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跟隨劉備多年沒被重用,但為何是唯一完整過了三國時期的人?

戀戀女生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中有個名句:“人中廖化,馬中赤兔”。



這是說在這部著作中,有兩個神物:赤兔馬和廖先鋒。為什麼是神物呢?太能活了。

先來說說這個赤兔馬。

董卓進京是在漢靈帝死亡的公元189年,赤兔馬首次亮相,董卓將赤兔馬贈於呂布,讓呂布殺了丁原,董卓喜當爹。書中有言,此馬“從頭至尾長一丈,從蹄至項高八尺”,要達到這樣的高度,馬兒最少需要生長五年,此時的赤兔馬至少是五歲了。

關羽走麥城,父子歸神,赤兔馬被俘,絕食而亡,是在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

根據這樣計算,赤兔馬至少活了36年,大型馬的壽命通常是25年。赤兔馬要比普通的馬壽命長一半,而且還能繼續在戰場上馳騁,到最後居然還是非正常死亡。這壽命真是恐怖。



然而,比起廖化來,這都不算什麼。

廖先鋒的第一次亮相是在關羽千里走單騎之時,具體情節在《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中。

回目: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
關羽見廖化是個“少年將軍”
,但其實廖化此時有多大年紀了呢?本回中有記:
說關羽不願意收納廖化,因為嫌棄他是個“黃巾餘黨”


關羽千里走單騎是在官渡大戰之前,公元200年,而廖化即然是黃巾餘黨,肯定參加過黃巾起義。黃巾起義起於公元184年,在188年基本上就平息了,假設廖化在此段時間內以十五歲的年齡參加了黃巾起義,此時也至少應該有28歲了。

關羽覺得廖化是個“少年將軍”,可能是因為廖化這人善於保養,相貌看上去比較小面。

廖化的再次出現就是在劉備率部入川的時候了,在《三國演義》的第六十回中。

回目:張永年反難楊修 龐士元議取西蜀


廖化第一次做先鋒是在關羽北征襄樊之戰時,在《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中。

回目: 玄德進位漢中王 雲長攻拔襄陽郡


關羽北征襄樊,本來是讓傅士仁和糜芳做先鋒,但二人飲酒誤事,燒了軍器糧草,關羽欲斬二人,被勸止,就免了職位,讓廖化做了先鋒,關平為副將。而這個安排,也說明在關羽的眼中,廖化的領軍能力是強於關平的。

劉備為關羽報仇,出夷陵的時候遇到了廖化,但荊州關羽父子都死了,很多將領都壯烈犧牲,但廖化卻活著,劉備就沒有重用廖化。

蟄伏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諸葛亮開始北伐,廖化也開始露面。

公元230年,諸葛亮四出祁山時,廖化被任命為蜀漢的先鋒大將。這在《三國演義》的第一百回中。

回目:漢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鬥陣辱仲達



這一年是230年,廖化至少有58歲。還能沙建功,斬殺魏軍前鋒大將秦良,“秦良死戰,被廖化一刀斬於馬下”。

公元234年,諸葛亮六出祁山,廖化也隨軍出征。這次廖化立下頭功。《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三回中。

回目: 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



諸葛亮利用用木牛流馬誘敵,老奸巨滑的司馬懿上了當,中了埋伏。廖化差點活捉司馬懿,獲得了他的帥盔,立下首功。這一年是234年,廖化已經是62歲的老將了。

諸葛亮死後,姜維繼承先師遺志,繼續北伐大業,廖化又做了先鋒。這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一百零九回中。

回目:困司馬漢將奇謀 廢曹芳魏家果報



延熙十六年,是公元253年,廖化已經是81歲高齡,還上陣與敵軍猛將徐質對戰,即使輸了,也情有可原。

姜維再度北伐,廖化為先鋒,是蜀漢景耀元年(公元258年),這是在《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三回中。

回目: 丁奉定計斬孫綝 姜維鬥陣破鄧艾景耀元年是公元258年,廖化已經86歲了,


在戰場英勇殺敵,還陣斬了郭淮麾下先鋒大將鄭倫。

但蜀中人才青黃不接,姜維後來出師北伐,廖化拖著88歲垂老的身軀,再次為國出征。這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一百十四回中。

回目: 曹髦驅車死南闕 姜維棄糧勝魏兵

司馬


昭弒曹髦,是公元260年的事,此時的廖化已經88歲了,仍然被任為先鋒大將,隨軍征戰。

景耀五年,姜維再次出師,這次廖化因與主帥姜維意見不同,被留駐於漢中。在《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五回中。

回目: 詔班師後主信讒 託屯田姜維避禍景耀五年是公元262年,廖化90歲。

鍾會率兵伐蜀,是公元263年的事,91歲高齡的廖化率部配合姜維防禦劍閣,這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一百十六回中。

回目:鍾會分兵漢中道 武侯顯聖定軍山

在《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八回中,劉禪開城投降,廖化在姜維軍中,隨姜維假降鍾會。

回目: 哭祖廟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爭功




劉禪投降,詔令姜維和廖化向鍾會投降。同年,姜維發動兵變被殺。

第二年,蜀主劉禪被送往洛陽,廖化稱病不隨,不久後去世。這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一百十九回中。

回目:假投降巧計成虛話 再受禪依樣畫葫蘆



公元264年春,廖化病逝。這一年,廖化至少是92歲了。

廖化,做為這段歷史的參與者和見證人,從黃巾之亂一直到三家歸晉,經歷了滄海桑田的時代變遷,他是一個傳奇。


饞嘴肥貓鏟史官


廖化在三國的存在,簡單就是一部活歷史,見證了蜀漢從建立到滅亡的全過程,而且廖化這個人還活得相當長,至少活了75歲以上,比司馬懿還活得長。

廖化其實跟隨劉備的時間比較短,在夷陵之戰前,廖化一直是跟著關羽的,廖化是關羽的主薄,相當於秘書長,幫關羽處理文書方面的工作,因此廖化在早期就是一個文官。



廖化的家族是荊州沔南的世家大族,荊州沔南也就是今天湖北省的洪湖市一帶,正因為廖化出身豪門士族,肯定也讀過不少書,而其家族又世居荊州,在210年到219年間,關羽主政荊州,因此廖化投靠了關羽,成為了關羽的主薄。

廖化投靠關羽應該就是在210年到219年間,關羽在219年發動襄樊之戰,由於東吳出其不意的偷襲荊州南郡,導致關羽被殺,荊州被奪,蜀漢在荊州的文武百官大多都投降了東吳,包括劉備的大舅哥糜芳、公安守將士仁、侍中潘浚、零陵太守郝普等人,但是沒有一個人是像廖化那樣,投降東吳後,又帶著母親逃回蜀漢。



廖化迫不得已投降東吳後,通過裝死的方法,騙過東吳軍隊,帶著自已的母親,歷經千辛萬苦一路向西往蜀漢方向逃亡,用了兩年的時間才逃到秭歸,正好遇到發動夷陵之戰東征孫吳的劉備。

劉備看到廖化,非常高興,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吉祥的象徵,馬上封廖化為宜都太守,宜都太守算是宜都郡的軍政一把手,劉備政權的前任宜都太守是孟達。當然了,劉備封廖化為宜都太守還有兩個原因:

一是廖化很忠心,千辛萬苦都要投回蜀漢,值得表彰;

二是廖化很孝心,逃亡都要帶著自已的母親,漢以孝治家,值得表彰。



廖化從之前的主薄一下子就升到宜都太守,這已經是劉備對廖化的重用了,廖化與劉備的緣份就在這時才真正結下了。

宜都郡在哪裡?就是今天湖北省宜都市附近,宜昌的南邊,廖化當然不可能去上任,當時正在發生夷陵之戰,結果劉備戰敗,全軍潰逃,廖化隨劉備逃回永安。

夷陵之戰結束後,沒多久,劉備就去世了。劉禪即位,諸葛亮掌權,廖化被任命為丞相府參軍,相當於軍事參謀,之後又出任廣武都督,陰平郡太守。



在諸葛亮北伐的六年間,廖化應該是沒有隨軍北伐,而是在地方上任太守。諸葛亮去世後,蔣琬主政,廖化才首次作為軍事將領帶兵出征,廖化的第一次領兵就大敗魏軍,擊敗了魏國南安郡太守遊奕,殺死了廣魏郡太守王贇,以這次出征的結局來看,廖化的帶兵能力還是不錯的,首次出征就立下大功。

蔣琬、費禕相繼去世後,蜀漢軍權落入姜維手中,姜維開始大規模北伐,廖化多次隨姜維北伐,未有建樹。

蜀漢滅亡的前4年,廖化升任右車騎將軍,授予節符,兼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此時的廖化已經成為蜀漢晚期獨當一面的大將,與當時的左車騎將軍,冀州刺史張翼一起並列為蜀漢的左、右車騎將軍,成為蜀漢晚期的棟樑之才。



263年,司馬昭舉18萬大軍伐蜀,當時大將軍姜維在沓中屯田,並抵禦魏軍的進攻,劉禪派廖化領兵前去支援姜維,同時派出張翼、董厥前去把守險要關口,廖化領兵與退到陰平的姜維會合,由於魏軍兵峰正盛,廖化、姜維與張翼、董厥會同後一同退至劍閣,死守劍閣,鍾會大軍不得前進一步。

結果鄧艾軍偷渡陰平,兵至綿竹,並擊敗諸葛瞻,進圍成都城下,後主劉禪在內憂外患下,投降鄧艾,並下令蜀漢各地軍隊放棄抵抗,投降魏軍,於是廖化隨姜維一起投降鍾會。第二年,廖化與宗預一起被魏軍遷移前往洛陽,廖化在中途病逝。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是出自三國演義,本意是說蜀漢沒有人才,而讓廖化來作先鋒。意思是說廖化能力一般,事實上廖化能力還是非常不錯的,在第一次領兵時期就殺了魏國的廣魏郡太守王贇,擊敗了魏國南安郡太守遊奕。

廖化不僅能力還行,而且活的年齡相當長。廖化投靠劉備,出任關羽主薄應該是在210年左右,就算那個時代廖化剛好20歲吧,而廖化活到了264年,算起來廖化的年齡至少也有75歲,廖化的人生,見證了蜀漢從一步一步從小到大,從無到有,從沒有地盤,到奪取荊州四郡,到橫跨荊州、益州,到丟失荊州,最後到蜀漢的滅亡,廖化全部經歷過,廖化本人就是蜀漢的活字典,活歷史。

通俗意義上的三國時期,是從何進之死的189年開始算起,到蜀漢滅亡的263年為止,正好75年,與廖化一生的年齡一樣,所以廖化算是唯一一個過完整個三國的人。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正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廖化無疑就是蜀漢的寶了。《三國演義》中說廖化原是黃巾軍,也就是說,自公元184年黃巾之亂起,到蜀漢滅亡之際,廖化活過了整個三國。

而演義說法也和正史差不多,廖化很有可能真的是從184年活到了264年,最少七十四歲。比熬死了曹魏三代的司馬懿至少還要活多兩年。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廖化在《三國志》中第一次登場是在關羽北伐時,任關羽帳下主簿,關羽敗走麥城後,廖化帶著母親晝伏夜行,奔赴益州。之後被劉備任命為宜都郡太守,又參加了夷陵之戰,被任命為別督。可見這時候的廖化,因其忠心和才幹,是受到了劉備看重的。

到了劉備病逝後,廖化又升任丞相參軍,和馬謖等人一起協助諸葛亮北伐。諸葛亮第三次北伐拿下武都、陰平後,又讓廖化都督二郡,極受重用。廖化隨諸葛亮北伐,屢立戰功,後又隨姜維北伐,依舊功績卓著。

到了公元259年,廖化被任命為右車騎將軍,假節,瑤領幷州刺史,封中鄉候。時人曰:前有王平、句扶,後有廖化、張翼。所以廖化並不是不受重用,而是從劉備、諸葛亮、劉禪時期,穩步高升,受到朝廷極高的信任和重用。

至於說“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一句,其實也不是在說廖化才能平庸,而是在說當時蜀漢人才凋零,連趙雲、廖化、宗預等,本該頤養天年或者坐鎮後方的老將也得拿出來用了。


據正史分析,廖化享壽至少七十四

公元261年,諸葛亮之子諸葛瞻開始總領政事,廖化打算和前永安都督宗預一起去拜訪他,和領導打打關係。結果宗預不願去,對廖化說:“我們兩人已經年過七十了,所能得到的東西,除了一死之外也沒有別的了,何必還要去拍晚輩的馬屁呢?”廖化這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宗預自己都想不到,他的這一句話,恰恰成了後世印證廖化年紀的鐵證。宗預說當時他和廖化已經年過七十了。也就是說,在公元261年的時候,廖化的年紀至少已經七十一歲了。而往前推的話,則廖化生於公元190年,那時還是關東聯盟討董卓的時候。

可要是再大膽一點,廖化在公元261年時已經七十九歲了,那就是出生於公元182年,為東漢靈帝時期,離黃巾之亂還有兩年的時間。而《三國志》記載,廖化病逝于于公元264年,蜀漢滅亡一年後。

所以據年份來看,廖化的年紀至少是七十四歲到八十二歲之間,而從廖化在病逝的前一年還隨著姜維在劍閣抵擋鍾會大軍來看,廖化的年紀比較偏向於七十四歲那邊,是真正的蜀漢壽星,見證了三國從頭到尾的亂世。




狐史首丘


……常言道: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三國裡有兩個人物正好應了這句話。貂蟬嫁錯了郎,最後在曹府裡鬱悶自殺。廖化入對了行,最後錦衣玉食平安善終。



提起這個廖化,三國迷可能都會用同一句話去形容: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有些貶義,但這恰恰印證了廖化絕對不是後人想象中的那麼平庸。試想,蜀漢再無人,姜維也不會讓一個75歲的老人去衝鋒陷陣,說明他還是有過人之處。只不過廖化明白,這個頭銜只是讓他去震震“場子”,鼓舞一下士氣。所以到了陣前不殺陣,只是在馬上橫刀而立,左右樹起多面“廖”字大旗。

當魏軍前鋒告之蜀軍陣前是廖化時,鍾會馬上下令兵退三十里,因為他知道廖化也曾千里走單騎,差點活捉司馬懿的豪氣。姜維對此結果早就心中有底,馬上按照最初敲定的作戰方案攻擊,最後將鍾會擊敗。而廖化“嚇退”魏軍後,並沒有揮刀上陣,而是裝病和姜維打了招呼後返回蜀地,這就是他任何時候都能全身而退的聰明之處,如果衝上去,肯定是散架了。這一點如果黃忠有他這心計,就不會末了時落了個不得善終。

……(當初跟隨關羽時,他這種自知之明的原則就沒變過:反正你關羽不看好我,那我一切聽從安排,讓幹啥就幹啥)……。

就這樣,他不去爭名奪利,也不去搶著衝鋒陷陣出風頭,就跟家庭主婦一樣,聽從安排,把家裡弄明白就行。他還有一個最大的優點,一但前方戰爭吃緊,諸葛也好,劉備、姜維也罷,不用他們操心,一切安排的有條不紊,要進能進,該撤立馬撤,從來不會亂了陣角,這也可能是他在江湖多年積累的經驗。後期就不再親臨前線,只主管各府郡的民生之道,成為蜀國少有的一個福將,這應該就是他“選對職業”的結果,也是他藏武從文的聰明之處。

據說劉備稱帝后,有一次宴請百官時魏延喝高了,當著諸葛亮的面貶低廖化,意思是隨劉備出道最早,又聽軍師言過武藝絕對不俗,打仗卻找不著影,竟門不當戶不對的選擇了一個文職,定是偷奸耍滑之輩。廖化聽後並不反駁,只一句“軍師懂我”便一笑而過。諸葛亮深知廖化城府頗深,魏延又極其狂傲狂傲,生怕日後倆人之間滋生過節,影響地方與軍隊的裙帶關係,便等群臣散後,私下把魏延請到府中,在酒宴上給他道出了廖化的一些經歷……



……那年,關羽辭了曹操後,從河南單騎護著兩位嫂嫂去河北尋找劉備。過了五關斬完六將之後,在途中遇到了廖化、周倉擋路劫財(廖化是山賊的頭兒)。殺紅眼的關羽見一山賊攔路是怒髮衝冠,不等互報姓氏名誰便一刀劈了過去,卻不曾想十幾合廖化竟沒敗陣,周倉在另一側趁機劫了馬車。廖化見周倉得手便罷戰撤回山寨,回去後從兩位夫人口中得知那紅臉大漢是關羽,而二人早知關羽威名,便親自將人還給了關羽,並欲投其門下一路同行。但心高氣傲的關羽沒將一個山賊斬落馬下,本來面子上就過不去,又得知二人是黃巾餘孽,便沒應允。在兩位夫人的勸說下,最後只留下了外表粗獷的周倉。廖化沒達成所願,便不再懇求,等周倉上路後,便散了手下,隻身一人回到了老家荊洲。

孫劉赤壁大敗曹操後,劉備坐擁荊洲。廖化知道後興奮不已,馬上去投軍,而且去了關羽帳下,但關羽還是不收。後來周倉再三懇求,關羽才接納,但沒有委任武官,只封了一個主薄(文職,替關羽管內務)。廖化深知其“內在原因”,並不多言,盡心盡力輔佐關羽。在關羽鎮守荊洲的十二年中,與東吳的一些外交相關事宜廖化都親力親為,但從來都是禮數有加,由此和東吳一些文武私交甚好,也成了日後逃離吳地的鋪墊。



公元220年,關公兵敗被殺。之前廖化力諫用兵之慎,但關羽自負不聽,廖化急書諸葛後引起關羽不滿後,便不再硬勸,私下安排城中事宜。荊洲丟失後,廖化由於之前與吳來往打下的基礎,便被送到吳地任職。後來看準時機裝病詐死後,歷盡千辛萬苦攜老母偷偷跑回了蜀漢。劉備喜他忠義,便賜封他為宜都郡太守(相當於現在的市長)。上任後,他便和諸葛亮、趙雲等元老同心協力治理蜀漢,但在軍事方面從不多言一句。劉備死後,由於廖化資格老,又把宜都郡治理的有聲有色,便又被劉禪賜封為丞相參軍(諸葛亮知其勝任)……。



魏延聽道這些後。便求軍師叫了廖化一同前來飲酒。廖化去了以後,魏延當面賠罪,廖化卻三禮賜還,三人一直飲到深夜……。

此後,魏廷一直寫廖化兄弟相稱。

下面就是史料了。

公元238年(諸葛等已離世,趙雲歸隱),蜀漢開國元老基都是死走逃亡傷。54歲“年輕”的廖化才在無奈中擔起了重任,率軍攻打遊奕一擊而中,收服後晉升為右車騎將軍,但沒過一年,他就藉口年事已高把實權交給了姜維,自己只掛了個“顧問”空職,閒下時日便負責朝中相關事務。姜維知其心計,也就默許了……

(其實廖化知道自己資格是老,但沒有關、張、等元老的影力,那些元老的後人也不會服他,便賣給了姜維一個人情,自己置身事外)。

北伐失敗後,蜀漢已到窮途末路,反對降魏的庸臣全被姜維殺掉,只有將近八十高齡的廖化深知蜀漢己無力迴天,更看穿了姜維的用意是詐降,但不給其挑明,只與他一起處理朝中善後,安撫蜀漢各地官民,姜維對廖化的做為心知肚明,也不挑明。

大事既定後,倆人私下去諸葛墓前祭奠,也都知道可能是最後一次,姜維撫碑痛哭,廖化沉默很久後老淚縱橫。


蜀亡後,敬重他的鐘會要他隨劉禪姜維一起前往魏國,走到半路廖化突然病危不支,劉禪欲將他死後葬於蜀地,廖化不從。臨終前求將鍾會將他埋於老家荊州襄陽郡中盧縣(今湖北省襄陽市)。按他遺願,鍾會派一支隊伍繞道荊洲後將他厚葬。當時,劉禪沒猜透廖化的用意,只有鍾會和姜維知道,因為關公的屍身就葬在荊洲東面的當陽縣。



姜維的詐降計策沒有隨願,後期舉事欲復蜀漢,最後兵敗被殺。至此,蜀漢將領及元老們的後代基本都死於征戰。而從最早跟隨劉備起事到蜀漢亡的將領,只有廖化善終,享年八十歲。

……趙雲也是八十以後善終,雖說也是蜀漢元老,但不算最初跟隨劉備的,因為他是劉備後期從公孫瓚手裡借來的一個小兵……。



傳說中的廖化武藝高超,在蜀漢後期武藝並不在魏延之下,但就是不露底兒……。


驍勇34


只能說活的長久,本身就是一種能力!

《三國演義》中廖化初次登場是在第二十七回,是作為黃巾起義軍的殘存勢力佔山為王的,當時正是關羽千里尋兄之時!

歷史上真正的廖化本名淳,世代為沔南的豪門世族,初任劉備屬下前將軍關羽的主簿。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兵敗荊州之後,隨之入東吳,但是之後詐死,西行迴歸蜀漢!

至此,我們發現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史書上記載,廖化的出場時期均在漢末,要知道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登基,才是正式的三國時期!

那麼廖化死於何時呢?

史書中記載,廖化死於公元264年,此時距離後主劉禪投降已經過去將近一年的時間了,雖說此時還有魏吳倆國的存在,但是三國格局已經被打破,說廖化完整過了整個三國時期也不無不可!

至於說廖化跟隨劉備多年沒被重要可能是被誤解了!

首先廖化是作為關羽的手下,劉備總不能去挖自己部下的牆角吧!在關羽死後,劉備大舉伐吳之時,命廖化為宜都郡太守。隨後劉備進軍至夷道縣猇亭,以廖化為別督,與陸遜率領的吳軍相對峙。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廖化真正到劉備手下其實只有倆年的時間,章武二年劉備伐吳,廖化詐死迴歸蜀漢,章武三年劉備病死白帝城!


楓葉0829


他比得了五虎上將,聰明過臥龍鳳雛嗎,否則只能是背景板路人甲。

而且他有相當一段時間是跟著關羽後面鎮荊州,水淹七軍時才在歷史上露了個面,跟吉祥物一樣。後期五虎病的病老的老,魏延又作死了,他跟馬岱才帶軍隊,姜維很多時候都是自己來的,沒辦法,沒人啊。


為she著迷


後人對廖化理解偏差,廖化是一位能力很強情商很高的人,畢竟人生笑到最後才是贏家。


石門大師兄


在《三國演義》中,之所以沒被重用,有可能跟他早年黃巾軍的經歷有關吧。畢竟那個年代還是挺看重出身的。

活過整個三國,那就只能說他命好、身體好!


喜歡故事的老楊


從基層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上高位,無憂無慮。在基層向上走時,蜀漢處於上升時期,頂層沒有給予其政治壓力;當其步入中層階段時,蜀漢政權已開始走下坡路,政權已經離不開他的存在,直至蜀漢政權滅亡。


陳嚴15


正因為他沒被重用,所以他是唯一走過三國的人。蜀軍無大將廖化當先峰,要是一開始就被重用,早就血灑疆場,這說明蜀國後繼乏人,為滅亡埋下伏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