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小學校仍然要求教師手寫教案,而且每月查一次進行評分,你怎麼看?

子木老師講語文


我是教學管理者,也曾是第一線老師,我上的課,不敢說有多好,但畢業的學生都說讓我教著就是幸運。我還接手過中師函授的面授課,學員聽了我一節課之後說:聽你的一節課,比以前上一學期課還要好。

但是我是很反感形式主義的,做事就要有效率。我也備課,但備課本總是課本沒有的新穎題目,是我的解題過程,可以說是我的得意之作。但很潦草,沒有什麼教學目的、教學過程、重點、難點等等。我認為,一個熟練的老師,目的不用寫,教學過程是隨堂發揮,寫得再好的過程,到了堂上也不可能完全執行,寫出來只是為了應付檢查。與其花時間寫工整的教案不如花時間鑽研教材,精雕細琢每一道題才是認真備課。你上的課如果學生佩服到地五體投地,那麼就成功了,而不是看你的教案有多漂亮!每年的中、高考就是檢驗教學效果的唯一標準。


金木水火土22925551


中小學要求教師手寫教案,這是為了應付檢查的一種形式主義,現在都提倡現代化辦公,老師上課用PPT進行教學,一是為了節約板書時間,二是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地給學生講解重難點。我們學校要求教師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教學,老師採用電子備課的形式,將教案打印出來後,根據上課情況進行反思總結,並將反思內容寫在教案上,並將每節的重難點勾勒出來,學校和上級領導來檢查教案時,只需出示打印教案即可。



現在很多學校都使用多媒體教學,備課的形式也發生了改變,以前的手寫教案不適宜現代教學的需要。幾乎所有教師上課所帶的教案本都是擺設,老師根本不可能看著教案本上來上課。老師的備課形式多種多樣,只說備教材這方面,現在很多老師都能離開教材來講課,把課本上的知識備在頭腦裡,這是一種最好的備課形式。


十年前,我們講課時只帶兩支粉筆,書本上的知識早就印在頭腦中,重難點內容在書上某個位置都記得清清楚楚,先把新課內容講完,接下來自己編寫兩道課後作業題,讓學生們做在作業本上。很多同學佩服老師的這種上課方式,教育教學業績非常不錯。

現在一些學校沒有解放思想,依然靠落後的教育教學方式管理老師,這樣不利於老師提高教學效率。形式主義的東西應該摒棄,吸收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和管理成果,促使教育教學邁上新臺階。


Lance課堂


個人不太提倡手寫教案(可能是與所教學科有關,我是教初中道德與法治),每個班的學生學情不同,所用案例也會有區別,或者已經提前備過課,但是到上課時又發生了更符合講課內容的案例,會臨時更改講義,可遇到領導聽課時會扣分。每個月要備十節課,我已經從教十年依然要求我寫詳案,否則要扣分。即便是寫詳案也依然會扣分(領導曾說:備課組長一定要找到扣分點),而公示檢查結果時,領導的備課、聽課記錄每次滿分。

我曾提議寫電子教案(教案加PPT),並存檔,有新入職的老師或是換年級的老師可以根據前人的教案進行修改後使用,遭到領導反對,並批評說太懶不嚴謹。

每個月抄教案我生無可戀,只是為了交差而已,我的授課內容與教案不太一致,但並不妨礙我考市排名前三。所以,手寫教案真的必須存在嗎?


番茄_小丸子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有的學校要求老師手寫教案,引來諸多反對的聲音。那倒底手寫還是打印呢?聽我給大家分析。

反對寫教案的理由:

1、浪費時間,以語文為例,如果每一課環節齊全的話,光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就要寫一頁。第二頁才導入新課,而且語文的教案一課時最起碼要寫三頁。一週六節課,就是18頁。就是說一週的教案要佔用半天的時間。

2、寫了不看,很多老師上的課和教案上的不同步,也就是說,教案根本不是用來上課的。而是為了應付檢查的。而打印的教案內容詳細,條理清楚,稍加改動便可以用。


所以,選擇手寫的老師少之又少,手寫教案是不是一無是處了呢?我讓為也有好處的:

1、加深對本堂課的理解,上課時更流暢,流暢的基礎上才能發揮好,上一堂好課。

2、可以練字,現在很多老師對板書不太重視,其實就是自己寫不好。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應該先做到,寫好粉筆字,可起到模範帶頭作用。

因此,寫與不字,要按需要,按自己的水平來決定。有時候也不要因為自已的懶散找藉口,學校也不要因為領導的愛好而太專制。


大自在


我今年57歲了,教齡40年,算是學校的元老了,由於學校沒有照顧老教師一說,很多老教師當班主任到退休那一天,我現在上的課和年輕老師一樣多,沒少一節,做的事也和年輕老師一樣多,沒少做一件,制定教學計劃,每節課備詳案都只能手寫不能打印,每月檢查一次,每學期上一堂研究課,每學期的理論摘記一個字也不能少等等,一直要做到60週歲,才能解脫。


老孫來了6311


好吧,那我就說一說我的觀點,其實呢,對畢業五年以內的老師呢,我覺得寫教案還是非常有必要的,畢竟對很多內容都不熟悉,嗯,還是要深思熟慮一下的,寫一遍在心裡記一遍,上課發揮的時候也更加能夠做到遊刃有餘,對學生的情況也能掌握的更好,但是啊,我們這邊的學校都十幾年不見老師了,最年輕的老師交了十幾年,寫什麼教案呀?寫的幹嘛呀?書都快能背下來了,立題都能背下來了啊?我也不明白寫這些是為了什麼,為了攢材料,為了浪費紙,為了浪費筆,怕領導在家裡太閒了嗎?給領導找點活幹,怕老師不認識領導嗎?一到檢查的時候,讓老師認識哦,原來是這個領導檢查教案,哦,我想不出其它功能


123123yule


我對中小學校仍然要求教師手寫教案持反對觀點,現在電腦辦公已經普及,並且在教學手段上也日趨電子化,又何必拘泥於形式呢?就拿每月查一次老師教案來講,不僅形式化,還浪費人力,評那個分數有什麼意義?與其把時間浪費在形式上,不如撒開手鼓勵老師在備課上面推陳出新呢。

手寫教案最大的弊端就是格式,不方便反覆修改,而用電腦做教案,則更輕鬆。

我愛人就是學校老師,她經常在家裡晚上備課,電腦打開,打印機也打開,桌上還有一堆手寫教案的文稿。我就問她:“既然可以用電腦制定教案,也可以方便用打印機打出來再裝訂,為什麼還要費時費力手寫?”愛人答:“上級規定啊,人家怎樣要求,就怎樣檢查,我打印出來的教案製作的再好,人家也說不合格啊。”MY GOD!教師連怎麼製作教案都如此形式化,還有什麼不能走形式的。

不能與時俱進,必然會阻礙教師工作的積極性,過多的條條框框極容易導致教師產生職業厭倦心理。

就拿教師手寫教案,每月還要檢查評分來講,這是傳統教學管理的方式。時代發展到今天,還要不斷去重複過去的老路子。對教師們來講,極容易形成思維固化,但同時又對省時省力的工作方式不敢嘗試,為此很多教師會對這種幾十年不變的檢查與評比產生無奈與不滿心理,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不是鼓勵教師工作積極性的做法,而是導致教師產生職業厭倦心理的最愚蠢的做法。

身為一線教師如果沒有自主教師的管理權,反而處處被掣肘,慢慢就養成人云亦云的壞習慣。

如果問當下中小學教師最大的通病是什麼?答案很簡單,就是都變成一個模子,都缺乏教師鮮明的個性。即便你再有才華,也不能跳出現行規範好的模具之殼,是龍你得盤起來,是虎你得趴下來。這種教學管理模式,很容易扼殺教師的激情與活力,使大家不敢搞教學創新,因為但凡有個性化的做法,必然會招來一片反對之聲。結果是教師呈現模板化,學生自然也都一樣的模具出品。當教師缺乏教學方式自主管理權時,處處被掣肘,慢慢就養成人云亦云的壞習慣。

給教師減負,從手寫教案開始,從每月的檢查評分開始,這樣才有利於教學改革。

教育部已經旗幟鮮明地講,一定要給教師們減負,讓老師把更多時間用來搞自主教學研究和教學探索。但是現實並不是這麼回事,多年的沉痾積習難改,唯有從上到下,像政府行政職能改革一樣,把所有不利於社會進步發展的舊條條框框都梳理一遍,就不能發現哪些已經不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現在政府辦公效率已經明顯得到提高,在學校裡不也應該如此嗎?並且還必須要從教育職能部門開始,徹底改變他們的工作觀念和方法。

結束語: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僅從一份手寫教案現象,我們就能從中反思到很多東西。如果教育職能部門都有這種深度思考的能力,相信會讓廣大教師工作起來更輕鬆,工作積極性會更高,教學效率也會更好,自然最後體現出的就是普遍提升的教學成績。


寒石冷月


站在老師的立場上,不太支持手寫教案,並非是我懶,只是每天的時間是有限的,因為現在的老師每天要面對的檢查太多了,學校的定期檢查,聯校、教育局的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有時候還有突擊抽查……心累。雖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但是手寫教案在現在教學中純屬浪費時間應付工作,對於入腦沒太大幫助。

手寫教案就能記住嗎?各種抄 ,一心想著完成了就行了,哪裡管這麼多。

其實現在假期裡都會安排集體備課,各個學科的同一年級的老師們在一起研究課程課標,整理電子教案,然後人手一份,感覺這種操作要人性高效的多,到了自己手裡之後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再進行修改,寫個人反思,一樣深刻,或者說比抄作業要有意義的多。

這樣節省出來的時間還可以用在教學上,何樂而不為。


莞爾手工坊


對於要求所有教師都手寫教案,我是持反對意見的;對於每月檢查一次教師的教案,並給予評價,我是支持的。下面和大家交流下我的想法:

一、手寫教案費時耗力,電子教案省時高效,兩相對比,手寫教案對提高教師教學能力並沒有優勢

從工作至今,我寫了十多年的手寫教案。按照語文課標規定,一篇精讀課文所用課時是2—3節課。僅僅一篇語文手寫教案從課題寫到反思,少說也有一千字左右,要寫將近兩個小時。

每天備課後,就手寫教案,還要抓緊時間準備教具,接著上課,批改作業,再寫下節課的教案,還需定時參加政治學習、教研活動。如此循環往復,確實感到很疲憊。手寫教案因為耗費時間和精力,佔用了教學研究的時間,得不償失。

過去,信息技術還沒有運用於教學,不知道如何去改變。在教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教學資源越來越豐富,電子教案已經漸漸普及。電子教案即可學習,又可傳承,還可以資源共享,又便於修改和保存。關鍵是省時高效,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研究教法,做好課前準備,做好課後反思。為何還要執著於手寫教案呢?

如果顧慮使用電子教案,會存在複製粘貼,而不提倡使用的話,我覺得是因小失大。手寫教案也不能避免抄寫現成的教案,或者在網上摘抄,或者同事之間互抄,不能完全反映教師真實的備課情況。

所以,教學管理也當與時俱進,提倡人性化、科學化管理。

當然,對於剛走上崗位的青年教師,也可以試寫一至兩年的手寫教案,去熟悉教案的各環節,以及各環節的呈現形式,對今後有效使用電子教案是有幫助的。

二、科學使用電子教案,可以使備課效果最大化

凡事有利就有弊,我們要看利大還是弊大,儘量規避短處,發揮長處。

為規避電子教案不經考慮就可複製粘貼的弊端,教師備課可以採用這樣的方法:

  • 教師的個人備課,可以實行“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分工合作,個人鑽研”的備課方式。
  • 在開學前一週,採取同年級同學科的課時備課,合理分工,先確定主備人,備出第一份教案。然後由教師共同研討,達成共識後,由主備人進行設計調整,形成第二份教案。再將第一學期教案整理成冊,科任教師在此基礎上,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再次調整,形成個性化教案。
  • 通過這種同伴合作的備課形式,不僅減輕了教師的勞動強度,還使備課質量有了較大提高,教師的備課水平也能得到提升。

當然,各學校有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經驗可以分享。

三、每月檢查教師教案,並進行評價,是可以督促教師的備課行為,提高教師備課水平的

學校每個月檢查一次校教師的教案是有必要的。

一是因為上級部門有要求,學校對教師的教學工作要有月查,要有評價,並有相關的痕跡資料。

二是因為是學校教學常規管理的需要,教學常規檢查是學校管理層及時掌握教師教學工作情況的重要手段之一。

學校管理層可以在階段性的檢查當中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指導,及時糾正。老師也可以在學校的教案檢查講評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以免到了期末,出現難以彌補的問題。同時,也可以避免少數教師平時不寫教案,到了期末,一次性惡補教案的現象發生。


總而言之,對於費時耗力的手寫教案我覺得是可以改進的。對於省時高效的電子教案,在科學使用的情況下,是可以推廣的。

以上只是個人看法,歡迎大家交流討論。


風兒清


教案是教師為開展教學活動而設計和安排的教學文書,是教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保障。在我看來教師編寫教案是有必要的,具體要不要手寫我想應根據老師的個人情況,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認真編寫就行了。如果教師晉級就需要手寫教案了,因為教師晉職必須要手寫一年的完整教案,沒有就直接影響到自己的晉職。

不過問題中很多中小學要求教師手寫教案,並每月進行評分,我感覺這種做法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因為好多手寫的教案都是抄教案,裡面很少有自己想法,再者現在好多手寫教案都是寫在上課的後邊,課上過了,感覺快檢查了才寫,寫教案的目的不是為了上課而是為了檢查,這樣的教案手寫又有什麼意義呢?

總之,我感覺學校如果想通過要求手寫教案,並每週評分來督促教師備課,還不如想辦法怎樣提高老師備課的積極性效果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