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說四大文明古國就剩中國了?印度和埃及不是還存在嗎?

手機用戶84426048458


若單單談起佔有一塊土地就是一個國度,這完全是蠻橫人或者是非人類物種的做法。若為一個國家,必有一種無法割捨開的文明。因文明而相聚,也因文明破滅而分散。

世界將中國、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倫定為四大文明古國,一來是這四個國家歷史悠久,而來是他們所創造的文化乃是後世歷經多少年都無法達到的高度。但是實際上,四大文明古國只剩下中國,其餘三國雖然在今天的地理上延續了相同名字,實際上只是雷同而已。


古印度雖然發源較晚 但也在印度河域和恆河河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明。但是印度文明嚴重的斷層,卻沒有讓這種文明傳播下去。隨著雅利安人的入侵,印度文明遭到了一定的破壞,索性還是保留了一部分。但沒有想到亞歷山大東征卻將印度文明完全踐踏,即使後面有些蛛絲馬跡的殘留,隨著英國的殖民入侵也被消滅殆盡。知道一個文明的人都沒了,又何談這個國度存在呢?現在所謂的印度,不過是披著一個空殼子罷了。

同樣的道理,古埃及如今只剩下金字塔,其餘文字、文化都被埋沒,而且不可能再見到天日。若不是世界上有關文物的保護,恐怕金字塔都要慘遭屠手。若不是埃及人過於智慧,以及金字塔因為過於神秘而文明於世界,世人根本不會不想起古埃及!


但是中國不同,中國的文化從夏朝就已經開始,雖然5000年間不斷經歷戰火,外族入侵,但是從甲骨人到小篆再到隸書以及今天的簡體字,雖然結構在變化,但是文明從未斷絕。其次代表了中國思想的儒學、墨學、道學一直都流傳於世,並且他們思想的著作我們都是耳熟能詳,並未覺得生澀難懂。

同樣,自從黃河和長江流域哺育無數先人以來,中國人就一直生活在這片土地中。雖然後世的土地時而擴大時而縮小,但是中原地帶基本上沒有變過,這塊土地依舊是中國人賴以生存的地方。

其次,中國的歷史上也經歷過五華亂華最為破壞文明的時期,但是祖宗留下的根卻並未斷絕,相反憑藉著優異而強大的文化,中華文化無形之中已經將外來文化同化,轉變為自己的文化。所以中華文化並沒有消滅,反而是吸收精華去其糟粕,轉變為自己的文化,融入進去。


所以判斷一個國度是否存在,不能單看他是否有延續之前的名字或者是仍然佔有著原先的土地。相反,文明才是一個國家存在之根本。正如魯迅先生棄醫從文一般,只有將國人心中的共同的文明喚起,才是真正的救亡圖存。否則,就算是打了勝戰又如何,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國人早已經是一盤散沙,遲早國度都會土崩瓦解。正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樣的文明,所以我們稱之為國度。


小鎮月明



都說四大文明古國只剩下中國了,這個話說得有道理,對於我們來說,中國文明最早追溯到夏朝,可在國外史學家說只到商朝(前1600年)而已,甚至一度稱中國沒有五千年曆史,只有不到三千多年,是同步世界較晚的文明,尤其是在最早不及埃及那麼光輝,埃及文明在他們看來才是真正五千年,甚至更早。

埃及最早在3100年出現了上下埃及,不久被美尼斯統一,建立了第一王朝,也就是都一個法老,從他開始,埃及有了自己的文明,先後出現有前王朝時期、早王朝時期、古王國時期、第一中間期、中王國時期、第二中間期、新王國時期、第三中間期和古埃及後期等9個時期。直到後來一切情況都變了,成了外來民族的樂園,而且都是西方各大文明的角逐地,這也正是埃及文明為什麼中斷的原因,因為本身文明不再了,而添加了其他文明在裡面,像後來的波斯文明,希臘文明,羅馬文化,拜占庭還有阿拉伯文明,奧斯曼土耳其文明。如果這個不確切,那就拿近代來說,法國拿破崙曾經攻陷過埃及,還有英國,幾乎將埃及全部佔領。埃及文明之所以中斷是他中間已經出現了斷層,對古文字和那段歷史已經無法識別,只靠考古文物和有限的資料來翻譯,甚至現在都不知道埃及金字塔是怎樣建的,這就是他斷層嚴重的主要結果。因為古埃及被最早的外來文明擋著,早已失傳,那些文明都有距今2300年的歷史了,相當於我國戰國時期,這麼早都斷層了,肯定早都遺忘了。

印度同樣也是,他早在公元前2500年說起,在印度河流域有了自己的文明,叫哈巴拉文明,他們的主人是達羅毗荼人。可是幾個世紀卻衰落了,進而由外來民族主導,主要是印歐人,雅利安人從伊朗高原南下進入印度次大陸,進而形成了另一種文明,但印度文明相對於埃及來說還是有一定延續的,畢竟它的次大陸比較大,外族很難深入到裡面,而在恆河和印度之間盤旋。印度出現了自己的帝國孔雀帝國和笈多帝國,可是它卻遭受外族入侵的多,像從中國而來的民族,由於受中原打擊都逃往印度附近這塊地方,像匈奴,突厥等,突厥文化在印度北部相對而言比較明顯。除了他們以外,波斯帝國和亞歷山大的希臘帝國,阿拉伯帝國也曾侵佔過印度,只是情況發生了變化,印度在漫長的千年歷史中,出現了好幾個斷層,由於缺乏詳細歷史記載也很難延續其文明,大都在詩集裡面找蛛絲馬跡。再者後來就是英國了,這也正是他中斷的決定性原因,英國殖民了印度,也形成了新文化。


現在把埃及和印度為什麼文明中斷說完了,該說說中國,它為什麼沒有中斷,而且是四大文明中唯一倖存的一個。中國文明沒有中斷例子明顯就是它有完整的歷史記載體系,從《戰國策》,《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等等一直到《清史》。除了這些就是它的制度上的延續,不斷的完善和革新,中央集權一直被沿用下來,幾乎沒有多大的變化,王朝更替都是循序漸進,不會因為外來民族而出現斷層,他們皇帝照樣再續寫華夏史,也不會因他們而改變原來的方式。在現今我們史學家仍能看懂商朝甲骨文,秦文等,為了辨別古文物,通過史書能查找那一部分歷史,可埃及和印度就不行了。

中國文明之所以沒有中斷還有特殊的原因,那就是它封閉的地理位置,因為中間有喜馬拉雅山塔克拉瑪干沙漠將其隔開,還有漫長的河西走廊。它可以說相對西方世界來說是自成一派的文明體系,所以不牽扯被西方文明同化。從夏朝到清朝漫長的歷史中,中國一直演繹著鏈接的歷史,不論文學,藝術還有風俗,都是在延續和發展。在近代雖然西方國家試圖打開中國大門,可還是沒有徹底成功,由於龐大的人口上和土地上,中國質最終沒有變,它頂多變成了半殖民半封建而已。所以中國文明從古到今一直在延續著 ,世界上任何國家都無法企及。


龍文說史


確實,當年的四大文明古國,三個都歇菜了。

(古代文明,滅絕是大概率,保留是小概率)

當然,眼下還有兩個國家,與古文明國度是同名的,一個是印度,另一個便是埃及。

於是有人便問了,為什麼今天的印度,不等於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今天的埃及,不等於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埃及。

答案很殘酷,古印度人都被滅亡了,古埃及人也被滅亡了,他們創造的文明,也成了滅絕的文明。

你要明白,之所以說四大文明古國的中國還存在,是因為古代漢人,準確說是商周時期的華夏族,他的後人,如今依舊生活在這塊土地之上。我們漢人中,仍有堯舜禹部族的後人,且為數龐大。仍有西周各個諸侯國的後裔,數量同樣龐大。

為什麼我們這些商周後裔能存活下來?不是因為沒有威脅,歷史上五胡亂華的流血性大屠殺遠比你想象得要殘酷得多,明清更替之際的屠殺更是慘絕人寰,然而畢竟,漢人還是堅持到了當下,且仍舊是咱們這個國家的主體民族,這個其實是很不容易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漢人的文化也基本保留了下來,商朝的甲骨文,固然沒幾個人認識了。可週朝的文字,卻經歷千年,從繁體字到簡體字,還在使用。周朝的詩經,我們還能吟誦。周朝的基本倫理道德,我們依舊在堅守。

你再去看同為文明古國的埃及、印度,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古埃及人不是白人,也不是黑人,他們更大可能是黃膚色人種)

古埃及,金字塔還在,但當年設計和建造金字塔的那些古埃及人,他們的後裔,還在尼羅河邊嗎?告訴你,早就不存在了。現在生活在那裡的,基本上都是阿拉伯人。甚至埃及這個國名,也全是因為西方人的掛念,才得以存在。數十年前,這裡其實叫做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根本就沒埃及什麼事。

現在,所謂埃及,只有一個叫做科普特人的少數民族,與古埃及人多少還有一點關係。

正是因為這個緣故,現在的埃及人,讀不懂象形文字,也不會真正地掛念古埃及文明,甚至如果他們強勢的話,什麼金字塔獅身人面像都可能被他們拆掉,就好像塔利班拆掉阿富汗大佛一樣。

(古印度人留下的印章文字)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印度。古代的印度人,這裡指的是創造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那些城市居民,他們同樣不是當下的印度人或是巴基斯坦人。他們曾經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然而最終集體消失,沒有留下任何後裔。

(據說古印度人長這樣)

簡單說吧,古印度和古埃及,留下的只是死物(金字塔和城市遺址)和國名,古巴比倫甚至連國名都沒能留下,而古代中國,不僅保留了器物、文字,還留下了一個民族,那便是我們華夏族。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中文有關人類文明的描述,頗多似是而非之處,卻又被視為公理。只要稍加推究,就會發現站不住腳。所謂四大文明古國,就是這樣。

中文的所謂四大文明古國,指的是中國、印度、巴比倫(兩河)和埃及。

中國,開始時間為4千年前。

印度,開始時間為5千年前。

兩河,開始時間為6千年前。

埃及,開始時間為6千年前。

且不論文明的標準並不確定,同時期前後地球上還有其他的文明系統,所謂四大文明古國,本身就既有交叉又有先後。四大文明古國這個表述,既不能涵蓋整個人類文明的社會歷史發展,更在概念本身就是互相牴觸的,比如兩河流域文明與古埃及文明都是地中海文化傳播範圍,二者有高度重疊。

四大文明古國這個提法,是近代中國學人無知且狂妄的思維成果,居然發展迄今,當為民族羞。印度,兩河--埃及,時間上遠較中國為早,傳承影響及發展模式,也與中國完全不同,並列四大,並不合適。與中國同期的希臘--羅馬系統,無論成就還是影響,並不在中國之下,卻沒有列入。此外非洲南部和美洲的文明系統,雖然被歐洲中心論所無視,存在卻不能否認。中國人並不接受歐洲中心論,採用了同一標準,這已經不是學術問題,涉及良心與道德。

回到本題,不是四大文明古國就中國了,也不是印度和埃及是否還存在。在整個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中,融合交流是主要發展形式,古埃及人、古印度人都成了原土地上的少數族群,文明形態也改變了,這種情況,基本是常態。今天的歐洲已經找不到古羅馬人的影子,西亞的文化結構也徹底變了。

一個族群--文化系統,保持原生狀態,既經得起生命科學驗證,又符合田野考古和古籍互證,中國的例子比較罕見。這裡有自然地理的特殊性,比如中國大陸相對處於一個獨立單元,有文明凝聚力的原因,比如印度也是獨立地理單元卻沒有抗住。中國模式,既沒有什麼可自驕或自卑的,也不值得特別探討。後起的有些更偉大,比如美國和日本,先行的有些已經淘汰,比如瑪雅文明,中國不過是歷史長河的一部分。

中國的獨存,並非孤例。還有一個真正值得專門討論的遺存,就是猶太民族。猶太民族是人類最古老的民族,也是地中海文化圈最早有成就的民族,迄今不過千萬級人口數量,幾經流散,幾回滅頂,仍然頑強的以原生態、原地域、原族群生存發展迄今,對全人類的貢獻無出其右。

來路不明的中文四大文明,德國學者斯賓格勒提出的七大文明,英國湯因比的二十一大文明,都沒有把猶太文明單獨列入。呵呵,不列入,不等於不存在。

(全文完)


李牧


中國是一個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底蘊的國家,在古時候中國就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古中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很多歷史學家在提到四大文明古國的時候都會說中國是現存的唯一一個四大文明古國,那麼問題來了,現在印度和埃及都還在,為什麼一些人卻說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了呢?

其實這個問題主要還是要從這幾個國家的歷史來看,印度在古代的時候也像古代的中國一樣進行過多次的朝代更迭。但是不同的是,印度長期被入侵者佔領,古老的印度文化到現在已經被各個時代的入侵者影響得面目全非了。

最初入侵印度的是雅利安人,雅利安人入侵後印度又經過幾次分裂和戰亂,最終進入了強大的孔雀王朝時期,在孔雀王朝結束後印度又被大月氏入侵,之後的印度人又被阿拉伯人、突厥人、突厥化的蒙古人、葡萄牙人、英國人入侵。因為長期被其他民族入侵,古老的印度文明在幾千年的民族融合中已經失去了原來的面貌,所以印度現在雖然還在,但是和古印度已經有了很大的區別。

而埃及也和印度的情況差不多,埃及從三千年前的時候就開始被後來崛起的各大帝國統治,其中羅馬帝國、亞歷山大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波斯帝國都曾經統治過埃及。最後一個控制埃及的是英國,一直到了1954年的時候,英國才承認了埃及的獨立地位,而古埃及的文化在埃及被征服了幾千年後早已經消失殆盡。

反觀中國,中國雖然在歷史上也被其他民族入侵過,但是中國大部分歷史時期都保持著相對的獨立地位。而且中國有一個極大的優勢,那就是人口稠密,再加上西部有高山阻隔,東部又臨大海,相對來說較為封閉。所以中國從秦朝開始分分合合很多次,並且也有一些少數民族政權建立。但是不管是誰征服了古代的中國,肯定都會被中國文化同化。

最早進入中國的是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幾個古代的少數民族,這些民族在中國的人口優勢下,竟然慢慢的“消失”了,而這些民族對中國北方兩百年的統治不僅沒有顛覆華夏文化,反而漸漸變成了漢族人。到了宋朝的時候,本來以騎射為主的金朝士兵,到了中國北方之後很快就被同化,最終在面對蒙古騎兵的時候反而丟了自己的看家本領騎射。

中國的華夏文化一直到封建王朝結束都在不斷地發展和延續。清朝統治者最早是漁獵民族,雖然前幾代皇帝都強調“國語騎射”的重要性,視之為國策,但是入主中原後,滿語就漸趨衰弱,騎射到了清末也失去了軍事上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中國作為唯一一個延續至今的文明古國,能夠經久不衰的原因一方面是華夏文化本身和周邊文化存在跨時代的優勢,這讓任何想要征服中國的其他民族最終都承認和採用華夏文化。另一方面就是華夏人口的優勢,在文化碰撞的時候,總是能夠取得少數融入多數的效果,這也和中華文化包容的特點密不可分。


鄧海春


很簡單啊,因為其他三個文明出現了斷層,而中國沒有。中華文化一脈相承,漢字不斷髮展,沿用至今這就是文明延續的最好證明 。

我知道說到這裡,肯定有不少槓精會提到元清。我知道對於這些人解釋也沒有用,我就說一句話,極力抹黑中國的西方人都沒有覺得這是斷層,你在這給叫囂。要不你就是真的沒有文化,真的是什麼都不懂,要不你就是天生喜歡抬槓。不說別的,歷史文獻書籍你不看。手機你總有吧,自己搜一下會怎麼樣,就算百度百科不夠嚴謹,但也不會說出中國不是文明古國的屁話吧。

不過無所謂,中華文明傳承千年,什麼沒見過,你們這些人,跳樑小醜譁眾取寵。

歡迎各位一起討論,也歡迎噴子來噴。


正直的雅米拉


首先必須要搞清楚的是,今天的印度和埃及,與古印度、古埃及是截然不同的概念。而世界古代的“四大文明”,如今除了中華文明是一脈相承,沒有中斷和消失外,其餘三者古巴比倫、古印度和古埃及都早已不復存在了。

先說說消失的三大古文明:

古埃及文明:

該文明最早形成於7500年前,發展到約公元前3000多年前,古埃及文明不論在科學、文化、天文、繪畫,還是建築等領域都遍地開花,還留下了舉世聞名的金字塔。

然而,之後的古埃及卻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征服後,並且快速進入“希臘化”的時代。此後,希臘語成為官方語言,古埃及文化受到毀滅性打擊。再往後,埃及古的文獻在羅馬內戰中大部被毀。到公元644年,“希臘化”的埃及又被新興的阿拉伯勢力征服,語言改用阿拉伯語言,信仰也變為伊斯蘭教。至此,文明徹底的消亡!

古印度文明:

誕生於恆河流域的璀璨文明,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繪畫和雕塑,以及世界上最長的文化史詩。當今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也正是起源於此。

然而,當強大的古印度孔雀王朝敗亡後,印度地區就開始接連遭受安息人、塞種人、大月氏人等異族的入侵。這些異族入侵後,並沒有與古印度文明交融,反而把古印度文明逐漸排擠在外,最終導致古印度文明的徹底消失。

如今,古印度文明連自身的文字系統也已失傳,而這也就宣判這個文明的消亡。因為,文字系統可以說是一個文明至關重要的傳承路徑。一旦文字沒得到傳承,那就意味著文明的中斷。所以,無論古印度曾留下多少的輝煌,都只是與今天印度毫無關聯的塵封歷史罷了。

古巴比倫文明:

流經今天的伊拉克境內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古代孕育了飲譽世界的兩河文明,催生了曾一度無比璀璨的古巴比倫文明。著名的世界奇觀“空中花園”遺蹟和人類歷史最早的法典《漢謨拉比法典》,這些偉大的成就,不僅讓今天的世人為之驚歎,同時也見證了這個古文明曾經的輝煌!

約公元前18世紀前後,古巴比倫的統治者漢謨拉比領導巴比倫帝國統一了兩河流域,將這個古文明帶入強盛。然而,隨著漢穆拉比的死去,古巴比倫帝國也隨著土崩瓦解。赫梯人、加喜特人開始不斷入侵,古巴比倫最終為亞述帝國所吞併,由迦勒底人建立了新巴比倫王國,再往後又被波斯人所滅亡。

而這些入侵的外族文化不斷的對古巴比倫文化進行覆蓋。所以,今天該古文明所能流傳延續下來的東西,幾乎為零。所以,古巴比倫文明也宣告滅亡。

最後,說說咱們的中華文明;

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延續至今。所以,世界稱呼我們,也叫古老的中國。五千年來,中華文明雖然頻繁改朝換代,甚至還出現蒙元和滿清兩個少數民族所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然而,不論是蒙古人還是滿人,在作為中華的統治者後,反而都快速的融入到中華文明的體系中,推崇孔孟之道,沿襲儒家典章;積極漢化,沿用漢字;不斷的吸收漢文明的精華。而這也就是所謂的:“都征服者被被征服者燦爛的文明所征服!”

正因如此,保證了中華文明的傳承和延續,同時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具有更強的吸收性和包容性,自身也不斷把一些旁支的少數民族文化兼收幷蓄在一塊,相互交融進步。因此,中華文明得以延續數千年而經久不衰,得以延續至今!



這些歷史要讀


這種說法其實沒毛病,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確實就只剩下我們中國了!

這裡,我們所說的四大文明古國只剩中國,指的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的文化是幾千年來一直生生不息,一脈相承且從未中斷!


反觀印度,在公元前2500年,也就是中國上古炎帝黃帝同一時期,印度河流域就誕生了燦爛輝煌的古印度文明。

但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印度原本的土著本為棕色人種,雅利安人來了之後,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根據印度教教義編織了一套種姓制度!

於是,原本印度的棕色人種,成了首陀羅和賤民,古印度的人民受到虐待,文化受到摧殘,到了今天,古印度文明的成果幾乎已經全部遺失!

今天的印度,不論從人種還是文化上來看,與古印度都已經不是一個概念了!


古埃及同樣,當年在尼羅河中下游地區,古埃及人創造出了何等璀璨的文明,直到今天,那些神廟,金字塔以及雕像,仍給世人帶來巨大的震撼!

然而,隨著埃及新王朝的覆滅,來自希臘人羅馬人及阿拉伯人的入侵,使得古埃及文明受到了巨大的衝擊,最終,古埃及文明斷了延續,在今天的埃及,全是阿拉伯文化了!

古巴比倫同樣,作為世界上最早進入文明的地區,古巴比倫有著最為深遠悠久的歷史,世界上最早的城池就誕生在這裡!

但是,隨著後來赫梯人,希臘人及阿拉伯人的輪番入侵,這個由阿摩利人建立的古老國度,以及他的鍥形文字,空中花園等文明成果,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只有古代中國,在外族的多次入侵下,依然保持了傳統文化的繼承,即使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他們也被燦爛輝煌的中原文明所吸引,同化,最終,成為華夏民族的一部分!

而中華文化,也正是因其海納百川的胸懷,而擁有了強大的生命力,因為多元,所以強大,因為一體,所以生生不息!


喜歡的朋友請點贊評論哦,期待您的關注與支持,十分感謝!


Mr茶農姚


其實,四大文明古國中也只有中國不帶“古”字,中華文化綿延五千年,文化繁榮,從未中斷。而反觀其餘的三大文明,基本上都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人們也只能通過對遺蹟的考古來證實文明的存在,留給了後人無限的猜測和想象。

文明的出現與人類尋找適宜的生存環境息息相關,不難發現,這些古國的文明都發源於大河平原流域,不管是從尼羅河流域到兩河流域,還是從黃河流域到印度河流域,這裡氣候溫和,草本植物茂盛,適合人類發展農業生產。

有了固定的場所以及食物,才能有心思去構建文化,思考世界。這也是文明與那些茹毛飲血、居無定所的遊牧民族越走越遠的根本原因。

判斷一個文明有沒有中斷,最根本的方式就是看它的文化有沒有斷層,信仰有沒有改變,認同感有沒有缺失。

盛極一時的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可以說是四大古國中文明起始最早的國家,金字塔就是人們提及古埃及腦海中的第一印象。

大概在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就由國王那爾邁建立起了統一王朝,先後經歷了31個王朝,那時的古埃及不但有自己的象形文字,還有相對完善的政治制度,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的開端,至今仍影響著許多西方國家。

不過熟悉地理的朋友都知道,古埃及處於地中海的南海岸,是典型的四戰之地。在波斯、希臘、羅馬崛起後,古埃及就徹底成為了他們的統治範圍。

公元前30年,屋大維佔領埃及,標誌著古埃及的正式滅亡,從此之後,他們也徹底失去了復國的可能。

然後跟著羅馬信奉基督教,後來阿拉伯帝國崛起,埃及又被阿拉伯同化轉而信奉伊斯蘭教。再後來被奧斯曼、法國、英國相繼佔領,即使現在獨立,埃及也找不到一絲古埃及的影子,已經和西亞諸國一樣,成為了一個地地道道的阿拉伯國家。

古埃及是一個不斷被外族入侵而後被同化的國度,其先人創造的的文化早已徹底失傳,留給後人的也僅僅是屹立在地中海南岸的幾座金字塔,昭示著文明的存在。

令人爭議的古印度文明

創造了古代印度的達羅毗人,在外族不斷的入侵下,早已淪為了印度最低等的民族。雅利安人就是第一個嚐到統治印度甜頭的民族,當年雅利安人也曾想向中國擴張,不過被鼎盛時期的商王朝打的落荒而逃。

從公元前1800年開始,古印度文明開始發揚光大,與此同時,古印度進入了所謂的吠陀時代,創造了燦爛的“哈拉巴文化”。

有意思的是,但凡是被漢人打跑的遊牧民族,似乎都能在印度有立足的資本。不管是匈奴人還是突厥人甚至是後來的蒙古人,他們的後人都曾在印度半島建立過統一王朝,阿拉伯人曾在佔領印度北部後繼續向東攻打唐朝,結果未能如願。

印度也和埃及一樣,被不斷的外族侵略漸漸被同化,除了剩下的僅存的達羅毗的後人能似乎看到一絲古印度的影子,其餘的都消亡了,連現在印度的官方語言都是英語,又怎能說文明沒有中斷呢?

僅剩傳說的古巴比倫文明

發源於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古巴比倫文明,其興盛時間之早絲毫不遜色於古代埃及。大致在公元前3500年,蘇美爾人統治了這片區域,古巴比倫在蘇美爾人的基礎上創造了燦爛的“兩河文明”。

古巴比倫的著名國王漢謨拉比繼位後,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建立了統一的奴隸制國家,制定了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這是歷史上第一部保存較為完好的保護奴隸主利益的成文法典。

大致在公元前539年,也就是我國的春秋時代,古巴比倫被波斯人消滅,巴比倫城陷落後,國王博薩沙的殉國標誌著古巴比倫文明正式覆滅,它也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保留下國號的國家,留給後人的只剩下對空中花園的美好想象。

綿延不絕的中國文化

雖然中國的文明不曾中斷,但不得不說,中國文明的起源遠沒有古埃及那般久遠。從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開始,中國的文明可以追溯到上古的三皇五帝時代,但很遺憾,我們並沒有太多的證據,僅僅憑藉著人們的口口相傳。

公元前841年,這一年由於周厲王的殘暴統治,引發了“國人暴動”,周厲王被驅逐,周王朝進去了八年的共和時代。正式這一年,中國有了明確的年份記載,這就是西方人所說的“信史”。

不過近些年隨著考古的發現,出土了大量商代的青銅器和文物,青銅器上的甲骨文記載,才讓中國的“信史”可以追溯到商代,至於說夏朝之前的歷史,我們也只能持將信將疑的態度。

中國文明之所以沒有斷絕,是因為我們現在仍自稱是炎黃子孫,學習漢字交流漢語,儒家文化至今影響著我們做人做事的準則。

雖然幾千年中華遭受了各種磨難,也被外族入侵過,但外族統治中原,不認可漢文化的會迅速消亡,認同漢文化的又會被漢族人同化,這也是我們文明沒有斷絕的根本原因。

因此,相比於其他三大文明,他們是被外族侵略後丟失了自己的文明,成了外族的附屬;而中華文明雖歷久彌新,不斷融合外族文化,但自身文化並沒有丟失,這就造成了中國是文明唯一沒有斷絕的國家。


小小嬴政


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最早見於梁啟超寫於1900年的《二十世紀太平洋歌》中。在這首詩作中梁啟超提出人類文明經歷了三個時代:第一紀是由中國、印度、埃及和小亞細亞這四個“古文明祖國”組成的“河流文明時代”。第二紀是由地中海、波羅的海、阿拉伯海和黃海、渤海等周邊文明構成的“內海文明時代”。第三紀為“大洋文明時代”,是隨著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而誕生的。在國際上美國學者威廉·麥克高希在其所著《世界文明史》中稱“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中國、古希臘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發源地”。斯塔夫裡阿諾斯所著的《全球通史》則提出:“中東、印度、中國和歐洲這四塊地區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歷史上最偉大的文明“。日本NHK電視臺的紀錄片《世界四大文明》中將中國、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古印度定義為世界四大古文明。英國BBC廣播公司的紀錄片《文明的軌跡》裡則將黃河、尼羅河、幼發拉底河、印度河稱作世界四大古文明。綜合而言:各種說法儘管略有出入,但綜合下來中國、古埃及、古印度以及中東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是各種說法公認的世界四大原生古文明。

四大遠古文明的意義並不單純在於其歷史的悠久,更在於它們是後來諸多文明的發源地。四大文明是原生文明,而其他文明則屬於派生文明——當今世界各種不同的文明體系都或多或少同四大原生古文明有著傳承關係:東亞漢字文化圈各國的文明在歷史上就深受中華文明的影響;南亞各國在歷史上都曾屬於古印度文明輻射的地區;如今在國際上擁有強勢話語權的西方文明表面上看源自於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實際上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的最初發源地愛琴文明卻是在古埃及文明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輻射下發展起來的。四大原生古文明都是發源於大江大河之畔的定居農業文明:古埃及文明發源於尼羅河;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依託於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古印度文明依託於印度河與恆河;中華文明則依託於長江、黃河。在那個年代大江大河之畔的衝擊平原對農業生產的意義是巨大的,也只有當人類由原始的漁獵採集向定居農業過渡之後才能有多餘的糧食供應,才能使一部分人可以脫離簡單的創造食物的勞動,社會分工由此產生,雕塑、壁畫、音樂、文字等各種新生事物開始出現,而這些恰恰構成了人類最初的文明。

在距今8000多年前在今天的耶路撒冷附近出現了目前所知的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城市——耶利哥城,這使四大古文明中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成為世界最早的城市誕生地。大約70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的城邦在世界範圍內率先掌握了金銀礦石冶煉的技術,大約6000年前他們開始冶煉青銅。在大約5200年前定居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南部的蘇美爾人創造了迄今所知的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蘇美爾楔形文字。蘇美爾人還發明瞭世界上最早的歷法太陰曆。需要注意的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相比中華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有一點特別——相比其他三大古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長期未能形成統一的國家,蘇美爾城邦、阿卡德人、巴比倫人、赫梯人、亞述人等等相繼在這片土地上興起又沒落。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一般是將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的巴比倫王國同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國並稱,事實上古巴比倫王國並不是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最早興起的國家,在此之前阿卡德人、烏爾人早已活躍在這一地區,古巴比倫王國之所以成為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典型代表主要是由於現存最古老的成文法典——《漢謨拉比法典》以及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空中花園。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國的居魯士大帝率軍包圍了巴比倫城,城內的祭司竟打開大門放波斯軍隊入城,美索不達米亞地區被波斯征服。此後美索不達米亞又先後被亞歷山大帝國、塞琉古王朝、安息帕提亞帝國、薩珊波斯王朝、阿拉伯帝國、伊爾汗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長達2457年的時間裡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再沒興起過本土文明,而是一直處於周邊大國的統治之下,直到1918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作為戰敗的同盟國成員在一戰後被協約國肢解。昔日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覆蓋的區域包括今天的伊拉克、科威特、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以及土耳其東南部等地,而昔日美索不達米亞的中心巴比倫城如今則掩埋在距離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大約90千米外的漫漫黃沙之下。

大約5100年前上埃及國王美尼斯征服了下埃及王國,開創了世界上最早的統一王朝,古埃及成為世界上最早由鬆散的城邦部族形態向統一國家過渡的文明。與此同時古埃及也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數學和幾何學,古埃及人用蘆葦作筆、莎草作紙,開啟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書寫記錄。大約在公元前15世紀古埃及文明進入了最為鼎盛的第十八王朝:古埃及的疆域向南拓展到今天的蘇丹和埃塞俄比亞境內,東部邊界則越過西奈半島直達今天敘利亞境內的卡赫莫什,包括塞浦路斯島、愛琴海諸島、克里特島在內的地中海東部地區和紅海沿岸地區也在這一時期成為古埃及的勢力範圍。在對外開疆拓土的同時古埃及人總結出一套系統的治理尼羅河的辦法,這使古埃及文明在四大古文明中成為和中華文明一樣以治水而聞名,而金字塔則成為世界七大奇蹟中唯一傳承至今的。現存規模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始建於大約公元前2670年,原高146.59米,因頂端剝落,現高136.5米,佔地面積5.29萬平方米。塔身由230萬塊巨石組成,它們大小不一,分別重達1.5噸至160噸,平均重約2.5噸。大約在公元前1085年左右古埃及爆發了王權和祭司階層之間的內鬥,國力由盛轉衰:西方的利比亞人、南方的努比亞人以及”海上民族“紛紛入侵埃及。公元前525年波斯國王岡比西斯征服了古埃及,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大帝從波斯人手中奪取了埃及。亞歷山大大帝死後他的部將們瓜分了他的帝國,其中托勒密分得了埃及,埃及進入由馬其頓人建立的托勒密王朝統治時期。公元前30年羅馬帝國的締造者奧古斯都屋大維征服了埃及托勒密王朝,開啟了羅馬統治埃及的歷史。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後埃及隸屬於東羅馬,640年阿拉伯人從東羅馬人手中奪取了埃及,開啟了埃及阿拉伯化和伊斯蘭化的歷史。如今的埃及其實已基本上完全被阿拉伯文明所同化——埃及的全名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埃及總人口的84%左右都是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的阿拉伯人。目前埃及的少數民族科普特人自稱是皈依基督教的古埃及人混血後裔,稱科普特語是由古埃及語發展而來,但他們不是現代埃及的主體民族,目前埃及的主體民族阿拉伯人並不是古埃及人的直系後裔。

古印度文明最早起源於印度河流域:大約在公元前2500~公元前1700年左右這裡就已出現了灌溉農業和城市建築,在這裡的考古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石器、青銅器和印章,印章上刻有至今沒能破譯的符號,至於這樣符號究竟是文字或是別的什麼有待進一步研究了。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來自中亞的雅利安人開始出現在印度西北部並逐漸向南擴張,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雅利安人已完全征服了開創印度河文明的達羅毗荼人,雅利安人為維持對達羅毗荼人的統治而推行種姓制,這對此後的印度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這種影響一直延續至今。雅利安人儘管摧毀了達羅毗荼人的印度河文明,但他們在入主印度後同樣開創了自己的文明:他們發明了0~9的十個數字符號,後來這些數字符號通過阿拉伯人傳到歐洲,因此被稱為阿拉伯數字。印度教和佛教也在這一時期誕生。古代的印度次大陸是一個相對較為封閉的地理區間,唯一的缺口就是位於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來自波斯和中亞的遊牧民族不斷效仿雅利安人湧入印度:13~16世紀突厥人和阿富汗人進入跨越興都庫什山脈進入印度河流域,他們在這一地區大力發展伊斯蘭教。1526年德里蘇丹國被蒙古和突厥混血的莫臥兒王朝取代,具有中亞突厥血統的莫臥兒王朝控制了印度絕大部分地區,開始在全印度大力推行伊斯蘭教。由於本土的印度教徒數量過於龐大,信仰伊斯蘭教的莫臥兒王朝無法將其完全同化,但仍通過向非伊斯蘭教徒徵收人頭稅等措施使伊斯蘭教在印度河流域逐漸站穩了腳跟,至此印度河流域由信仰印度教的雅利安人佔多數逐漸轉變為信仰伊斯蘭教突厥後裔佔多數,這對日後這一地區成為獨立的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產生了深遠的意義。18世紀英國在印度建立起殖民統治,1947年8月15日印度在二戰後的殖民地獨立浪潮中,不過獨立後的印度並沒涵蓋此前的整個英屬印度,因為這時巴基斯坦成為了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

距今大約1.2萬年前在今天的江西萬年縣一帶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種業。大約9000年前在今天的河南舞陽一帶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釀酒技術和樂器。大約8000年前在今天的浙江蕭山一帶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造船技術。大約6700年前在今天的陝西西安一帶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銅冶煉技術。大約在公元前2070年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王朝——夏朝誕生,此後又經歷商、周兩個王朝的發展奠定起此後歷代相傳的禮樂典章文明。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爭鳴:儒、道、法、墨等各家各派都在中華文明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一時期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哲學著作《道德經》和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孫子兵法》。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開創了中華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王朝,此後歷經漢、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張騫鑿空西域、玄奘西行求法、鄭和七下西洋......中華文明通過絲綢之路同遙遠的西方文明取得聯繫,與此同時佛教、景教、明教、伊斯蘭教等也傳入中土,這些外來文明同傳統的中華文明形成了有機結合。中華文明以海納百川的開放進取精神對各種外來文明兼收幷蓄: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華民族進入了苦難深重的近代史,但與此同時這也是一段仁人志士前仆後繼的奮鬥史,可以說中華民族在經歷苦難的同時浴火重生了,在這一過程中外來的法制意識、科學民主思維、社會主義理念再次被中國人吸納,這些同樣成為了中華文明的一部分。

回顧四大文明古國的歷史:古巴比倫如今早已湮沒在浩浩黃沙之中。當今世界儘管還存在著名叫埃及和印度的國家,可這和古埃及、古印度已不是一回事了:如今埃及人是阿拉伯後裔,和建造金字塔的古埃及人並沒直接的傳承關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早已成為死文字,如果不是專業的考古工作者是無法破譯這種文字的;古印度最早的原生文明是印度河流域的達羅毗荼文明,然而這一文明早已因為雅利安人的入侵而湮沒無聞,不能否認雅利安人入主印度後同樣開創了屬於他們自己的文明,但在此之後由於新的遊牧民族的征服使我們今天仍無法說清今天的印度就將還保留著多少古印度文明,唯一我們可以確定保存良好的卻是古印度文明最為人詬病的種姓制。相比之下只有中華文明在經歷數千年的風風雨雨之後仍一直延續至今,我們明確知道我們的身上流淌著秦人、漢人、唐人的血脈,匈奴、鮮卑、契丹以及今天中國境內的五十五個兄弟民族和漢民族一起書寫著中華歷史,外來的文明從來不曾戰勝征服過中華文明,反而是中華文明以兼收幷蓄的開放姿態在不斷吸納外來文明的基礎之上實現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