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報結果出爐!成都、阿壩這件事幹得不錯!

為貫徹落實自然資源部

關於切實提升建設用地項目

報件質量的工作要求

省廳於今年3月11日

對各市(州)2019年度建設用地項目

報件質量有關情況進行了通報

其中成都市阿壩州

報件質量相對較好

自然妹兒今天就分享下他們的做法

大家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成都市局

優化工作機制,強化指導協調


2020年1月17日,在觀音井路市政道路提質改造項目中,成都市核發全市第一本用地預審和規劃選址合併辦理的《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


該項目位於簡陽市石橋鎮沱江村、水東村、鐵堰村,擬用地面積10.1106公頃,其中農用地0.2066公頃(耕地0.1590公頃),建設用地9.9040公頃。道路長約1298.4米,道路紅線寬55米。道路建成後,不僅滿足道路和廣場兩種模式切換,將東來印象景觀風貌向東西兩端延伸,還為一體化景觀風貌打造奠定基調,也完善了交通設施和標識標牌。


利用政策紅利,謀求創新發展

近年來,成都市局

嚴格落實部省工作要求

結合成都實際

認真研究,主動作為

報件質量和審批效率

取得了較好成績


◆貫徹部省要求,推動用地審批改革

近年來,成都市局積極推動“多審合一、多證合一”等方面政策創新。目前,已形成《成都市工程建設項目流程優化提升及“多審合一、多證合一”工作實施意見》《成都市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和規劃選址合併辦理的實施細則》等政策性文件,即將出臺《成都市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和規劃選址合併辦理指南》。


◆優化工作機制,降低組件資料“返改率”

➤根據用地預審和用地報批特點,成都市徵地事務中心、規劃地籍事務中心等技術支撐單位將技術性審查工作前移,從技術上保障項目組建資料的準確性。


➤在完成技術審查後,局、處室、支隊協調配合,同步網絡聯合開展項目審查,確保資料合格。同時,在對比分析省廳預檢內容與成都市局會審內容的基礎上,借鑑武漢、杭州等城市先進經驗,取消成都市局內部審查重疊環節和內容,對已通過建設用地審批系統前置預檢並正式受理的建設用地報件,僅作形式會審,業務審查控制在5個工作日內,大幅縮短審查時限。


➤成都市局在各區(市)縣局與項目業主之間起到協調作用,既能積極指導其按相關規程和規範要求組織報批材料,減少報批材料的返改,又積極對接技術部門,對聯網審批工作提供技術支持,確保了審批效率。


➤成都市局堅持“實際、實用、實效”三大原則,在系統內開展政策法規解讀、具體操作演示、先進經驗交流等多方面培訓,參訓人員包括成都市局工作人員、涉農鄉鎮(街辦)基層工作人員和業務骨幹,年平均參訓人員超過300人次,為提高技術人員工作效率奠定了基礎。


◆強化指導協調,實施服務提前介入

為加快推進省市重大項目建設,成都市局創新舉措,實施服務提前介入。

➤按照省市工作安排部署,落實具體責任處室,指定專人跟進,隨時溝通協調項目業主和相關部門,及時跟蹤瞭解重大項目相關用地保障需求;

➤加強事前溝通,統籌兼顧,針對性的提供項目政策建議和技術指導;

➤針對工作推進困難的項目,不等不拖,積極組織召開工作協調會,探索研究解決方案,及時請示部省相關意見。




阿壩州局

完善流程,提高業務水平能力


2019年,阿壩州局對阿壩小金窩底35千伏輸變電工程、九寨溝景區諾日朗換乘中心及配套設施項目等634個項目進行了用地預審,涉及面積887.98公頃,投資規模132.27億元;上報若爾蓋縣2019年第1批鄉鎮、馬爾康500千伏變電站等17個建設用地報件,阿壩縣2019年第1批鄉鎮建設用地等4個州級農用地轉用,涉及面積684.5830公頃。

為做好重點項目土地要素保障工作

阿壩州自然資源系統

主動作為、提高服務效能

加大項目建設用地預審和報批工作力度


◆抓實落地,建立機制

阿壩州局成立重點項目用地保障工作領導小組,每年制定《阿壩州重點項目用地保障方案》,建立健全重點項目點對點跟蹤服務聯繫機制、政企會商機制、內部協同機制;每年召開全州重點項目用地保障座談會,與州級相關部門、重點項目業主面對面交流項目用地需求和保障工作。


◆加強學習、組織培訓

為了提高業務水平,阿壩州局積極組織工作人員參加省廳組織的建設用地徵地報批、建設用地遠程直報、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等各類培訓,並收集整理用地保障相關政策文件的解讀資料。對某些政策理解不到位或不清楚的,積極向省廳相關處室請教和諮詢,做到按規定辦事。


2019年,阿壩州局組織全州各縣(市)自然資源部門分管領導及股室人員在汶川縣進行了關於建設用地徵地報件、遠程直報的培訓工作,聘請相關的專業人員對政策文件進行深入解讀,提高了縣級自然資源部門的業務水平。


◆細化措施,彌補短板

在審查過程中,涉及使用多個專業軟件的,阿壩州局通過公開招標方式聘請專業技術隊伍,由專業技術隊伍負責對全州建設用地徵地報批、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等工作進行技術審查。審查內容主要包括是否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否佔用基本農田、是否侵佔各類自然保護區、是否與變更調查成果存在差異、是否存在違法用地等,此舉大大提高了上述幾項工作的審查水平和上報材料的質量。


◆嚴把關口,完善流程

按照省廳的審查模式,阿壩州局建立了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和報件審查的內部審查制度。擬上報預審和報件審查項目,由縣局先行聯繫州局進行技術審查,通過後,將上報材料提交州局,州局嚴格按照內部審查制度進行科室會審,會審通過後,正式上報。審查模式提高了上報項目的通過率,實現了建設用地預審和審查“材料簡化、時間縮短、難度降低”的目標,提升了自然資源服務效能。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關注“四川自然資源”,獲取更多!

通報結果出爐!成都、阿壩這件事幹得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