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遠:因地制宜拓寬集體經濟發展路徑

威遠:因地制宜拓寬集體經濟發展路徑

四川新聞網內江3月26日訊(張恆 胡雪嵐 付海霞)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繁榮農村經濟、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基礎,也是實現農民共同富裕、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威遠縣農業農村局始終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從實際出發,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工作原則,鼓勵各村走差異化經營道路,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盤活資產資源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首先要充分將農村集體資產資源利用起來。農村集體資產和資源眾多,整合農村閒置的門面、廠房、倉庫等資產,優先配置給村集體,充分利用村集體所有的山地林場、果園漁塘等可用自然資源和固定資產,經過整理,通過自主經營、租賃發包,使集體資源發揮效益,實現保值增值。

威遠縣觀英灘鎮騎龍坳村有豐富的穹窿雲霧特色景觀資源,近年來越來越多遊客到此觀賞雲霧、品嚐雲橘。圍繞這一優勢,騎龍坳村集體經濟組織將廢置的供銷社舊房進行修建改造,整合2020年中央和省級財政扶持集體經濟發展資金,盤活集體閒置資源,發展休閒農業,打造以農旅融合的鄉旅勝地,不僅充分發揮了當地特色,同時也能有效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發展特色農業

近年來,全縣各鎮圍繞本地實際和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特色種植業、規模農業等“一村一品”產業。通過建立特色產業和種植業基地,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技術、銷售服務支持等,為村集體經濟和農民創收。

威遠縣東聯鎮高樓村總人口1598人,中青壯年大部分外出務工,留守在村的基本是婦女、兒童和老人,他們在家除了做好傳統種養業,還利用空閒時間手工編織草帽。對於如何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村幹部圍繞本村實際情況,多次與鎮領導協商討論,並一起到自貢調研考察,決定選擇發展草編工藝品產業作為破殼的突破口,既能延續傳統手工藝,又能增加村民收入。該村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形式,由村黨支部書記倪曉菊牽頭成立以從事草編半成品生產為主的草編合作社,村幹部從農戶手中收購草編產品,由合作社統一銷售,草編合作社將純利潤的20%對村集體實行按股分紅。合作社的立,得到了廣大黨員群眾的支持和擁護,目前合作社發展社員50多戶,帶動本村和周邊村100餘戶村民從事草編產業,平均月銷售草帽等草編產品1萬餘件,每件草編產品最低收益為0.5元,集體經濟收入增加6000餘元。

拓展農村服務

隨著村級集體經濟的持續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農村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如雨後新筍越來越多,受到農村各類資源的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紮根農村,發展農村。抓住這一機遇,威遠縣各鎮黨委、政府積極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農村服務,增加集體收入。鼓勵各村發展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等市場化服務,在各類經營主體的帶動下,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威遠縣新場鎮老場村因地制宜,依託四川威玻股份有限公司、嘉鑫磚廠等當地企業,利用村集體提灌站為其提供供水服務,每年獲得2.3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

發展物業經濟

隨著近年來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物業經濟在農村慢慢發展開來。鄉村環境越來越好,村民生活質量越來越高,鄉村物業就這樣走入了不少村民的生活之中。

放眼威遠,不少村集體在鎮黨委的指導和幫助下,清理本村閒置資產,整合本村助農資金,或將倉庫、農貿市場租賃給業主,或新建廠房、門面對外出租。如威遠縣連界鎮雙橋村,該村處在船石湖運動特色小鎮的核心區,又臨近高速路口,擁有良好的區位優勢,村集體認真摸查村上閒置資產,把門面出租給業主,每年收取租金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嚴陵鎮聯合村利用2019年中央和省市財政扶持集體經濟發展項目100萬元資金,通過購買該村盤錦紫旭工貿易有限公司1157.2㎡鋼結構倉儲車間,之後返租給盤錦紫旭工貿易有限公司,每年收取6萬元租金。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思路決定出路。如今,威遠縣在探索發展路徑上因地制宜,積極發展現代農業、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物業租賃等項目。未來,威遠縣會在繼續加大政府和社會力量扶持力度的基礎上,著重在村集體發展用地支持政策以及現有資源開發上強化創新,努力營造好外部發展環境,增強內部發展活力,為集體經濟的發展蓄力助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