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向東:轉型升級中的隴南模式(五)

轉型升級中的隴南模式(五)

隴南模式升級之“實然(下)”

——汪向東

(三)在“質量戰”方面

廣義的“質量戰”,是一個系統工程。隴南電商“整體戰”、“融合戰”、“全域戰”開展的情況,會在“質量戰”的結果上反映出來。狹義的“質量戰”,以聚焦解決當前質量問題為主。隴南在“質量戰”實際開展的過程中,主要是圍繞提升網店網商質量、網貨質量、電商服務質量來進行。

1、提升網店網商質量

隴南近年一方面繼續將電商作為“雙創”平臺,鼓勵更多草根農民、包括貧困戶開辦自己的網店。截至2019年,隴南全市的網店數量從試點結束時的9600多家增加到14700多家。另一方面,則是著力提升網店的質量。具體做法,一是對網店和網商給予分類引導。鼓勵和引導早期進入電商後來轉行的網商迴歸,對整改無望的殭屍網店予以淘汰,重點扶持和培育有發展前景和一定實力的網商,提高他們的經營能力和水平;二是持續開展典型引領,評選電商明星、電商扶貧英雄,在鼓勵他們提高自身的同時,也為整個電商隊伍樹立學習和趕超的榜樣;三是大力促進傳統企業轉型電商,改變電商從業者以草根為主體的狀態,改善電商隊伍的結構和整體實力。到2019年,全市年銷售額突破千萬級網商有108家,年銷售額百萬元級網商1004家[i] 。繼早期的成縣農民小段、全國人大代表梁倩娟等草根網商代表之後,近年,隴南又湧現出全國農村電商致富帶頭人張會林、郭文平,“西北小強”郭歲強、鄉村網紅“雞司令”尚育康等一批更具實力、帶動力更強的企業家電商代表。

汪向東:轉型升級中的隴南模式(五)


汪向東:轉型升級中的隴南模式(五)


2、提升網貨質量

隴南為了解決前期農產品電商遇到的“有產無量、有品無牌”的問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推動供給側結構改革。一是以各縣區特色農產品為依託,開發適銷對路的網貨,並迅速形成規模化供貨能力。同時,按照《電子商務法》和平臺規則的要求,積極為開發出來的網貨辦理上網銷售的資質認證。例如,僅2018年一年,成縣就新建了13條網貨生產線,新建電商扶貧車間8家,SC認證網貨46款[ii]。到2019年,全市已根據市場需求,開發了網貨產品達1200多種[iii];二是以“創品牌、保質量、增收入”為目標,以兩個“三品一標”[iv]工作為抓手,努力提升本地農產品的質量和影響力。在產業鏈後端,全市各縣區大力推進農產品“三品一標”工作,並取得明顯成績。截止2018年底,全市獲證農產品“三品一標”313個,認定、認證、登記面積358.4萬畝,佔全市耕地面積的56.6%,涉及種植、養殖、林果、加工四大類227個產品[v];在產業鏈前端,註冊了“禮縣蘋果”、“隴南綠茶”等產品品牌,創建了“南秦嶺”、“遇見康縣”等區域公共品牌。結合“整體戰”“融合戰”,經多種渠道和手段的廣泛宣傳和著力營銷,提高了隴南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讓成縣核桃,武都花椒、橄欖油,文縣茶葉、紋黨,禮縣蘋果,兩當狼牙蜜,康縣黑木耳,宕昌中藥材,徽縣苗木,西和半夏等產品蜚聲中外;三是不斷優化農業生產結構。隴南近年按照穩面積、優結構、攻單產、提品質、增收入的思路發展農業,電商與農業的融合發展,為農業結構調優提供了市場導向,反過來,農業的發展和結構的優化,為網貨開發和質量提升奠定了可靠的基礎。

汪向東:轉型升級中的隴南模式(五)


汪向東:轉型升級中的隴南模式(五)


3、提升電商服務質量

電商服務,按提供服務主體不同,可分為政府的服務、協會的服務和服務商的服務。在隴南電商的發展中,前兩類服務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以致“政府推動”和“協會運作”成為隴南模式不可分割的內容。電商扶貧試點任務完成以來,隴南各級政府和電商協會繼續著力推動電商發展。近年,圍繞打好電商“四戰”,政府在引領發展方向、出臺優惠政策、改善基礎設施、提供公共服務上,對電商的各種支持有增無減;協會發揮了密切政府與市場主體關係的橋樑紐帶的作用,成為促進“三商”聯動的組織載體和工作載體,也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2018年,政府和協會還在全國率先成立了電商發展法律維權服務中心,為全市電商發展保駕護航。

更值得關注的變化,發生在市場化的、即服務商提供的服務方面。

一是我們前面討論“整體戰”談到的,以“隴小南”為代表的網貨供應中心,基於市場規則開展運營活動,為“三商”聯動關係注入新活力,扭轉了電商中心展示有餘、助銷不足的困局,特別是明顯地提升了服務商對電商、尤其對中小賣家的服務質量;

二是隴南服務商陣營裡出現了一些代表服務升級的新面孔。例如,我在調研中去過的隴南藝禾產品包裝設計公司,成立於2016年12月,是一家伴隨隴南電商後試點期成長起來的專業服務商。公司主要經營農產品、文化產品、工藝產品的開發設計、包裝設計與製作、產品營銷策劃與推廣、產品攝影等業務。隴南電商“質量戰”為此類專業服務商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而他們也為隴南電商整體質量的提升做出了貢獻。為此,公司總經理徐濤在2019年全市電子商務推進會上,獲得“2018年度電商扶貧英雄”稱號;

三是在隴南模式向全國各地複製擴散中,不僅有政府官員、專家、創業者、企業家現身說法,更有一批經隴南實戰檢驗的電商服務商,走到各地手把手指導,甚至通過競標直接落地註冊公司,承擔起為當地電商進農村示範縣項目和電商扶貧提供服務的責任。例如,文縣山哥水妹公司承接雲南鎮康縣、隴南你我他公司承接陝西丹鳳縣的電商進農村示範項目等。這其實是市場對隴南電商服務質量提升的認可。

汪向東:轉型升級中的隴南模式(五)


汪向東:轉型升級中的隴南模式(五)


(四)在“全域戰”方面

近年,隴南不斷夯實電商“全域戰”的基礎,網絡、交通等各類基礎條件明顯改善。到2019年,全市實現了包括貧困村在內的寬帶網絡全覆蓋,高速公路網四通八達,加上高鐵、機場,形成立體交通新格局。在電商進農村示範縣全覆蓋的助力下,隴南所有縣區均成立了電商服務中心,所有的鄉鎮成立了電商服務站,村級服務點覆蓋率達到85%以上。縣、鄉、村三級物流加快發展,全市有物流企業296家,快遞服務站1618個,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打通了物流最後一公里。企業建設網貨供應平臺,物流中心,市縣兩級建設電商產業孵化園,創業園和農產品網貨交易平臺[vi]。

隴南的電商“全域戰”,企業是主體,人才是關鍵。全市專門組織開展了多形式的“電商扶貧宣講活動”共計300多場,為電商再攀高峰加油打氣。針對下一步電商發展的需要,隴南在繼續開展各類專業人才培訓的同時,建立了全市電商講師人才庫,還成功承辦了全國第八屆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甘肅賽區的決賽。

隴南的電商是從初級農產品網銷開始的,近年,電商從“+農業”不斷向“+加工業”和“+服務業”延展。為破解“有產無量、有品無牌”的困局,隴南以本地農產品為依託,“三商”聯動大力開發網貨,不僅促進了農產品初加工,而且進入到農產品精深加工的領域。“電商+加工業”打開了電商增值的新空間,讓隴南人嚐到了甜頭。例如,成縣家裕農業合作社從開淘寶中藥材C店起步做電商,目前已發展成一家集核桃、中藥材種植、生產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新型綜合性電商企業。合作社整合了27個貧困村的核桃園1500餘畝,實現年加工優質適銷核桃產品3000多噸,他們研發的“同谷家裕”牌系列產品20多款,建立了堅果炒貨加工、大型保鮮庫及棗夾核桃仁、琥珀核桃仁、蜜餞核桃仁、核桃早茶等多條生產線,產品除了自營網銷,還向其他網店、微店和平臺供貨。其琥珀核桃仁系列、五味核桃系列、蜜餞核桃系列網貨在天貓商城、淘寶、微信商城、一畝田、拼多多、1688等電商平臺成為熱銷商品,年銷售額2000多萬元,貧困戶分紅人均達1700元。

配合和落實省裡“一部手機遊甘肅”重點建設項目的部署和要求,隴南以旅遊電商為突破口,大力推進“全企入網”工程,讓“電商+旅遊服務業”得到快速發展。全市各大商超、酒店、景區、交通、收費站、餐飲店和農家樂等商貿文旅服務企業,率先基本實現了“全企入網”。手機移動支付暢行無阻,知名旅遊平臺的入駐率進一步提高,遊客可以初步享受到“一部手機遊隴南”的便利。康縣、宕昌等旅遊品牌強縣,進一步探索以電商助推農旅結合、文旅結合的新模式,在旅遊景區開設電商扶貧農特產品新零售體驗店和供遊客參與的體驗點,拓寬了隴南電商的應用範圍。

汪向東:轉型升級中的隴南模式(五)


汪向東:轉型升級中的隴南模式(五)


(五)電商“四戰”的保障和積極效應

為保障打贏“四戰”,隴南市政府在全國率先成立了縣處級的電商發展局,加強對全市電商發展的推動和工作協調;市裡明確對電商工作“要人給人、要錢給錢”,實施電商人才隊伍“十百千萬工程”,尤其特別重視培育電商專幹,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各縣區在政府預算可能的範圍內給電商以財力支持,近年不包括國家示範縣項目的資金,各縣區對電商的經費支持平均約在三、四百萬,2019年達到480多萬元。其中,成縣、西和分別高達900多萬和800多萬;隴南在2019年1月,還成立了大數據管理局,並將電商大數據的工作擺上了日程。

隴南電商“四戰”已取得積極的效應,突出表現為電商助力產業提升了效益,增強了應對市場波動的能力。前者以武都花椒為例,這些年武都花椒的種植面積穩定在100萬畝左右,網上搜索相關價格信息可知,武都花椒的售價從2013年35元/斤、2016年的70元/斤,漲到2019年的100元/斤以上。過去武都的椒農只能等待採購商上門,地方沒有定價權,現在由於電商助力擴大了銷路,形成了品牌,隴南可以對武都花椒出臺指導性價格。[vii]

後者以禮縣蘋果為例,2019年甘肅花牛蘋果採摘季,遇到豐收價格下滑、線下滯銷嚴重的情況。同屬花牛系列的禮縣蘋果,在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公司助力下,不僅因線上暢銷而未受其累,還帶動了周邊同類蘋果的銷售[viii]。甘肅省委林鐸書記在禮縣考察後,欣然為禮縣蘋果代言,還建議以“禮縣蘋果,禮尚往來”為宣傳語,進一步打響禮縣蘋果的品牌[ix]。電商“四戰”帶來的變化,最終造福了包括貧困戶在內的農民群眾。隴南電商扶貧助貧增收的水平,從2016年人均增收620元,增加到2018年的810元。[x]

汪向東:轉型升級中的隴南模式(五)


汪向東:轉型升級中的隴南模式(五)


(待續:《轉型升級中的隴南模式(六)隴南模式升級之“性質”》)

[i] http://www.longnan.gov.cn/4448256/25276755.html。

[ii] 《成縣:小核桃做成了大產業》,中國甘肅網轉自《甘肅經濟日報》,2019年8月21日。

http://gansu.gscn.com.cn/system/2019/08/21/012210953.shtml。

[iii]《隴南市副市長劉朝暉在第四屆中國農村電子商務大會上分享農村電商工作實踐經驗》,

http://www.ec.com.cn/article/nsfzdh/nsfzxwzx/201910/41074_1.html。

[iv] 兩個“三品一標”,一個是指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食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一個是指農產品的品種、品質、品牌和標準化。

[v] 隴南市農業農村局《關於對政協隴南市四屆三次會議第85號提案的答覆》。http://www.longnan.gov.cn/4455585/20824042.html。

[vi] 《隴南市副市長劉朝暉在第四屆中國農村電子商務大會上分享農村電商工作實踐經驗》。

http://www.ec.com.cn/article/nsfzdh/nsfzxwzx/201910/41074_1.html。

[vii]http://www.nongnet.com/xinxi/311258_20022.aspx;http://www.longnan.gov.cn/4448260/20712451.html。

[viii] 《蘋果飄香惹人醉 農民敲開幸福門隴南禮縣傾力打造蘋果富民產業的背後》,

http://www.gscn.com.cn/gsnews/system/2020/01/03/012298136.shtml。

[ix]《省委書記為“禮縣蘋果”代言》,

https://www.sohu.com/a/348588913_203820。

[x] 劉永富:《扶貧要利用“互聯網+”搭上時代快車》,

http://mobile.rmzxb.com.cn/tranm/index/url/www.rmzxb.com.cn/c/2019-03-07/2303348.s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