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美食之:焙乾的瞎碰焦香,卷烙饃吃味美


季節美食之:焙乾的瞎碰焦香,卷烙饃吃味美

昨晚在郊外的河裡游完泳後,幾個要好的朋友在河邊聊著聊著,就忘記了時間。當天暗下來時,發現不遠的小路上漸次多了遊動的亮光。這時,一個哥們對我說道:“這不,都是出來照瞎碰的。”

瞎碰?我一聽這熟悉的名字,就問道:“這個時節有瞎碰了嗎?”

這哥們道:“那可不是!昨晚我摸了一大把,回去撒上鹽、五料面兒焙乾,好吃的很!我都不捨得吃,都給俺閨女吃了。”

這哥們眉飛色舞的對我說道。

他說的興起,我聽得心動,就約著也去照瞎碰去。

其實,照瞎碰的說法並不正確,舊時叫做摸瞎碰。

在老家農村的俗語中,有“楊絮落地,蒼蟲放屁”之說,意思就是說楊絮落地時節,蒼蟲(在河南許昌這一帶的方言中,蒼蟲的讀音為“cang chu兒”)也該出來了。

蒼蟲就是瞎碰。

季節美食之:焙乾的瞎碰焦香,卷烙饃吃味美


在我小時候(七十年到末期),到了春分季節後,吃罷晚飯,大人領著小孩子一起來到村頭田間摸瞎碰,可是都感興趣且流行的一項親子活動。

一般情況下,大人提著個小桶,桶裡邊盛些水,領著小孩子,一路說笑著走出家門,去村頭田間,循聲摸尋瞎碰。

那個年代手電筒是高檔家電,不是一般農村家庭能用的起的,所以,在只有星星弱光的夜裡,只能循著瞎碰飛起時微弱的響聲,以及它們聚在一起後悉悉索索的聲音,猜測其落地的大概位置,然後用雙手一路扒拉著摸過去,這就是“摸瞎碰”的說辭。

季節美食之:焙乾的瞎碰焦香,卷烙饃吃味美


好在那時候瞎碰多,只要摸準地方,有時候一模就是一把。當然,在摸瞎碰的時候,也有的小朋友摸到穢物糞便都是常事。

瞎碰在這個季節出來,是為了交配繁衍後代。它們從泥土裡爬出來後,在夜色裡循著氣味飛到一起,以勇武之力爭搶交配權。完成交配後,再鑽進土裡孵化幼崽。第二年幼崽成蟲,再在這個季節鑽出泥土,完成生命新一輪的使命。

這也是那個年代瞎碰多的時候,因其聚集交配,可以一抹一大把的原因所在。

瞎碰鑽出泥土交配的時間並不長,並不是從泥土裡鑽出來後,第二天天亮才鑽進泥土,而是大約也就仨倆小時的時間,就再次鑽進泥土。所以,摸瞎碰得趕時間,就跟比賽一樣,各家爭搶著在村頭田間地頭尋找可做美食的原料。

季節美食之:焙乾的瞎碰焦香,卷烙饃吃味美


一家人把摸到的瞎碰拿回家裡,心急的人家架不住孩子的纏磨,當晚就把戰利品給烹製了。

烹製瞎碰的其實很簡單,要麼油炸,炸至金黃色後撈出瀝油,然後撒上鹽面兒即可。還有一種做法就是鍋裡放少許油,或者乾脆不放油,把洗淨的瞎碰放進鍋裡幹焙,期間不放其他佐料,就放些鹽面兒就行了。等到把瞎碰焙出香味就說明已經熟了,然後用鍋鏟剷出來就可以直接食用。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炒熟的瞎碰可是既高檔又美味且營養豐富的食材。如果炒熟的瞎碰不是太多,大人是捨不得吃的,也就是捏幾個嚐嚐鮮,剩下的瞎碰,就都是孩子們的口福了。

在記憶裡,炒熟的瞎碰最愜意的吃法,就是卷烙饃了。把剛出鍋的瞎碰趁熱卷在烙饃裡,瞎碰的香味把烙饃的面香不知道提高了多少檔次。一口咬下去,在牙齒的作用下,焦香的瞎碰和烙饃在咬合中香味漸次釋放,這卷帶著親情和長輩愛意的美食,就長久的留存在了記憶裡。

這也許是那個年代最美味的零食了!

而今,即便在鄉下,瞎碰似乎完成了它的使命一般,從數量上來講已經少了許多。

隨著物質的豐富,城市化的加速發展,農村幾近空心化,有能力的年輕人不少已搬到了城市居住。

在城市,各種商品化的零食早已成為我們在日常日子裡的消閒之物。而晚飯後的我們,也已不常外出,或看電視看手機,或者在家裡待著。都有自己的事,忙了一天,晚上該清閒一下了,於是,便各忙各的忙事兒。即便一家人牽手外出,無非是逛逛超市商場,逛逛業已經過亮化了的公園遊園,或購物,或賞景,累了,或回家就寢,亦或者在路邊買些吃的,邊吃邊回家。

瞎碰的美味只是記憶,已經不值得為之費事了。

這晚上我們幾個要好的朋友童心大發,照了一大把瞎碰,就約著來到一個小地攤,點幾個菜後就是喝酒吃肉,期間,讓飯店老闆把瞎碰給炒了炒,做法也是我們說給他聽。瞎碰炸好後端上桌來,吃的時候,似乎沒有了記憶中可口的焦香味。。。。。。


季節美食之:焙乾的瞎碰焦香,卷烙饃吃味美

精彩貼文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