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GDP總額40%集結於玩界,由於理論缺失導致玩樂生態惡化!咋整

前言:思想先於文化,文化先於產業;這是一個知識更新翻臉比翻書還快的時代,界別權威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會漂移的:原有的界別權威如果不能持續創新,持續產出新研究成果,界別權威就會漂移至最具創新力,最具邏輯通恰的新學術名下,這是“首創”最大的意義——

人類文明的發展是在思想家的思想通道之上建立演變的,對於未來的思考從本源上來說是人類的求存需要。


未來之思是單向度演進的,一旦新的思想形成共識,就會成為趨勢,這個趨勢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它會在新的未來之思所界定的通道內不斷衍變,所以首創一旦形成共識,往往意味著新時代的到來,所有人類最頂級的智力將薈聚於此,如滔滔之大河奔騰向前,勢不可擋

美股多次熔斷危機百年難遇,美國傾巢救市背後暗藏了什麼玄機?

美國經濟經過了兩百多年的統一發展,以及反覆競爭和強化,其最為繁榮的產業,附加值之高、壟斷性之強、在全球競爭力之獨一無二、對美國經濟的貢獻之高,都是難以想象的。

電鰻哥就來告訴你,這次疫情是如何影響美國這些重要產業的。

美國GDP總額已經高達20萬億美元(是日本的四倍,中國的1.5倍),這裡面佔比最大的產業可能很多人是想不到的。在20萬億美元的GDP裡面,

文化與娛樂產業貢獻了超過8萬億美元,竟然佔GDP的比重超過了40%(排名第一)。

我經常跟大家開玩笑說,中國經濟總量是實打實幹出來的,美國經濟總量是玩出來的。

這裡面就包括影像、賽事、娛樂、刊物、文化用品、文化旅遊等產品的設計、製作、發行等。

而這次疫情最大的影響就是這些產業,NBA、橄欖球等賽事全部停擺,迪斯尼等關門,拉斯維加斯賭場停業,電影院關閉,《花木蘭》《速度與激情9》等撤檔,《碟中諜》等停拍,50人以上的聚會被禁止,向全球發佈旅行禁令等等。

這對於美國人來說,也是絕對的災難,毫不誇張的說,停掉這一切,對於一些美國人來說,可能都失去了生活的意義。不看比賽,不看電影,不讓聚會,活著還有什麼意思?(這真不是開玩笑)

你看美國的國寶,股神巴菲特,都90歲了,也還說不會因為疫情取消旅行計劃。

美國GDP總額40%集結於玩界,由於理論缺失導致玩樂生態惡化!咋整

這次疫情對美國經濟帶來的現實影響,將遠遠超過早前疫情十分嚴重的中國,因為中美經濟當中各產業的結構和佔比有非常大的不同。文化娛樂產業佔美國GDP的比例超過40%,但該產業佔中國GDP的比重還不到5%,其產值還不足美國的十分之一。

所以你就知道美國股市為什麼要在管制加強之際,出現三次熔斷了。因為這種管制對美國經濟的傷害,是恐怖襲擊,以及發動戰爭等都無法比擬的。

在美國發動阿富汗、伊拉克等戰爭期間,你去看看美國人的生活和消費,根本就沒有受到影響,很多人連阿富汗在哪都不知道。

就算2008年的金融危機,華爾街一些人都跳樓了,但並沒有終止美國人的文化娛樂活動,也就是說佔經濟40%的產業更加活躍,所以是可以通過穩定金融市場,迅速恢復經濟的。

這次則完全不同。

這次疫情在美國的發酵,跟恐怖襲擊、戰爭、金融危機都不同,這次疫情意味著聯邦政府必須對國內來實施管制,聯邦政府的對手變成了美國人自己,而不是其他國家和政府。

那麼美國人就要讓渡個人權利,可能會被隔離,可能會被軍事管制,可能會被限制人生自由等等。這將會給美國人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這意味著聯邦政府有足夠的理由來介入民眾的個人生活,這是很多美國人難以接受的。

所以,這次疫情,挑戰的是美國人自建國以來深入人心的價值觀體系,遠比一般的戰爭等恐怖。只是這種心理活動,不會表現出來,因為這種心理活動是極其矛盾的,一方面希望政府有所作為,但另一方面擔心造成更大“後患”。

國際玩聯公共娛樂部觀察:

任何科技應用都必須有基礎理論研究作為前瞻,衍著這一路思脈,玩商時代理論體系發現:奶頭樂理論在全球正在細分為三種形態:焦慮時代,無慾時代,“娛樂至死”時代,依次舉個栗子:

“娛樂至死”時代(美國)

1840年代,美國資本密集於鐵路高速發展;1940年代,資本密集在以底特律為代表的汽車製造業;如今,資本選擇了以新技術為根本基礎的內容分發產業,美國電視娛樂產業正處於從電視服務向互聯網流媒體服務切換的激烈過程當中,迪士尼、奈飛、AT&T(時代華納)、亞馬遜Prime Video、Comcast(NBCU)、蘋果Apple TV+等美國六大流媒體平臺全部重兵集結於玩界, 美國正在進入大娛樂垂直整合時代(簡稱玩商時代®)——新時代,媒介危機情況有沒有好轉呢?

美國GDP總額40%集結於玩界,由於理論缺失導致玩樂生態惡化!咋整

放縱

“紐約地鐵少年為娛樂在地鐵裡模仿新冠肺炎嚇唬乘客和泰坦尼克號上年輕的音樂家們為緩解,安撫大家心情而放棄逃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1912年到2020年,這才不過短短百年時間,“娛樂至死”導致人類良知倒退、泯滅竟然到這般地步?致30人死,數十人傷的泰國軍方神槍手,竟然是“一路直播”嗨到爆頭的,“娛樂至死”可怕嗎?“奶頭樂理論”讓美洲人民陷入巨大危境之中且繼續呈單向度衍變山瀑布效應©態,由此必然導出缺愛的“美洲憋憋”橫行!

美國GDP總額40%集結於玩界,由於理論缺失導致玩樂生態惡化!咋整

長此以往,人類危哉

無慾時代(日本)

20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陷入了消費行為極度萎縮的“低慾望”旋渦,年輕群體表現出物質寡慾、消費需求低落的同時,“低慾望”趨勢也蔓延到對“性”的態度和行為上。“無慾世代”被認為是日本少子化深刻發展的主要推手,也是日本克服改善少子化問題的最大障礙。基於日本全國青少年的調查數據分析發現,青少年對性的“低慾望”趨勢特徵在性心理方面表現為對“性”的興趣逐漸降低,同時對“性”的負面認識有所上升,在性體驗方面表現為“性”行為體驗比例逐漸回落。對青年群體日益增多的“無慾”趨勢特徵,有“平等說”“風險說”“負擔說”等多元解讀,其背後是經濟壓力的增加和生活環境的改變等複合因素的共同作用。

關鍵詞:青少年;無慾時代;少子化;低慾望社會;日本

20世紀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是日本經濟的穩定成長期,平均保持在5%左右的年增長率讓日本經濟進入了“新的成長軌跡”。憑藉持續穩定的經濟發展,日本的國際競爭力迅速提升,80年代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一海外債權大國,同時也登上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經濟增長帶來了金融資產和房地產價格的上漲,而隨資產急劇膨脹而來的財富效應也促使民眾的消費慾望不斷擴張,這不僅表現在消費能力上,也體現在消費需求上。隨著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加,加上家庭的小型化發展等趨勢,

日本的消費主體由家庭逐漸轉向個人,消費結構由家庭剛需升級為娛樂教育、交通通信等,消費需求由大眾化日益向個性化、高端化、品牌化發展。強勁的購買力不僅體現在民眾身上,也表現在企業層面,而購買的對象也不侷限於日本國內。1989年,日本三菱公司購買了美國國家象徵洛克菲勒中心,日本索尼公司收購了美國娛樂業巨頭哥倫比亞影片公司;20世紀八九十年代,洛杉磯中心區域近一半的房產權屬於日本人,夏威夷96%以上的外國投資來自日本,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奢侈品店擠滿日本遊客,“買買買”成為這一階段的日本的消費形象。

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泡沫經濟的破滅,日本陷入了被稱為“失去的二十年”的經濟發展停滯期,同時,高齡少子化的加劇使得日本勞動人口不斷減少,也成為進一步制約經濟增長的因素。急轉直下的經濟潰敗氛圍和可支配收入的停滯乃至負增長消滅了多餘的慾望,在消費上行空間被打斷、民眾消費理念趨於樸素理性的背景下,“低慾望”成為日本的整體社會氛圍,特別是年輕世代表現出的“低慾望”群體特徵成為社會問題。一方面,經濟高速發展的神話雖然隕滅,但日本社會長期積儲的優厚物質基礎並未消失,豐裕物質條件下成長的年輕一代表現出娛樂至死、追求自我、享受安逸、缺乏奮鬥目標等群體表徵。

另一方面,隨經濟低迷而來的失業率上升、收入不穩定,以及少子高齡化、國際地位下降等引發的社會發展不透明性,讓年輕一代對未來喪失信心,呈現生活態度消沉、人際關係淡薄等群體表徵。當如此人口負增長、經濟疲軟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新生代成為消費主體,表現出對物質的寡慾和消費的低落,不買房、不炒股、不結婚、衣食住行將就、遠離奢侈品,成為這一代人的群體消費特徵。

“無慾時代”是日本繼“寬鬆時代”後推出來的新名詞,最先流傳於網絡,之後逐漸被社會廣泛接受,指的是這樣一個特定的群體:出生於1987年至新世紀前後,和“寬鬆世代”的年齡基本一致。群體特徵表現為:在童年時期經歷過經濟崩潰,和網絡共同成長,成人後遠離物慾、食慾、性慾,不願出人頭地,不善表現自我,對人(包括婚戀)冷淡,人際關係簡單,缺乏野心,對任何事物都沒有過多的期待,容易放棄,因此也被稱為“無慾無求的一代”。如此“無慾世代”被認為是日本少子化深刻發展的最大推手,也是日本克服改善少子化問題的最大障礙。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下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的調查數據[4],2015年日本男性的“終生未婚率”(終生未婚率指至50歲尚未結婚的人口比例)為23.4%,女性的“終生未婚率”為14.1%,均創下歷史新高值。這也意味著,有四分之一的日本男性和七分之一的日本女性終生未婚。同時,調查數據還顯示,18~34歲未婚群體中,有42.9%的男性和39.2%的女性認同“碰不到理想的對象就不結婚”。此外,調查結果發現,18~34歲未婚群體中,69.8%的男性和59.1%的女性沒有交往對象;35~39歲的未婚群體中,26%的男性和33.4%的女性從未有過性經驗。清心寡慾的“無慾時代”逐漸成為社會的固定組成,並有不斷蔓延的趨向。大前研一在《低慾望社會:“喪失大志時代”的新·國富論》書中預測,

世界各國都將面對“低慾望社會”現象。放眼全球,經濟減速和人口老齡少子化幾乎是所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通病,只是日本表現得尤為突出。面對如此缺乏活力的“無慾世代”,今後該何去何從。這不僅是日本社會面臨的巨大考驗,也是國際社會整體需要思考的課題。

焦慮時代(韓國)

寰球玩家首爾3月19日電:韓國統計廳19日發佈報告稱,2019年韓國粗結婚率為4.7‰,創下1970年有記錄以來新低。

粗結婚率指一年中每1000人的婚姻申報數量。韓國結婚人數曾在1996年達到峰值43.49萬對,此後19年中每年結婚人數超過30萬對,但自2016年起,每年結婚數低於30萬對。粗結婚率從2012年起持續下降,在2015年跌破6‰,2018年僅為5.0‰。

2019年,結婚人數和粗結婚率再創新低。統計廳報告顯示,去年結婚登記數為23.92萬對,同比減少7.2%;粗結婚率為4.7‰,創下1970年有記錄以來最低值。1970年韓國粗結婚率為9.2‰。

報告還稱,去年韓國初婚群體年齡中位數為30.6歲,比此前一年再推遲0.2歲。

根據統計廳2018年針對韓國13歲以上群體進行的調查,認為必須要結婚的人群佔比僅為48.1%,超過一半的人稱“不結婚也無所謂”。

統計廳分析,由於失業率上升、住房價格攀升等因素,導致適婚人群推遲結婚或選擇不婚。

結婚數減少,但離婚者增多。數據顯示,去年韓國約11.8萬對夫妻選擇離婚,同比上升近2%。其中,34.7%的離婚者是結婚超過20年的夫婦,在離婚人群中佔比最大。

家庭、工作、兒童、住房、汽車、老年人、醫療、教育和養老金。生活節奏快、競爭激烈帶來的壓力和緊迫感使人們疲憊不堪,極度不安。對現實的不滿,與未來和遠方充滿了未知和迷茫。當所有的夢想、激情和個性被生活消磨掉時,他們進入了一個奇怪的圈子:“躺在床上,想著許多路,早上醒來,或者走老路。”。光和“麻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感覺日子過得很快,我們走得很慢。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很多人喜歡下班後在車裡呆上幾分鐘?一個答案得到了最多的讚揚。在外面,ta是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和工作單位的成員。但只有在屬於自己的小空間裡,才能被看作是與外界的分界點。沒有常規,沒有噪音,你可以獨自聽一首歌,然後ta就是你自己!

全球經常看到的是街上和電梯裡的人大都不耐煩、疲倦和急躁。如果你問周圍的人他的生活夢想是什麼,除了房子、好車、加薪或升職之外,大多數答案是孩子可以進入一所好學校,而手頭的股票可以是幾種交易方式。我們都在不經意間,故意混合夢想和財富的目標。所謂富人、窮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財富的增長和社會地位的提升。在他的世界和生活中,人為錢而活,錢能解決一切。一旦他獲得了財富,不用再為錢而奔跑,他的世界就失去了基準和底線。只有用物質財富來滿足內心的控制,才能填補世界的精神空虛。當一個人用金錢來衡量一切並把錢作為生命的唯一追求時,精神世界是一片荒漠,沒有任何寄託。最後,他的生活都和低等動物一樣。除了吃飯和睡覺,沒有一點意義和價值。

焦慮研究者——以弗洛伊德、戈爾德施泰因、霍爾奈三人為例——都同意,焦慮是一種處於擴散狀態的不安,恐懼與焦慮的最大不同在於,恐懼是針對特定危險的反應,而焦慮則是非特定的、“模糊的”和“無對象的”。焦慮的特性是面對危險時的不確定感與無助感。我們若問:在產生焦慮的經驗中,是什麼受到了威脅?我們便能瞭解焦慮的本質。

焦慮使陰陽失衡——是什麼產生了焦慮?科技陷阱嗎

七萬年前的智人和今天的人類生理上沒有大的區別,可面對成千上萬倍湧來的信息承載量,人怎麼可能不產生焦慮?人的信息承載力是有限的,奶頭樂理論下資本只會將科技數據主義加速度推動的更快!如果任由其發展下去,人類不盡快調用潛質,崩潰是一種必然的導出。

★如何調用?《新宇宙觀》告訴我們:乘物以遊心 格物於善惡 入真逍遙境也

衍著新宇宙觀這一路思脈,我們發現:所謂食色性也,萬物生髮之根,欲神不死,是謂玄牝;相比於食慾,性慾,人也有玩欲;對於何為慾望?孫奇逢老師說吃喝玩樂是淺的慾望,而為了追求富貴功名則是深的慾望,如果把這些都能看淡,“寡慾”!那才是真正做到了聖人!這顯然是沒有找到真正的關竅。

欲既為心所生【心既奇點】心流一路分化下來:“寡既堵”暨進入無慾時代,任其加速度發展暨進入“娛樂至死”時代,伯仲之間暨焦慮時代,似乎都不是正解!文化玩商作為東方文明在玩樂領域的傳承代表,我們認為“大禹治水,疏而導之

【以玩化之】方能大順”,堵或推動都是不合道的。

真逍遙境(眾妙之門)的關竅是如何將玩商轉化為愛商,這或許才是“預防娛樂至死”的關鍵之法。混沌之初,一氣而已。其主宰處為理(心即理),其運旋處(流體)為氣,從玩商到愛商(LQ),以LQ四法印為錨玩界大飛輪生生不息,此所謂浩氣長存也( “浩氣”,最早出於孟子的《孟子·公孫丑上》“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美國GDP總額40%集結於玩界,由於理論缺失導致玩樂生態惡化!咋整

板靚界清 玩必有方

《玩經》學術圈對未來的展望

後哲學、後宗教時代,如果說哲學和宗教是自然人類精神狀態的基本表達方式,那麼在技術工業的作用下,這種表達方式失勢了,失去了曾經有過的決定性意義。今天的人類對未來充滿期待充滿無奈也充滿焦慮,是一種並存的心態。貝克和吉登斯把現代社會稱為“風險社會”,以前是自然風險佔主導,如今轉換了,風險結構變了,核戰爭,氣候變化,娛樂至死,對技術的破壞性潛力進行控制成為全人類面臨的第一性風險;人類的命運從沒有那個時刻象今天這樣,被緊密的聯繫在一起。

美國GDP總額40%集結於玩界,由於理論缺失導致玩樂生態惡化!咋整

六小靈童標

心理學家們把人的思想和情緒進行極其煩瑣的分析,這樣分析的結果,是將人描繪成了充滿矛盾、無限複雜的黑洞。並非說這種種理論不對,而是這些理論的出現,正標誌著現代文明一種令人擔憂的傾向:我們正越來越遠離單純的、清澈的心靈——人類得找到一個突破口解決這日趨嚴峻的風險

美國GDP總額40%集結於玩界,由於理論缺失導致玩樂生態惡化!咋整

【玩商暨愛商(LQ)】"real LQ" 風潮起

玩商時代®理論體系研究發現:聚焦“玩”或許是一條值得探索的路徑。玩是人的天性、玩是社會的和諧、玩是經濟的支撐;玩是超越國界、跨越語言的人類共同美好追求,工作只是一種手段,追求快樂幸福的生活才是目的。

這是一個“千姿百態、五彩繽紛”的玩商時代,這也是一個浮躁的時代,因此,更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克服自身的浮躁。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全球問題,也是治理風險的關鍵

遵循玩界3g效應,面對全球“娛樂至死”的泛娛樂不良生態,面對如此龐大的全球流媒體市場,沒有“心錨燈塔”顯然無法撥亂反正、良性發展的!這是全球共識

美國GDP總額40%集結於玩界,由於理論缺失導致玩樂生態惡化!咋整

玩者無界 薈融共生

板靚界清 玩必有方

而誰能建立高效的導航體系或許取決於誰能創造一種世界性的《新玩樂哲學》,這種世界性的新玩樂哲學是把西方哲學,印度哲學和中國哲學往古各自的傳統和現今努力的成果作了高度諧調的綜合,玩商時代®的衝浪家們是需要理論工具的—— 面對“奶頭樂”理論下人類所面臨的巨大危境,玩商時代®理論體系應時而生

美國GDP總額40%集結於玩界,由於理論缺失導致玩樂生態惡化!咋整

“工商業時代”娛樂至死的弊端,迫切呼喚人類文明的轉換。人類用什麼方式再造下一期的高階文明,尋求下一期的生存之路?取決於思想,邏輯,破局點。

拉大尺度觀察,思想先於文化,文化是沒有選擇的,只能接受。從農業文明到工商業文明,從工商業文明向更高階文明的轉換正在進行時,誰第一個找到破局點,進化之路將由此開啟,它是單向度衍變且不可逆的

19世紀,商界崛起,21世紀,玩界崛起——

【玩商暨愛商(LQ)】對標道瓊斯指數:“一種以玩商(LQ)測試為首步的泛娛樂綜合服務系統及方法”被髮明,它能以極簡的方式根據“WLQ®(World Leisure Quotient )測試指數”分辨流體當前態,從而求real——至此,無機心的WLQ綠色玩樂生態指數“預警機制”建立,它能極大的促進綠色玩樂生態健康的發展!

而是否重視WLQ,取決於“觀念”!即刻重視即刻生效,晚點重視晚點生效——“向內求”回到心流的源點,從“心”再出發!一定會來,繞不過去的

小憨已經從“心”再出發了!龍龍蠻犟(我蠻理解:萬物一系同頻共振,碟片裡一定有某種頻率讓他一再選擇!這是大腦的“記憶底片”效應) 人類的知識永遠不可能超出他們所具有的觀念,而不能第一時間獲悉新觀念意味著“你輸在了起跑線”

美國GDP總額40%集結於玩界,由於理論缺失導致玩樂生態惡化!咋整

當善良與正義如空氣般在世界漫延,

人間一定充滿了希望與美好!

當權力與金錢統治了世界,伴隨著和平的還有戰爭與罪惡!

誰能讓世界充滿愛?

誰能讓戰爭與罪惡消失?

這應該是人類社會最後的難題!

解決了這問題,

人類真的進入了高級文明!

美國GDP總額40%集結於玩界,由於理論缺失導致玩樂生態惡化!咋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