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價格上漲,顧客“品牌忠誠”還在嗎?

餐飲價格上漲,顧客“品牌忠誠”還在嗎?

餐飲價格上漲,顧客“品牌忠誠”還在嗎?

全文約1300字,閱讀時間5分鐘


你吃飯的時候,有預算嗎?



當我們想買某個產品的時候,都會在心裡劃定一個價格區間。

比如買手機,如果心理接受價格在3000-4000左右,就會偏向華為、VIVO,可能會看蘋果,但是不會買,因為已經超過預算。如果心理接受價格是5000-6000,就會把蘋果納入到考慮範圍。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在選擇一款產品的時候,影響我們做決定的幾個因素當中,價格對於決策的影響是排在品牌前面的,即便喜歡某個品牌產品,但是在價格上無法接受,最終也不能成交。




顧客吃飯也一樣,當顧客打開大眾點評或者其他餐飲類APP,選擇吃什麼的時候,會先給自己劃定一個心理接受範圍,比如,每餐花費限定在20-30元。

那麼,午餐/晚餐就會在這個價格區間內去選擇。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每餐花費會有上浮/下調,比如,節假日/今天心裡特委屈,就上調吃點好的,或者逛街的時候計劃外多敗了一款口紅,就嚷著要吃“土”。

這就是我想說的“性價比忠誠”




對於顧客來說,TA們知道品牌的產品可能會更好,但是預算受限,就會更加偏向於,在可承受價格區間內,找到性價比最高的那款餐品。

而當顧客對門店產品形成“性價比忠誠”並養成消費習慣之後,才會逐步沉澱“品牌忠誠”。不過“性價比忠誠”也不是固若金湯的,當餐品價格上調或者餐品分量減少,已經與顧客自我搭建的“性價比”評判體系偏離的時候,“性價比忠誠”就會逐漸崩塌。

比如,這次喜茶漲價,雖然只有部分產品上調2元,但卻動搖了顧客的“性價比忠誠”(畢竟賺錢難)。

餐飲價格上漲,顧客“品牌忠誠”還在嗎?

餐飲價格上漲,顧客“品牌忠誠”還在嗎?

對於顧客來說,品牌忠誠是建立在高附加值基礎之上的,一瓶2元錢的礦泉水和一杯30元的喜茶,最後的目的都是為了解渴,但喜茶所滿足的社交需求是礦泉水無法等同的。

一碗5元錢的泡麵和人均150元的火鍋,最後的目的都是飽腹,但火鍋所帶來的滿足感是泡麵無法等同的。

不過這種“滿足感”所帶來的“品牌忠誠”註定了其低頻消費的現狀。畢竟,誰也不會每天一杯喜茶曬朋友圈,朋友圈受不了,錢包受不住。




所以,對於餐飲門店來說,特別是以高頻消費的快餐、簡餐等以滿足日常午飯/晚飯需求的產品,“性價比忠誠”要比“品牌忠誠”重要得多。

從這個角度來說,餐飲門店需要考慮的問題是:

1.門店客單價是否在周邊平均消費水平範圍內、進而有利於培養顧客的“性價比忠誠”?

2.如果偏離平均消費水平,通過哪種方法調節,保證“性價比忠誠”和“利潤”雙贏?

3.如何將“性價比忠誠度”較高的顧客,進一步轉化為“品牌忠誠”?

在待業、裁員、減薪等疫情連鎖反應逐步顯現的情況下,顧客可支配收入減少,“性價比忠誠”對顧客購買決策的影響,將遠遠超過“品牌忠誠”。

×××

暴突泉丨餐飲創業乾貨分享

點擊頭像,關注閱讀更多精彩

餐飲價格上漲,顧客“品牌忠誠”還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