛做飯,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那就是一個字:爽!

8歲男孩宅家變廚神:可別把你父母寵壞了,以後飯都得你做了

01

有一種驕傲,叫我的孩子會做飯

很多明星都喜歡曬娃,尤其喜歡曬娃下廚房做美食的圖片。

蔡少芬的女兒還沒灶臺高,可是當起小廚娘來一點也不遜色,一招一式已經很有大廚的風範,惹得孃親開心地在微博上曬女兒做飯的萌照,並配文“用心做菜的小廚師”。

8歲男孩宅家變廚神:可別把你父母寵壞了,以後飯都得你做了

而應採兒家的Jasper也不“執輸”,4歲就開始學做餐點,應採兒一心想主攻Jasper的廚藝:“媽咪不需要你會下棋會畫畫會彈琴!但是希望你.....會做飯,這靠譜吧?”

8歲男孩宅家變廚神:可別把你父母寵壞了,以後飯都得你做了

小甜椒學會做飯解放麻麻解救老爸。

小小年紀就需要承擔起做飯的家務了,畢竟爸媽都不太會;

一家三口,只有Jasper會做飯。

而應採兒還曾經曬過一張和老公陳小春同咬一塊披薩的照片,那正是Jasper做的。她說,雖然橄欖放很多但是味道很不錯。兒子做的東西,怎麼都好吃!

應採兒育兒式的驕傲就是,你家的孩子還在玩泥巴,而我孩子已經開始養爸媽了。

8歲的孫博涵第一次下廚是因為媽媽病了,爸爸忙著照看水果攤無暇回來做飯。他自告奮勇地給做了一道家鄉菜——白菜炒饊子。

孫媽媽說:“當他把這個菜端到床前給我時,我眼淚都差點流出來了,心裡暖得不得了”。

從那以後,孫博涵跟著媽媽學了不少菜式,每逢寒暑假就負責張羅一家人的晚餐。爸爸愛吃的素菜、媽媽喜歡的腰花炒洋蔥、妹妹喜歡的西紅柿炒蛋……

孩子小小年紀就懂得體諒父母的辛苦,並把對全家人的愛都傾注在食物裡,有孩如此,夫復何求?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張圖,那是一位浙江媽媽發出的朋友圈:

8歲男孩宅家變廚神:可別把你父母寵壞了,以後飯都得你做了

試想一下,當你穿越夜色,卸下一身疲憊回到家的時候,飯香縈繞,那是何等的溫暖?都說食物最治癒,我能想到孩子說的最動聽的情話就是:“媽媽,我做了你最愛吃的飯菜。”

當Ta開始笨手笨腳為你做一頓飯的時候,煙火色裡藏著對你最深的愛。

8歲男孩宅家變廚神:可別把你父母寵壞了,以後飯都得你做了

02

會做飯的孩子,擁有了足夠的謀生能力

表妹小時候家裡很窮,舅舅和舅媽忙於生計顧不上她。小小年紀就站在小板凳上洗米熬粥。有一次表妹不小心被燙傷了,舅舅一邊幫她處理傷口,一邊說:“我閨女會做飯,走得哪兒都不會餓死咯。”

長大後的表妹回想起這一幕總有點心酸,但後來才發現這是一生中最好的禮物。身在異鄉的她,做得一手美味佳餚,隨時可以給自己的胃來一場美食之旅。那是多少都市人都沒有的技能?

想起了那則舊聞,媽媽下午要做手術,22歲的女兒卻問:“你們都去醫院了,誰來給我做中飯。”

慣著養大的娃,哭著也得管一輩子飯了。培養孩子做飯的技能,才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那個感人的故事。日本一位媽媽千惠在女兒阿花9個月大的時候,乳腺癌復發了,醫生說她最多隻能活4年。

孩子尚未長大,自己卻要遠去,千惠在悲痛不已的同時也開始思考要給女兒留下些什麼。

阿花四歲生日那天收到了一條圍裙和一把兒童菜刀。

8歲男孩宅家變廚神:可別把你父母寵壞了,以後飯都得你做了

千惠狠著心看女兒用笨重的刀切菜、摸索著開火,鼓勵她做調料。終於阿花學會煮鬆軟的糙米飯,製作漂亮的壽司了。

8歲男孩宅家變廚神:可別把你父母寵壞了,以後飯都得你做了

千惠在日記裡寫道:“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我都要讓她自己來,讓她獨立思考和體會。這樣有一天,哪怕我不在了也沒關係。”

最終千惠還是走了,那時阿花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不但可以照顧自己,還可以給爸爸做暖心的飯菜。

父母之愛子 則為之計深遠。“好好做飯,好好吃飯,好好生活。”這就是千惠給女兒留下的一筆豐富的遺產,一輩子都花不完……

8歲男孩宅家變廚神:可別把你父母寵壞了,以後飯都得你做了

03

會做飯的孩子,更懂得享受生活

說起來,讓孩子下廚真是一件帶娃神器。廚房最能鍛鍊一個人的品格了,洗洗切切、捶捶打打鍛鍊的是孩子的動手能力;

如何在短時間內做好一頓飯,先煮飯還是先炒菜?這訓練的不是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嗎?汪曾祺說:“願意做菜給別人吃的人是比較不自私的。”

要滿足每個家庭成員的飲食喜好,讓他意識到凡事不能只考慮自己,這正是情商教育的啟蒙。

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在平凡的煙火生活中早早就懂得了發現和創造美,體會柴米油鹽裡的酸甜苦辣鹹,享受做飯帶來的樂趣。

曾經看過一個美食節目,一個小小的孩子站在臺上教大家做蛋炒飯,她說:“當米飯在鍋裡跳舞的時候,蛋炒飯就可以出鍋了。”

多麼有趣的比喻啊,我想只有真正享受做飯的人才會說出這樣生動的句子。

國外有個三歲的小朋友為家人準備了一頓燭光晚餐,從購買食材到擺盤上桌,都是一個人獨立完成的。

當他擺上蠟燭後覺得少了些什麼,於是跑到院子裡剪下幾朵淡紫色的小花,佈置完餐桌,很滿意的說了句“perfect!”

8歲男孩宅家變廚神:可別把你父母寵壞了,以後飯都得你做了

我竟然被這一幕感動得熱淚盈眶。對於他來說,做飯不是一種負累,而是一種享受生活的姿態。

8歲男孩宅家變廚神:可別把你父母寵壞了,以後飯都得你做了

有人說,食物中蘊含著大千世界,烹飪裡也藏著萬種乾坤。做飯能果腹,也能製造快樂。

鍋碗瓢盆都是好玩的玩具, “吡哩嘩啦咕嚕”交響出動聽的音樂,一雙巧手搭配出視覺美感的食物……喜歡做飯的孩子就從這點點滴滴中體會到平凡的幸福和快樂。

把柴米油鹽醬醋茶釀成琴棋書畫詩酒花,擁有這一項技能的孩子,在日後的生活重壓裡,自然也能把苟且都活成詩和遠方。

8歲男孩宅家變廚神:可別把你父母寵壞了,以後飯都得你做了

04

讓孩子走進廚房舞刀弄勺

廚房育兒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日本以及歐美的很多國家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將教育地點搬進廚房。

然而國內的很多父母卻以“別進來,危險”將廚房列為孩子的“禁區”,甚至用大包大攬的態度把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巨嬰。

蔡少芬很小就讓孩子下廚,她說:“做飯是最簡單的鍛鍊,擔心孩子受傷是正常的。但其實,柴米油鹽也是一種成長和修行。”從孩子對廚房產生興趣的那一刻開始,這種修行就可以進行了。

1、抓住好的教育時機

2~3歲:這個時候孩子就有了很強的探索和模仿能力,可以讓孩子進行攪拌、塗抹、撕掰之類的簡單互動,例如攪拌蔬菜沙拉、塗抹果醬、撕菜葉、掰豆角等;

3-4歲:把包餃子、倒牛奶、擀麵、揉肉丸、剝雞蛋、使用量杯等交給孩子吧,儘管不會做得很完美,但是每前進一小步都是成長路上的一大步;

4-6歲:磕雞蛋、擠檸檬、用刀切面包等硬度適中的食物,做水果拼盆……在大人的指導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做這些已經遊刃有餘了。

當孩子再大一些,就可以嘗試讓他們獨立完成一道菜。

2、營造安全的環境

要想廚房成為育兒重地,安全措施要做好。收好尖刀、電線,使用有蓋的垃圾桶、燃氣灶在不使用的時候要關閉總閘;火柴、打火機等必須放到孩子看不見且夠不著的地方……

此外在孩子進入廚房之前,還可以和孩子進行還可以和孩子“約法三章”,規定那些儀器是不能摸的,那些行為是不能在廚房做的。

3、增加親情的快樂時光

廚房育兒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和鼓勵,一起協作來完成一道菜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多鼓勵,多引導,肯定孩子的付出,並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力,讓孩子在自由和充滿愛的環境中真正愛上做飯。

食物是有溫度、有情懷的,那個喜歡洗手做羹湯的孩子懂得溫柔對待一飯一蔬,擁有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的能力,既能謀生也能謀愛。

8歲男孩宅家變廚神:可別把你父母寵壞了,以後飯都得你做了

作者簡介:花朵之藍,富書專欄作者,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親子寫作營入門班第5期學員,有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希望字字鏗鏘有力,句句擲地有聲,帶給你溫暖和力量,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