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老去

  1

  自己20多岁的时候,看着那些大腹便便的油腻中年人,心想:等我到了你们这个岁数,断不会像你们这般油腻。

  然而站在40岁的门槛上忽然想明白一个事:油腻不是人到中年的副产品,而是因为过去人家看在你年轻的份上,把你的邋遢叫做邋遢,现在岁数大了,自然就改叫做油腻而已。你还是你,油腻一直都存在,观察角度不同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而已。

  比如,你20岁的时候戴个手串,哪怕那手串上有侏罗纪的包浆,也会有人觉得你潮;但你40岁了戴个手串,人家就觉得你除戴手串之外可能还用大玻璃罐子泡药酒、叼着烟穿着跨栏背心搓麻将、在黄花梨太师椅上抠脚吹牛。

  还有啊,我小时候就爱读历史、考古之类,那时候大人们会夸这孩子好学深思。现在呢,年轻人看见中年人读这种书会反思“等我岁数大了会不会也这样”。

  所以我这么爱跟同龄人掉书袋的人,从来不跟孩子们谈论故纸。

  有回坐车,和几个孩子聊天,聊海贼王,聊得可开心了。

  孩子们开心之余对怪大叔居然也看漫画表示奇怪,然后有个孩子脑筋转得快:海贼都连载了20多年了,那时候大哥(我谢谢他们喊我大哥)跟我们差不多大呢。

  我报复性地说:是啊,估计到完结的时候,你们就跟我现在差不多大了。

  2

  经历过动乱时代的人老去在升平年代,常常会出现两个极端:或者历经沧桑的智者在风平浪静后表现出近于枯寂的恬淡,或者苟活乱世的人渣用从地狱带来的种种毫无底线的生存法门,肆意污染着新世纪的净土(后者俗称坏人变老了)。

  3

  从前读命理书,按书中说法,我乃“木型人”也,瘦长清癯之相。当时120斤,颇类大竹节虫,读至此深以为然。

  我当时真心以为自己是永远不会胖的,如今170斤了,终于明白“捧腹大笑”这个成语的妙处,此事无腹时焉能有所感。

  4

  曾经有一种错觉:我们这代人比上一代人营养好多了,也许会老得慢些。然而如今放眼观瞧,我的同龄人里,不秃、不白头发、不发福三者能兼得的,十中无有一二。不高血压、不颈椎病、不脂肪肝能兼得的,几乎没有。

  5

  有种说法,说少年老相的人会老得慢些。其实不是。速度还是一样的,这是自然规律,只是少年老相的人变老的时候,会老得很自然。相反娃娃脸的人变老的时候,会老得很奇怪。

  比如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葛优葛大爷一直都是那副样子,但如果对比他最近重又爆红的葛优躺,他确实老了,只是老去的函数曲线很平滑。

  6

  “寿则多辱”这句话流传到现在,有着多角度的意义。但用句流行语似乎恰好可以概括这些角度:人间不值得。

  另外“寿则多辱”的原始出处很有意思,好多人可能都已经忘了“寿则多辱”是排比句的最后一句,原文出自《庄子·外篇》:

  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当年读这段没啥感觉,只是觉得这段文字是在提升圣人的政治站位而已。刚又读到,怎么感觉尧帝他老人家就是在故意呛人玩?

  7

  好多人都假设过鲁迅如果长寿会怎样。这个假设是无意义的,因为鲁迅实则是个极其精明的人,只要他能动,他就一定会跑到对自己最安全、最有利的地方去。

  换句话说,只有精明的人活得足够长,旁观者才能更深刻地认清他的本质。

  8

  外国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并不鲜见一心求死的不死者(也就是不老者)形象,我们好像没有,不管是古人今人的作品,好像是都没有。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但至少出名的作品里确实不像有。

  不想从深刻不深刻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实际上几乎一切简单地用深刻不深刻来阐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我的一个猜想是:这是基督教文明“原罪”意识的变形,在“原罪”意识的操纵下,很容易就能把永生不老这件看起来很美的事反转成惩罚罪行的不醒噩梦。


散文:老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