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那些「處理屍體」的人。

因為疫情的緣故,這段時間,全國的目光幾乎都聚焦到了武漢,而在這期間,被關注最多的就是白衣天使。

因為醫療緊張,全國各地的醫生團隊奔赴武漢,在病毒肆虐的環境中,爭分奪秒地和死神搶人,於是,一篇篇歌頌醫者的文章大量湧現。

誠然,疫情使醫生形象更加偉大,可誰又關注背後那些處理屍體的人……

相信大家都對一個個視頻很熟悉。

武昌醫院院長感染病毒殉職後,他妻子追著靈車跑的場景,觸動了很多人,但對於殯儀館的喪葬人員來說,這種撕心裂肺的場面,他們幾乎天天都見。

在這場疫情中,他們和醫生一樣,要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全副武裝地出入被病毒環繞的場所。

有些小區沒電梯,他們要親自揹著遺體,一點一點地往樓下運。

碰上電梯狹小的小區,擔架進不去,他們只能把屍體卸下來,靠在電梯間裡,用自己的身體頂著,用手扶著……

而這種辛苦與危險程度,可想而知。

聊聊那些「處理屍體」的人。

大家都害怕屍體,但他們卻要近距離為逝者清除臉上的汙漬……他們不能過節,不能團圓,不敢和人交流,只能穿梭在大街小巷為逝者奔波。

雖然人人都躲著他們,但這份職業同樣偉大,他們給了死者最後的尊嚴。

大家歌頌救死扶傷的人,卻總忽略處理屍體的人。

殯葬者如此,法醫同樣。

還記得新冠肺炎的第一例解剖案例嗎?

法醫劉良曾說,這場解剖工作從二月中旬就開始了,但2月24號的時候,鍾南山院士一直在打電話催。

因為有些工作,光靠醫生是完成不了的,必須要靠法醫們和“屍體”溝通,醫生才好評估治療效果。

當時鍾老說,我們前線都在等你這個結果。

聊聊那些「處理屍體」的人。

法醫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這次疫情中,在平時的案件偵破中也格外重要。

平常人忌諱死亡,但在法醫眼中,屍體都是會說話的,多年的專業儲備,讓他們學會與死者溝通。

法醫們通過對屍體的表面檢查和解剖分析,去推測死者的死亡時間,死亡方式,具體死因等關鍵信息。

聊聊那些「處理屍體」的人。

不管前一刻在做什麼,只要有案子發生,他們就要立刻放下手中的事奔赴現場。

他們的首要職責,就是對現場的屍體進行分析,初步甄別死亡原因,判斷是自殺、他殺或是意外。

而警察對案情的整體判斷,也往往會根據法醫的鑑定報告為基礎。

人們總是誇讚警察,卻忘了法醫們也在默默承受黑暗。

聊聊那些「處理屍體」的人。

在破案的過程中,每一步都至關重要,法醫決不允許自己在工作上出現任何差錯。

他們知道,自己得出的每一個結論,都將影響案情的走向。

稍有一點偏差,就會冤枉好人,也無法替死者伸冤,所以只要在工作崗位上,每一名法醫都會拿出最專業的態度。

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的陳慶,就曾因為一個小小的疑點,數次推翻自己之前的結論。

他走訪了多家醫療機構現場諮詢,還和團隊一起還原危險的命案現場,經過這無數個日夜的努力,才最終換來死者的清白。

在法醫看來,再微小的細節都不能忽視。

他們為生者權,為死者言。

聊聊那些「處理屍體」的人。

因為職業的特殊性,法醫總是忍常人所不能忍。

記得之前有人說,老家那邊出車禍,一個人被車碾了過去,腸子都碎成了好幾段。

當時現場的警察的臉色很差,一直往後退,看上去是在壓抑想吐的心情。

而衝在最前頭的人,是法醫。

他們什麼都沒有表露出來,只是神色平靜地把人放在擔架上,把露出的器官往身體裡塞……

其實光看文字描述,就已經覺得很恐怖了,這世界上,又有多少人能心態淡然地面對這個場面?

然而,越是殘忍,法醫就越不能退縮。

聊聊那些「處理屍體」的人。

法醫這一行,會目睹無數“刺激”的場面——

他們要面對高度腐爛的屍體,要用手碾著死者的胃內容物,要忍受滿地蛆蟲的同時對死者進行初步分析……

我也經常聽身邊有人調侃說,法醫們之所以選擇這個專業,一定是因為本身也比較“重口”。

可這世界上,有哪個正常人喜歡和屍體打交道,法醫極強的心理素質,也都是日復一日練出來的。

他們也曾嘔吐過無數遍,也曾看著滿地的蛆蟲全身發抖,可他們比誰都清楚,自己是死者的發言人,如果連自己都不願面對他們,那麼這世界上,又將平添多少無聲的委屈與不甘。

這世界上誰都能害怕屍體,唯獨法醫不能。

他們必須留下,聽死者在世上的最後一次“講述”。

聊聊那些「處理屍體」的人。

為了給社會帶來光明,法醫接觸了無數黑暗,別看平時只跟屍體打交道,其實時刻都暴露在危險之中。

有時候,死人比活人更有威脅。

就像這次給新冠肺炎病人解剖時,法醫就承擔著被病毒感染的風險。

幾乎所有法醫在進行屍檢時,都怕一種叫“烈性傳染病”的東西,因為在屍檢過程中,感染的風險是無法完全避免的——

法醫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手術刀或骨頭碎片劃傷。

況且有些傳染病還存在潛伏期,法醫們一旦感染,家裡人也要跟著遭殃。

而在很多情況下,法醫並不能提前知道死者究竟有沒有烈性傳染病,只能小心小心再小心,避免自己“中獎”。

聊聊那些「處理屍體」的人。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算沒有烈性傳染病,很多屍體也是有毒的,特別是高度腐爛的屍體。

濟南市歷城刑警大隊法醫呂國慶,就有一段不願回首的往事。

那時的他正在處理一樁碎屍案,在拼接屍塊的過程中,為了能更清晰地辨別,他需要摘掉眼鏡,對屍體進行貼面式的拼接。

持續工作幾小時後,他突然面色發白,頭暈,嘔吐,鼻子裡也不斷傳來腐屍的味道。

他中了屍毒。

而只要是做法醫的,幾乎都有這個經歷。

有時候是因為無法避免,而有時候,是明知道會有這個結果,也要為了死者的清白拼一把。

聊聊那些「處理屍體」的人。

而除了一些疾病的損害,法醫的生命也經常會受到威脅。

開頭時就已經說了,法醫不僅要面對屍體,勘察現場也是他們的責任。

有時,兇手其實並沒離開,就藏在現場的某個角落,而法醫在進行勘察時,很可能直接與兇手正面相撞。

當兇殺現場發現在野外時,法醫也要跟著來回奔走,同時還要對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做好準備。

有不少法醫都說過,自己有同事在勘察現場犧牲了。

人們總想遠離法醫,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法醫也和警察一樣,會為案件付出生命。

聊聊那些「處理屍體」的人。

可即便有無盡的危險存在,法醫也不願放棄任何一位死者。

在紀錄片《法醫密探》中,一女孩遭受性侵且在水中溺亡,但父母卻覺得女兒的死法太丟人,於是便隱瞞了部分信息。

也許在這對父母心裡,女兒的死亡還沒有面子重要吧。

可儘管父母不願交代真相,法醫也沒有放棄這可憐的女孩,堅持著為了她找尋真相。

法醫是死者和這世界的最後一絲聯繫,他們會傾盡所有能力替不能說話的人發聲,還死者一個清白。

聊聊那些「處理屍體」的人。

法醫很辛苦,幾乎全年無休。

不管白天還是深夜,不管是週末還是節假,只要案件發生,法醫就要跟著行動。

一旦有了命案,就算半夜兩點也得趕去現場,臉來不及洗,飯沒空吃,一忙就是一兩天。

如果放假的時候趕上有人遇害,很多法醫都會放棄休息。

而等到工作結束時,假期也跟著結束了。

他們偶爾也會抱怨當法醫的苦,但吐槽過後,又重新熱愛起自己的職業。

他們是死者的代言人,所以明白自己的職業擔當——

用畢生為逝者發聲,捍衛法律的尊嚴。

聊聊那些「處理屍體」的人。

他們很偉大,可誤解依然存在。

福建法醫徐倫武說,自己參加初中同學會時,一位同學很熱情地準備和他握手,但在聽聞他的職業後,便立刻把手放了下來。

當時的難堪與尷尬,他至今都記得。

特別是那些剛解剖完屍體的法醫,根本沒幾個人願意和他們待在一起。

或許是覺得晦氣,或許是認為不吉利,人們總是躲他們躲得遠遠的……

你說,法醫明明在為死者伸張正義,憑什麼要受到如此多的排斥與誤解?

可以不理解,但請務必尊重。

聊聊那些「處理屍體」的人。

然而,任何事物都是雙面的,有人排斥,就必然有人嚮往。

特別是隨著近幾年法醫題材影視劇的熱播,讓不少年輕人都對這個行業關注了起來。

他們不覺得法醫恐怖,反而感覺法醫很勇敢,很酷。

可這個“酷”究竟代表著什麼呢?

是觸摸屍體?是解剖死屍?還是與兇殺罪犯直接對話?

可惜這些在年輕人看來很勇敢的行為,其實一點都不酷。

聊聊那些「處理屍體」的人。

對法醫來說,能夠鎮定自若地走進殘忍的現場,用充滿憐憫的心為死者難過,同時又用最專業的態度對待死者,才是真正的勇敢。

而在奮戰幾天幾夜後,當真相終於水落石出的那天,他們能毫無保留地對死者說一聲“請安息吧”。

那時的他們,才是最酷的英雄。

就像一位法醫朋友說的——

“那些無緣無故死了的人,總得有人替他們說話吧?別人都怕,那就我來。”

聊聊那些「處理屍體」的人。

在和平時代的英雄中,默默無聞的英雄有很多。

好比這次疫情中,所有的光鮮和掌聲都給了醫生和基層,但也不能忽視那些和屍體打交道的人。

四處奔走,為亡靈發聲,卻時刻活在誤解與偏見裡。

疫情下,醫生護士為生者守護安全,而他們,努力為逝者討一個說法,辛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