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那个“伪善”的女人成了最后的赢家!

你是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红楼梦》的场景,正在穿越!

当下,大学校园越来越像大观园;大家族、大公司,酷似贾家。中国社会,是不是越来越像荣宁二府?甚至,国际社会,渐渐像贾、史、王、薛四大家族!

那么,对号入座,你更像哪个《红楼》人物?谁,是大观园的最终赢家?


01.活下去是第一步


大观园全是富二代,结局却不同。秦可卿,迎春,林黛玉,王熙凤,香消玉殒;惜春遁入空门;湘云沦为船妓;妙玉陷身匪帮;探春、贾巧远走他乡;李纨独善其身,流于平淡。


只有薛宝钗,靠自己的实力,求仁得仁。

宝钗,出身四大家族,但父亲早逝,家境受到影响。又有一个不成器的哥哥,看看即将败家。在这样的背景下,她成功嫁给宝玉,登上了少奶奶宝座。

富二代全军覆没,她却争得一席之地,凭借什么?有人说是伪善,可在人心险恶、大浪淘沙的贾府,小小的伪善,怎经得起贾家上下的考验?即便是伪善,装一天可以,装一年可以,装一辈子,那就是真善了。


为何那个“伪善”的女人成了最后的赢家!


02.洞见人心,精准劝慰


宝钗深谙心学之道,善能洞察人心。搁到现在,就是一流的心理咨询师。

金钏儿跳井后,宝钗及时安慰王夫人:“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是在井前憨玩,失了脚掉下去的。”

若金钏儿真是生气自尽呢?宝钗说:“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糊涂人,不为可惜。”句句说在点子上,帮王夫人打开了心结。

宝玉听戏文“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非要“了悟”。宝钗劝解,讲了五祖弘忍传衣钵给慧能的故事,宝玉这才醒悟,放弃了出家的念头。

宝钗开言,有逻辑后台,能触到痛点,能解开心结。相比之下,小到百姓家媳妇,大到外交官,就时常显得空话连篇了。


为何那个“伪善”的女人成了最后的赢家!


03.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人与人,国与国,常有幸灾乐祸者。而薛宝钗,不但帮助弱者,还会给他们十足的尊重。

湘云要做东,手里却没钱。宝钗出钱赞助,还筹划细节,帮她拟诗题,又布置螃蟹宴。

邢岫烟家境贫寒,只能拿棉衣去当铺换钱。薛宝钗得知,去当铺把衣服赎了回来,以最温和的方式还给岫烟。

金钏儿横死,下葬没有寿衣;一个丫鬟,又不宜破费。主子也为难了。宝钗毫不忌讳,把自己的衣服给金钏儿穿。解了王夫人燃眉之急。


为何那个“伪善”的女人成了最后的赢家!


04. 一方净土,三分淡然


她的内心始终存留一方净土,自有主见,不跟他人比繁华。

一般小姐的绣房,布置精致奢华。而宝钗素来不爱“花儿粉儿”。她虽然举止行为遵从众人意愿,私人领地,却坚守自己的个性和原则!

不惜得罪“领导”!贾母领着刘姥姥逛大观园时,见宝钗的屋子“如雪洞一般”,觉得丢了面子。但宝钗依然故我。

与宝玉的亲事,她没有放弃,也不急切。在感情上,她比黛玉更会管理和节制。宝玉出家,她坚强的接受现实,扛起了少奶奶的职责。

众芳之中,她不似李纨消极退让,不似王熙凤机关算尽,不像秦可卿、林黛玉敏感、锐利。正是这种淡然,让她历经变革,走向成熟。


为何那个“伪善”的女人成了最后的赢家!


05.不扛大旗,不当头


薛宝钗的处世哲学,很像邓公所言:“不扛大旗,不当头”。不谈是非,不刻薄,不卖弄。关键时刻,还能一语中的。

脂砚斋评宝钗: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未见冷淡;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凤姐评价:拿定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

在贾府,薛宝钗与各阶层、各派系和谐相处。一方面,她跟“统治者”贴心,贾母、王夫人、王熙凤;另一方面,众人瞧不起的赵姨娘,她也保持一种合宜得体的关系。

与兄弟姐妹打成一片,就连没人待见的贾环,她也以礼相待。对下人有充分的尊重。因而得到贾府上下的称赞。

唯一说她“心里藏奸”的林黛玉,渐渐看出她心存善意,最终放下成见,从此姐妹情深。


为何那个“伪善”的女人成了最后的赢家!

“不当头”,却有当头的实力!凤姐生病,宝钗帮助料理家务,处处得体。探春在贾府搞改革,宝钗细心协助,既没有喧宾夺主,又没有体罚下人,让大家心服口服。

可以预见,当一切尘埃落定,贾家的领跑人,非宝钗莫属。“不当头”者,最终是“头”!


宝钗之风,用于人际交往,如何?用于国际关系,如何?果断借鉴,未来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