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验配用处方公式

面对着千差万别的听力损失,面对性能参数各不相同的助听器,助听器验配师该如何入手呢?根据患者的纯音听力图进行助听器预选,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人们在纯音听力图的基础上,结合言语频谱和患者的听觉响度信息,曾发展出一系列不同的处方公式,来计算患者“理想的”助听器的参数,这一概念的提出已经有50多年的时间了。但在真耳分析仪出现之前,由于需要在声场中反复测定助听器的功能性增益,耗时多且不准确,所以预选处方公式并没有得到普遍应用。真耳分析仪的出现,开辟了一条快捷便利的选配道路,可以很方便地测量助听器在患者真耳上的增益,并与处方公式相对照以验证选配效果,使得对处方公式的研究开始升温。

使用处方公式选配助听器是基于这样一个认识:不同个体的听力损失状况不同,其助听器的电声参数也必将不同,以对应补偿每一个个体的听力损失。确定处方公式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是所需要的增益与听力损失的程度有关。第二是频响与听力图的形状有关,也与语言信号的频谱有关。第三是对低频信号的放大应适当降低,以避免低频信号的向上掩蔽问题。第四是助听器的至大声输出应远大于听阈,但不能超过不舒适阈。

大多数的选配处方公式都是基于纯音听阈的,采用的是“1/2增益原则”,即感音神经性聋要达到舒适听觉,所需增益应是听阈提高程度的一半。这一原则是40多年前由Lybarger提出的。

某些处方公式(如NAL)给出了在2ml耦合腔上的建议增益值,选配者可以比照手头上各种品牌助听器的2ml耦合腔值,选取至为接近的一种。或者使用助听器分析装置,不断调节助听器功能参数,使之在2ml耦合腔中测得的增益值与建议的2ml耦合腔值接近,达到预选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