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後,父母的錢能要嗎?

請ni稍後


如果是我,我認為,自己已經成家立業,父母的錢不但不能要,反而要還孝敬父母一些錢,可多可少。

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當父母的都是這樣,六十多歲的父母還在撫養兩個孫子,太不容易了,他們既要承受撫養孫子的經濟壓力,每當看到孫子的可愛更要承受喪子的痛苦。面對這樣的父母,的確不應該要他們的錢,反而更應該在精神在孝敬父母。

第一,常回家看看,理解父母的內心真實感受。你的哥哥去世,兩個孩子奶奶爺爺撫養,這既是兩個孩子的不幸,更是你父母的不幸,中年喪子,人生中不幸的不幸。所以,作為兒子,在沒有經濟能力撫養或者幫著父母撫養兩個侄子的情況下,更應該多回家看看,陪陪父母拉拉閒呱,沖淡一下你大哥去世給父母造成的傷痛,也同時讓兩個侄子更多地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孩子和奶奶爺爺長期相處,很少體會到童年的樂趣,更沒有父愛母愛,你應該和妻子多與侄子交流,彌補他們成長的缺失。

第二,要以己度人,更要以人度己,細思父母的舉動。作為父母的,對待子女不可能絕對一碗水端平,但是儘量做到同樣對待。小到吃飯穿衣,大到買房子蓋宅子,如果子女多,父母肯定會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儘量做到平等。父母之所以這樣做,至少在父母看來,如果父母對待子女有偏有向,不能一端水端平,會給兄妹之間製造矛盾,造成兄妹之間有感情不和。這也是為什麼父母撫養你的兩個侄子,父母感覺虧欠你太多,所以一直想盡方法彌補你,直到說給你十萬元彌補一下。相信你如果有兩個子女,你也會這樣做的。這就是父母的可敬之處,也是父母的可愛之處,更是父母的用心良苦。

第三,你妻子的做法,在我看來也是人之常情。畢竟媳婦與婆婆遠一層,你大哥的侄子是你父母的孫子,你的孩子也是他們的孫子輩。你父母全天候撫養你兩個侄子,你妻子想讓婆婆出點錢給孫子買點奶粉啥的,也不能不說錯。同時也看得出來,你父母的經濟也不是太寬裕,而妻子又有這樣的想法,需要你與妻子多交流,多溝通,做妻子的思想工作,多做一些換位思考。既然大哥已經不在了,叫父母生活得好一點,身體更健康一點,其實是你們最大的幸福。否則,父母一旦身體有病,如果大哥在世,可以和你分擔壓力,現在大哥不在了,擔子全在你和妻子的身上。所以,對妻子的想法一定慢慢溝通,慢慢轉彎。如果因此你再和妻子吵架,既加深你與妻子看待這個問題的分歧,如果父母知道心裡會更加不安,自責。畢竟,他們已經失去一個兒子,他們更希望你和你妻子過得順心,這也是他們為什麼自己省吃儉用,而補貼你的做法。

第四,什麼時候你妻子的思想轉過彎來了,經過一段時間的試探,除了上面說的,常回家和父母多拉拉呱,壓縮他們思念你大哥的空間,還要經常給父母一些零花錢,最好由你妻子給你父母零用錢。你父母既然都想補貼你十萬塊,你就給你父母錢,你父母一般不會要,即使要了,也會轉手給你的孩子。給父母錢不在多少,更在一種儀式,一種感受。你想想,從父母給你錢,一下轉變到你給父母錢,是一個什麼感受?父母終於享受養兒防老的幸福了,尤其還是你大哥已經去世,你的一舉一動,更加影響父母。

沉住氣,靜下心,多換位思考,你妻子也一定會支持你的。


閒遊子


父母的錢是否可以要,看情況吧。第一.看父母年齡、收入和意願。如果父母收入可觀,年紀不是太大,身體健康並且除足了養老還有較多餘額,他們又非常願意支持自己的子女,那可以適當接受。父母不願意子女受苦,他們有能力幫襯,他們也有自豪感。但是從文中來看,提問者父母還要撫養哥哥的兒子,幫大侄子成了家了,花費應該也不少吧,還有一個十歲的小侄子,未來還要讀書丶生活還有不少花費。父母省吃儉用真不容易,其實是在降低自己的生活標準。他們擔心把錢用於撫養哥哥的孩子了,怕你們小兩口有意見,老了需要人的時候,你們不管,怕你們覺得不公平,所以顧及你們的感受,寧願自己吃苦也要給你們十萬。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你作為兒子看到父母這麼辛苦,不想要,還是有孝心的。但是老婆又希望得到幫助。的確,他們養大了你,按理可以不給你的,可能你們小兩口自身能力有限,想幫襯一下。你可以適當接受一部分,讓兩老不再那麼內疚,同時又讓媳婦高興。但平時得多幫助、關心一下老人,沒錢得出出力吧。

第二,既然看到父母這麼辛苦,自身要多努力。父母幫助侄兒,那是因為哥哥走得早,特殊原因,不能因此要求父母完全一視同仁。自己努力多掙奶粉錢,自己有錢,生活條件寬裕,媳婦兒自然不會因為生活壓力而希望公婆幫助了。所以還是自身努力不夠,才讓父母、媳婦兒都難。


玲瓏女王的多彩生活


  1. 婚後怎麼還能要父母的錢呢?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拉扯長大成人,娶妻生子。你都自己成家立業了,還想父母要錢你媳婦會怎麼看你,她是不是選錯人了。你不害臊啊,臉紅啊。我有點跑題了,父母要是給我們錢一頭兩百,我們和父母一起住讓父母賣賣菜就可以了。但不是總是父母賣,父母給的錢多了。讓他們自己留著以後養老用,父母用的也氣勢,做兒女的省心。

實在人不差事


結婚後,對富豪家庭來說,要子承父業,經營發展,這似乎也不能拿應不應該要父母錢來說事。但就一般家庭來說,結婚意味著你正式成家立業,你將對你的另一半負起責任,挑起一個家庭的重擔,開啟兩個人甜密幸福的小日子。幸福是你們兩個人的,你肯定不希望別人來打攪,包括父母也不例外,這個時候,說再向父母要錢,至少我是張不開口的。其實對一個普通家庭來說,結婚要買房買車,動輒十幾萬幾十萬,導致一個家庭經常是負債累累,小兩口結婚後要生活,要生孩子,接著又緊張於養家餬口,有能力的尚能還一部分債,沒能力便將債務全甩給了父母。我同事兩口子都是工作人員,兒子結婚後為了還債,去年只好把城中心的大房子賣了,老兩口在郊區又買了個小套住。在我們農村,有些地方婚禮天價,小兩口一結婚就去城裡打工,好多年都不回來,還債就成全成父母的了。就這種情況,有些小兩口在外面混不下去,還經常啃老,不停的向家裡要錢。


蔥鬱流年


如果你父母不是富翁,只是個普通人,那麼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能要父母的錢!

原因有三

1. 父母的晚年需要安享。你忍心為了自己的各種慾望和需求找父母要錢?而置父母晚年的生活保障於不顧嗎??

2. 父母的生活需要足夠的錢來支撐,才有保障安穩地度過晚年。如果父母的養老錢被你要去,父母拿什麼養老?再如果你隔三差五的還去啃老,就會降低父母晚年的生活質量!請問你好意思??

3. 如果你的配偶和孩子有想要你父母錢的想法要及時制止!千萬不能助長自己和家眷的“邪惡”想法!

假如,有一天到了非常時刻急需用錢,那就去找父母幫助你,父母是你一生最可靠的貴人。



萬春振芳


什麼事都要有個度,我覺得可以要,但是不能索要無度,那樣就是啃老了。父母有而且願意給你,你可以拿著。



留一條


首先,感謝你的提問。

關於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理解的。

自已獨立成家後,

作為男人應該有養家餬口的能力。

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若生活中確實出現了重大難題,

可以和父母商量,

從父母那裡拿些應急,

但必須及時歸還,

若是為了享樂比如買車,旅遊等,

我堅決反對從父母要錢。


水若寒風84


你如果壓力很大,很差錢,你可以接受!但是如果你們家庭還過得去,那我勸你不要吧。自己努力掙錢就好了,你老婆只是覺得別人家怎麼樣,並沒有設身處地站在你的角度考慮。但是她也是為你們這個家,因為你的父母以後還是你們來贍養,這個是你的義務和責任,和家人好好商量下吧,互相理解就好了,畢竟你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希望這個家好!


太陽微光


最好不要拿,理由如下

1、父母辛苦一輩子,他們也有想要去完成的事情,比如出去走走又或者見見以後都可能見不到的人;

2、我們小的時候都是父母為你撐傘,婚後也要有自己的責任了,父母也是你的責任之一啊,這樣才能長大;

3、如果婚後你們不住在一起,父母年老後沒有收入,留著錢給他們養老吧,如果你不在他們的身邊,有人照顧他們,也讓他們有能力對照顧他們的人好一點,這樣照顧他們的人也不會心涼;

4、如果婚後你們在一起,就算你沒有收父母的錢,父母也會在其它地方,貼補在這個家裡的,畢竟你是他們的小孩啊;

5、父母也會有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他們是不好意思向子女要錢的,留點錢給他們,讓他們買點喜歡的東西吃;

6、父母也會生病的,他們誰都不想麻煩,讓他們生病的時候不要為沒錢而不看病;

7、父母除了子女外,也有其它一定要照顧的人啊,比如兄弟、姐妹、父母的父母等等啊

當然如果你實在困難,還是可以要的,就當借的,經濟好了後在還他們。另外就是父母一定要給,你確定父母手上還有養老的錢,你也收著吧,不然父母會傷心的,多陪陪父母,如果父母都不在了,那就是真的沒有爸爸媽媽了。

願天下的父母平平安安!


育成讀書


應該說是不能要了,但也要分情況。 如果確實有困難,然而父母也比較富裕,況且父母也願意,借錢救急是可以的。記住是借要還的。我個人觀點,結婚之後,成家立室。自己應該負責自己的事情,父母可以給你一定的幫助,但是父母一輩已經幫了一輩子了。我們應該鍛鍊自己,除非迫不得已,和父母尋求幫助還是能不要就不要。接受父母的錢,會麻痺自己,自己會懶惰,如果父母積蓄充足,本身也有退休金,足以支撐日後養老生活,而你又剛好手頭緊,有地方緊急需要用錢,可以先拿。如果父母給你的是他們的養老錢,最好就是不要。畢竟作為一個已婚的人,還是需要有一定養家的能力。當然,在父母眼裡,我們永遠都是孩子,或許他們想著自己的東西以後也是留給我們的。但作為一個成年人,該有的成熟和能力還是要具備,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自己成家立業,就是建立了家庭,創立了事業。結婚成家後,意味著個體獨立,經濟獨立,要給家人安定的生活,義務就是贍養父母,貢獻社會,成家後對家庭負責,承擔起做兒子、做老公、做父親的責任。結婚成家後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懂得孝順父母。托爾斯泰曾說:“責任是一種意識、一種精神、一種態度、一種超越能力的素質。”要感覺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