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形象为何不真实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批评《三国志演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鲁迅的观点并不是一些研究者所理解的那样,认为《三国志演义》写了刘备的虚伪,而是说《三国志演义》人物描写不真实,为了表现刘备的长厚,由于过分渲染,以至于写得像虚伪一样。

这在他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有明确的解释,他认为《三国志演义》的缺点之一就是“描写过实。

刘备形象为何不真实

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其实这在事实上是不对的,因为一个人不能事事全好,也不能事事全坏。

譬如曹操他在政治上也有他的好处;而刘备、关羽等,也不能说毫无可议,但是作者并不管它,只是任主观方面写去,往往成为出乎情理之外的人。”在这里,鲁迅说得很清楚,《三国志演义》中的刘备是一个“一点坏处都没有”的好人,也就不可能写他虚伪。

刘备形象为何不真实

鲁迅只是提供了结论,并没有展开论述。《三国志演义》中的刘备形象确实写得不真实。首先,小说为了表现刘备的仁慈长厚,写他在夺取地盘、壮大实力方面犹豫不决,再三谦让。刘备身处乱世,早有成就霸业的雄心壮志。

但早年丧父,家境贫寒,“贩履织席为业”。成年后游走江湖,四处求谒,不是被拒之门外,就是依附于人。既无地盘、又无兵马的刘备很难有所作为。即便这样,当他人将自己的地盘拱手相让时,刘备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大业,而是是否符合道义。

刘备形象为何不真实

陶谦三让徐州的故事就颇能说明问题。徐州物产丰富,人口百万,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太守陶谦老迈多病,曹操、吕布等人觊觎已久,陶谦看中刘备乃“帝室之胄,德广才高”,愿意让位刘备。前两次谦让,刘备坚辞不受:“今无端据而有之,天下将以备为不义之人矣。”

直到陶谦死后,才答应权领徐州事。据《三国志》记载:“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当。下邳陈登谓先主曰:‘今汉室陵迟,海内倾履,立功立事,在于今日。

刘备形象为何不真实

彼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先主曰:‘袁公路近在寿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内所归,君可以州与之。’登曰:‘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

’北海相孔融谓先主曰:‘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先主遂领徐州。”陶谦是在临死之前,留下遗嘱让刘备接任徐州太守。

刘备形象为何不真实

陶谦死后,刘备担心新来乍到,实力不济,有过犹豫与推辞,在众人的劝说之下,才答应下来。刘备上任不久,袁术、吕布先后进攻徐州,最后为吕布占领。从这一结果来看,刘备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从史实来看,陶谦没有三让徐州,刘备的犹豫也与长厚仁慈无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