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廖化能力究竟如何?

談文論史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我們知道廖化大多是通過這句俗語瞭解到廖化這個人,意思是說:蜀漢沒有大將,廖化就作為先鋒出戰。

這句話出自清朝末年一本反對迷信的書《掃迷帚》中,“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並不是貶低廖化的能力,而是特指蜀漢的人才青黃不接。



廖化可以算是一部蜀漢的活歷史,從他在史書中最早出現在關羽大意失荊州開始,一直到蜀漢的滅亡,廖化都存在,並見證了蜀漢的由盛轉衰,直到滅亡的全過程。

廖化是蜀漢中後期重要的將領,廖化的一生可用三句話形容:

忠烈如關羽、孝順比徐庶、智謀似王平。

一、忠烈如關羽



廖化出身沔南豪族,今湖北襄陽人,以文官的身份在關羽手下作主薄,主薄是掌管文書的佐吏,可見廖化頗有文字功底,公元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由於孫權偷襲南郡,導致關羽被殺,蜀漢大批荊州官員投降東吳,有主動投降的,有被動投降,而廖化就屬於被動投降的。

廖化雖然投降了東吳,卻無時無刻不思念蜀漢,廖化通過裝死的方式,騙過了東吳,然後帶著老母向蜀漢的方向逃去,廖化從220年開始逃亡,直到222年才在秭歸遇到了親征伐吳的劉備,從南郡到秭歸只有200公里,廖化走了2年,天知道這一路廖化遇到多少艱險、多少困難,可廖化一心向蜀的忠心卻絲毫不用懷疑,其忠烈程度如同關羽一般。



當親征東吳的劉備遇到了一路西逃的廖化,劉備對於廖化的忠烈非常感動,當即任命廖化為宜都郡太守,隨同劉備一起東征。

二、孝順比徐庶

廖化西逃可是帶著自已的老母親一起逃的,從逃亡角度來看,自已一個人逃亡顯然比帶著一個老人一起逃亡要容易的多,廖化不願意捨棄自已的母親,如果徐庶不願意捨棄自已的母親而投靠曹操一樣,是孝順,可見廖化是個大孝子。



從南郡到秭歸只有200公里,而廖化帶著老母親一起走了2年,這其中的艱辛困苦恐怕只有他們母子自已知道吧,廖化對老母的不離不棄,更加顯示他的孝順,兩漢以孝治國,廖化這種孝順,在和平時期分分種會被舉為孝廉的。

三、智謀似王平

劉備夷陵戰敗後,廖化是少數幾個隨劉備全身而退的將領之一,之後廖化升任丞相參軍,歷任廣武都督,陰平郡太守。《三國志》中對於廖化沒有單獨的傳記,只是附在宗預傳記之後,陳壽評價廖化有四個字:以果烈稱。意思是廖化以果敢則烈著稱,而廖化之所以果敢剛烈,在史書中則記載了一項廖化單獨領兵擊敗魏國兩支軍隊的記錄。



魏國魏郡太守王贇、南安郡太守遊奕兩支軍隊夾擊陰平郡太守廖化的軍隊,但被廖化抓住機會,反而打敗兩支魏軍,王贇身亡,遊奕戰敗,廖化得勝,雖然具體的過程已不見記載,但對於與自已同級的兩位太守,一敗一亡,廖化肯定是智取,而不是硬拼,這一戰對於廖化的能力顯然是一個極好的證明。

在之後,廖化也多次隨姜維北伐,並且廖化還極力反對姜維的北伐,無奈蜀漢勢單力薄,北伐並無更大建樹。



到了蜀漢晚期,廖化升任右車騎將軍,領幷州刺史,成為大將軍姜維之下,與左車騎將軍張翼並列的蜀漢大將,地位高於鎮軍大將軍宗預,魏國伐蜀時,廖化與張翼等率軍支援姜維,劉禪投降後,廖化與宗預在遷往洛陽的途中病逝,享年七十多歲。

廖化以文官從武,歷經劉備時代、諸葛亮時代、蔣琬、費禕及劉禪主政時代,一直到蜀漢的滅亡,廖化都是親身經歷,廖化的能力在蜀漢中屬於二流水平,僅次於關羽、姜維、魏延等一流武將,與王平、吳懿、張翼等處於同一水平。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廖化能力要是不強,一天到晚上陣打仗,還能活到九十多歲嗎?

《三國演義》曰:“人中廖化,馬中赤兔”。 在這部著作中,有倆神物:赤兔馬和廖先鋒。這倆老能活了。


赤兔馬從董卓進京開始亮相,董卓進京是公元189年。文中說,赤兔馬“從頭至尾長一丈,從蹄至項高八尺”,至少需要生長五年,馬兒才能達到這個高度。關羽走麥城,父子歸神,赤兔馬被俘後絕食而亡,是在公元220年。 也就是說,赤兔馬至少活了36年。一般馬兒的壽命通常是25年。赤兔馬要比普通馬的壽命長了將近一半,而且到老還能在戰場上馳騁,最後還是非正常死亡。這壽命真是恐怖。

但若比起廖化來,赤兔馬都不算什麼。

廖先鋒的第一次亮相是在關羽千里走單騎之時,具體情節在《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中。

回目: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



關羽認為廖化是個“少年將軍”,但其實廖化年齡已經不小了。本回中說關羽不願意收下廖化,是因為嫌棄廖化是“黃巾餘黨”。

公元200年,官渡大戰前夕,關羽千里走單騎。廖化是黃巾餘黨,那他就肯定參加過黃巾起義。黃巾起義起於公元184年,終於188年,如果廖化以十五歲的年齡參加了黃巾起義,此時應該至少28歲。可以想到,關羽認為廖化是個“少年將軍”,肯定是因為廖化比較善於保養皮膚,看上去就比較少面。

劉備率部入川的時候了,恰好廖化來投奔,劉備就讓他留在了荊州輔助關羽。這個情節是在《三國演義》的第六十回中。

回目:張永年反難楊修 龐士元議取西蜀





都說“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其實廖化很早就做先鋒了。廖總第一次做先鋒是隨關羽北征襄樊之戰中,這是在《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中。

回目: 玄德進位漢中王 雲長攻拔襄陽郡




本來關羽是讓傅士仁和糜芳做先鋒,但這倆笨蛋飲酒誤事,失火燒掉了軍器和糧草,關羽欲斬傅士仁和糜芳,但被眾人勸止,免了二人的先鋒之職,讓廖化做了先鋒,關平做廖化的副將。

關羽走麥城,父子歸神,而廖化往上庸求救兵不至,遠赴西蜀,去見劉備。

劉備徵吳出夷陵時遇到了廖化,但荊州很多將領都壯烈犧牲,廖化卻活著,劉備有心結,就再以沒有重用過廖化。

劉備死後,諸葛亮北伐,廖化才被重新起用。

公元230年,諸葛亮四出祁山,廖化被任命為先鋒。這是在《三國演義》原著的第一百回中。

回目:漢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鬥陣辱仲達





這一年是230年,廖化至少應該有58歲了。老廖化仍能沙建功,斬殺了魏軍前鋒大將秦良。

公元234年,諸葛亮六出祁山,廖化也隨軍出征。這是在《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三回中,廖化已經是62歲的老將了。

回目: 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



在這次戰役中,廖化差點俘虜了司馬懿,在追擊中,獲得了司馬懿的帥盔,立下了首功。

諸葛亮死後,姜維繼續北伐大業,廖化又做了先鋒。這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一百零九回中。

回目:困司馬漢將奇謀 廢曹芳魏家果報



延熙十六年,是公元253年,廖化已經是81歲高齡,還能夠上陣與魏軍的猛將徐質對戰,數合後敗退,但以此高齡輸給了敵人,情有可原。

姜維再度北伐廖化為先鋒,是蜀漢景耀元年(公元258年),廖化已經86歲了。具體情節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一百十三回中。

回目: 丁奉定計斬孫綝 姜維鬥陣破鄧艾



廖化以86歲的高齡,在戰場英勇殺敵,還能夠陣斬郭淮麾下的先鋒大將鄭倫。

公元260年,司馬昭弒曹髦,姜維再次出師北伐,由於蜀漢人才青黃不接,無奈之下,老廖化拖著88歲垂老之軀,為國出征。這個情節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一百十四回中。

回目: 曹髦驅車死南闕 姜維棄糧勝魏兵



景耀五年,景耀五年是公元262年,廖化90歲。 姜維準備再次出師,但由於廖化與姜維意見不同,被留在了漢中。這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一百十五回中。

回目: 詔班師後主信讒 託屯田姜維避禍

公元263年,鍾會率兵伐蜀,91歲的老廖化發揮餘熱,又率部配合姜維去防禦劍閣,這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一百十六回中。

回目:鍾會分兵漢中道 武侯顯聖定軍山




在《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八回中,劉禪開城投降,廖化在姜維軍中,隨姜維假降鍾會。

回目: 哭祖廟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爭功




鄧艾進入成都後,劉禪詔令姜維和廖化向鍾會投降,姜維設下一石二鳥之計,欲發動兵變,事敗被殺。

次年,蜀主劉禪被司馬昭下令遣送洛陽,廖化稱病不隨,不久後去世。這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一百十九回中。

回目:假投降巧計成虛話 再受禪依樣畫葫蘆


公元264年春,廖化至少是92歲了,病逝。

最後,把廖化的戰績列出如下:廖化曾斬殺魏軍兩員先鋒大將,成績也算勉強拿得出手。

廖化,是一個傳奇,他從黃巾之亂一直到活到了三家歸晉前夕,成為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的參與者和見證人,經歷了滄海桑田的時代變遷。


饞嘴肥貓鏟史官


廖化出身豪門世族,原本是關羽帳下的主薄(文職),關羽戰死後他投降孫吳,但思念故主,用詐死之計回到蜀漢,劉備授他為宜都太守,劉備去世後他任丞相參軍,後任陰平太守。觀廖化履歷出彩的地方確實不多,主要就是238年廖化率兵攻打魏國守善羌侯宕蕈駐守的營寨,魏雍州刺史郭淮派遣廣魏郡太守王贇、南安郡太守遊奕率兵救援,擊敗遊奕,王贇戰死。與蜀漢之初的關羽張飛等相比廖化當然比不上,但蜀漢後期將領多平庸,並不是說單單廖化不行,公元262年姜維率眾出狄道北伐曹魏,廖化說姜維“用兵如果不收斂,必將自食惡果,結果同年十月姜維果然被鄧艾擊敗。證明廖化還是頗有智謀的,但此時蜀漢已經衰落,廖化都七十多的人了,又能做的了什麼呢?


西風4601


能力有沒有?關鍵是人家享受大將待遇、從這方面來看、廖先鋒是成功的。


甄白丁


廖化做先鋒確實強其所能,是不得與而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