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人均負債12萬,“花唄”“白條”青年們被誰“寵壞”了?

每每到發工資的日子,科技君已習慣性地當錢一到賬,就趕緊支付上個月的花唄賬單。

和科技君狀況類似的人絕對不在少數。數據顯示,18~29歲年輕群體中,有86.6%的人屬於“負債人群”。


90後人均負債12萬,“花唄”“白條”青年們被誰“寵壞”了?

這裡的“負債”,其中接近一半的比例是日常以信用卡、花唄等作為支付手段所造成的——沒錯,如果你平常下意識使用“花唄”“白條”等方式支付賬單,那你也是負債人群。

細想一下,這種支付模式已經完全入侵了我們的生活,甚至我們中許多人已被它們“寵壞”了,也被它們“支配”了。


與消費主義共生

整個數據中,還有一個數字值得一提,90後人均負債12萬。

這個數字,加上龐大的負債比例,可以說,許多年輕人都默認過上了這種提前消費的生活。

初入社會的年輕人手頭並不寬裕,花唄、白條等超前支付方式很好地解決了資金問題,賬面上暫時的安穩,以及可自定義還款方式和日期,這麼稱心如意的選擇,真的很難有人能忍心拒絕。


90後人均負債12萬,“花唄”“白條”青年們被誰“寵壞”了?

並且,年輕人通過花唄白條等付款,背後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對於科技君來說,使用花唄消費相當於一個便利的記賬本,相當於把一個月的消費集中整合,看著賬單累積的數字,量力而行,加上自己每月按時還款,用花唄反而起到了合理消費的正面作用。

當然,類似科技君這種用戶肯定不算花唄白條們最喜歡的消費群體,它們喜歡的應該是“一步到位”型用戶。


90後人均負債12萬,“花唄”“白條”青年們被誰“寵壞”了?

比如現在年輕人買手機,手頭錢不夠就喜歡利用花唄、白條進行分期付款,加上時不時會有“12期免息”活動,這樣再貴的手機每個月也就還款幾百元,壓力自然小了很多。

這樣的情況下,用戶不會意識到自己正在購買的是超出消費能力、不符合自身經濟實力的商品。

加上KOL和KOC等角色的出現,種類繁多的商品擁有了更多直接接觸到消費者的渠道。消費者在無形之中就被安利了某款產品,有意無意的搜索,會讓算法為他們推薦更多類似產品,自然有一定比例的推薦會轉化為實際的消費行為。


90後人均負債12萬,“花唄”“白條”青年們被誰“寵壞”了?

最後,現在的年輕人有更多家人和朋友的支持,超半數的負債人群,面對還款問題時,會尋求家人或朋友的幫助。換句話說,父母親友們的溺愛,讓他們面對高消費有恃無恐。

統計報告顯示:“當消費者開啟信用額度服務後,其消費額會比之前上漲30%。”

可以說,花唄白條們的出現,與當今盛行的消費主義相輔相成。


終極奧義:盈利

當然了,花唄白條們推出的背後肯定是為了盈利。

說白了,花唄白條都是消費貸,只不過比銀行信用卡的門檻更低、要求更少。

另外報告顯示,近四成的90後把花唄設為支付寶首選支付方式,比85前群體高出11.9個百分比。

花唄白條們雖然在還款日之前還完就沒有利息,但是大部分超前消費的人無法完成還款,他們便選擇了分期付款。


90後人均負債12萬,“花唄”“白條”青年們被誰“寵壞”了?

以花唄上最受歡迎的商品類目“手機”為例,76.5%的年輕用戶都會選擇使用分期。

分期付款就要收取一些利息,當然有的時候也有一些產品可以免息,不過我們也是知道,還是有很多的人看到這些利息覺得不以為然,還是使用了分期付款。

花唄白條背後的企業團隊們不僅僅帶來了先進的技術產品,也帶來了不一樣的消費觀,收入較低也沒事,每個月多出幾十元依然能享受高品質,何樂而不為?

值得注意的是,花唄白條,美團買單以及微信馬上正式推出的小鵝花錢,全部是其業務核心中的核心,他們利用的,正是消費者對理想生活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