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是誰的責任?

鵬友程


‘蜀中無將,廖化先鋒’,聽到這句話可能會理解是用人問題,

其實這是政治問題或者說軍事計謀並非是人力問題這句話主要是說廖化的出身不好,看不起廖化曾經是山賊出身。而後次要才是攻擊諸葛亮的用人制度。潛臺詞的意思是說,一個山賊都可以當上蜀國的先鋒,這麼重要的職位竟然用山賊來任命,那些清流名士們應該作何感想。這就是活脫脫的侮辱!其實這就是在三國時期,士族制度的弊病。

廖化是誰?關羽當時在荊州的主薄,關羽當時在荊州是上將軍,單獨統領荊州大軍幫助蜀國抗衡魏國的前線戰場,在隆中對計劃中,是類似於韓信那樣的位置。主薄是什麼樣的官職,為主官手下的文官集團之首啊,掌管企業整個荊州首府的文書啊還有印信之類。 相當於廖化曾是一個小國的總理,或例如一個單獨的行區的區長的職位。儘管他沒有真本事,在那種狀態下那個位置下幹上了幾年的經驗和見解,也會遠遠比大多數人強。實際上,不是說他沒有一點真本事的問題,而是從一個山賊出身混到這種影響力的高位,這本事就是絕對不可能是一般普通人可以做到的,但是士族門閥在當時太根深蒂固了,毫不誇張的說廖化比當時蜀中大多數清流名士們強個幾十倍都不成問題啊。

其實,蜀漢的人才體系一直是三國最好的,用人非常大膽。想想東吳鬆散的家族化私幕軍,看看魏晉九品的制度,堅持軍功制的蜀漢遠遠強於各方。 不幸的是,歷史是關於成功或失敗而來作為最終的評價的,成王敗寇自古如此。另外,要注意這個言論的背景主要議題是姜維北伐。姜維是什麼人,諸葛亮的繼承者。廖化是什麼人,鐵桿的蜀漢時期蜀國首腦的鼎力支持者。關羽始終偏師獨自鎮守荊州,人權、財權完整,可以自給自足,並且在蜀漢的計劃中,肩負著長時間抗衡曹魏而且乘機進攻宛城、洛陽配合主力北上的重任,類似於韓信一般的地位,在可預見的情況下,如果計劃順利,未來關羽的實力很可能比蜀漢本身都大,這種情況下,僅靠所謂的結義兄弟靠譜嗎? ? 所以你知道,關羽的關鍵職位肯定會放一個蜀漢的忠誠鐵粉的,而廖化絕對是關鍵職位的核心,關羽軍事情報、戰略情報、物資支持由他本人全全經手和控制。而不是蜀漢的忠誠鐵粉,這樣的職位敢任命關羽手下的私人將領嗎?實際上劉備徵吳時對已經假裝投降吳國的廖化的態度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所以,這句話更重要的目的是把蜀漢和姜維的關係挑撥一下。 廖化歸蜀後沉靜一段時候,姜維被重用之後,就始終追隨姜維,這是便是領導人在權臣身邊安插的最大眼線啊。姜維北伐,前鋒上將一個是蜀漢佈置的最大眼線,一個是始終看姜維不順眼的張翼,這是什麼意思?多麼好的離間君臣關係的題材啊,曹魏那邊如果不傳點風言風語,我覺的曹魏的諜報人員系統,其實就可以裁掉了。

永遠不要把歷史問題想當然去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