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成炬!春城4.1萬名志願者投入戰“疫”行列

掌上春城訊 志願者們常用“微光”形容自己,微小、平凡、不起眼,但卻努力閃爍,溫暖和照亮他人。歲末年初,疫魔肆虐,千千萬萬的“微光”不斷點亮,投入戰“疫”行列!

來自共青團昆明市委的統計數據,在春城昆明,有近4.1萬名戰“疫”志願者,他們在大街小巷、在你我身邊,做著力所能及的“小事”。微光點點,他們從未想過被銘記,但他們不應被遺忘。本期雲南故事,我們“追著”春城裡的3束“微光”——出租車司機楊關友、五華區社區防疫青年突擊隊、心理諮詢師李金曼,用鏡頭記錄下他們的光與熱。

微光成炬!春城4.1万名志愿者投入战“疫”行列

出租車司機楊關友。(新華網 丁凝 攝)

點亮微光

“你們別來拍我了!換個人吧!”前期電話溝通中,出租車司機楊關友不停地拒絕,直到採訪當天,他還有些牴觸,原因是覺得自己沒做什麼,不值得被報道。“你們多拍拍他們,他們才偉大!”楊關友邊開車邊向後排指了指,那裡坐著他每天都在義務接送的一名醫生。

2月8日一大早,楊關友拉到一名乘客,一聽是到昆醫大附二院,便留心一問,得知是醫生後,楊關友怎麼都不肯收錢。考慮到當時打車還很難,楊關友留下電話號碼,承諾以後每天都負責接送上下班。

後來,瞭解到昆明出租汽車協會正在開展“愛心送醫”志願服務活動,楊關友立刻報名參加,除昆醫大附二院的劉醫生外,還和西山區人民醫院的施醫生結對,每天義務接送她們上下班。

與楊關友加入志願服務的時間差不多,2月6日以來,共青團五華區委通過“志願圈圈”微信小程序,迅速召集並組建起多支志願者隊伍,其中一支,是專門負責老舊小區值守、宣傳、消殺、體溫測量等工作的“五華區社區治理疫情防控青年突擊隊”。00後張婕,就是這支隊伍中的一員,作為篆塘社區的一名文化專幹,得知志願者召集的消息後,她立馬報名參加,“我從小就在這個片區長大,現在工作也在這塊,我想要保護好它!”

雲南師範大學培訓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培訓中心主任李金曼,曾參與過汶川地震、昆明“3·01”暴恐事件、魯甸地震等的心理援助。疫情暴發後,她很快加入到共青團昆明市委、“12355”等心理援助平臺的志願服務中,“大年初二就開始接聽熱線了。”和張婕一樣,李金曼也認為,疫情當前,就應當儘自己的一份力,去做一些事情,“我的專業知識過硬,經驗足夠豐富,可以做好一個傾聽者、支持者、陪伴者。”

微光成炬!春城4.1万名志愿者投入战“疫”行列

“五華區社區治理疫情防控青年突擊隊”隊員張婕。(新華網 趙普凡 攝)

微光閃爍

早上7點20分,楊關友準時到達拓東體育館對面的人民巷,接劉醫生到昆醫大附二院;接下來又馬不停蹄地趕往虹山北路,接施醫生到西山區人民醫院。送完兩位醫生,時間已近8點半——作為出租車司機,他把客流量最大、最好接單的時間,都留給了兩位醫生。

上午9點,篆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辦公樓前,張婕利落地收拾起自己的“裝備”——噴霧器、消毒片、志願者紅袖標,和往常一樣,她今天上午要完成新聞路226號—236號3個老舊小區的消殺工作。

步行15分鐘左右,張婕到達自己負責的第一個小區,和保安打過招呼後,她來到院子裡的自來水管前,開始往噴霧器里加水,再按比例放入消毒片。“加滿有20多公斤那麼重!”在其他志願者的幫助下,張婕背起沉重的噴霧器,開始消殺作業。“樓道、單元門這些使用頻率高的地方,是消殺的重點;垃圾筒也是一個重點,因為容易滋生細菌;還有角角落落不容易被清理到的地方,也要進行消殺……”

11點40分,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努力,張婕終於完成了3個小區的消殺工作。坐在院子裡稍作休息時,她掏出手機秀了一下微信步數,“已經過萬了!”

中午12點30分,正在家中招呼兩個女兒吃飯的李金曼,聽到手機在響,拿起一看,她立馬向旁邊的母親做了個手勢,示意她照顧小孩,然後一邊快步走進房間,一邊接起電話,“喂,妞妞!吃飯了沒啊?”

李金曼口中的“妞妞”,是一名患有鬱抑症的初中生,父母分別是警察和護士,疫情暴發後,雙親很早便返回崗位,留下她一個人在家裡。剛開始的幾天,妞妞特別不適應,甚至半夜了還發信息過來,“老師,我很害怕。”“老師,我太痛苦了,我想爸爸媽媽。”無論多晚,李金曼總會第一時間回覆,和她聊學習、聊生活、聊情感,並教給她一些舒緩焦慮情緒的方法。“現在這個時候,她需要我,或者說至少能想到我,我願意去傾聽、去陪伴。”

下午5點30分,楊關友將出租車停靠在昆醫大附二院附近,等待劉醫生下班。同一時間段,張婕完成一天的工作,回到了篆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當天下午,她和幾名志願者小夥伴一起,在小區做著體溫測量、外來人員登記排查、防疫宣傳等工作。整理好第二天要用的“裝備”,張婕掏出手機刷了一下微信,“不出意外的話,今天又是朋友圈步數冠軍了!”

李金曼老師,此時也剛剛結束在盤龍區消防救援大隊的抗“疫”專題心理輔導課。回到家照料兩個女兒吃飯學習,再完成一些學校的工作後,她會在睡前習慣性地把手機放到枕頭邊,“抑鬱症患者經常會半夜睡不著覺,特別又遇到疫情這樣的特殊情況,萬一妞妞或我的其他患者發信息過來,我能第一時間聽到並回復。”

微光成炬!春城4.1万名志愿者投入战“疫”行列

心理諮詢師李金曼,正在給消防員開展抗“疫”專題心理輔導。(新華網 念新洪 攝)

微光成炬

2月8日以來,楊關友已連續接送醫護人員一個多月了,閒暇時和在曲靖的家人視頻,兒子不停地說想他,問他什麼時候回去。但楊關友內心早有決定,會一直接送兩位醫生,直到一切恢復正常。

像楊關友這樣參與“愛心送醫”志願服務的出租車司機,在昆明有400多個,“一個人接一趟,就接得400多個;一個人接兩趟,就接得800多個。人多力量大,我們每個司機做一點小事,加起來還是能起些作用的!”

五華區社區防疫青年突擊隊,共召集到35名志願者,這支由90後、00後組成的年輕隊伍,活躍在多個老舊小區,做著體溫測量、外來人員登記排查、小區環境消殺、防疫知識宣傳等工作,服務範圍達600餘戶。

與“看得見”的志願服務相比,心理援助或許有些難以量化,但其重要性同樣不容忽視。自春節以來,在李金曼長達一個多月的傾聽、陪伴和支持下,妞妞度過了最難熬的時光,“小姑娘跟我說,她自己都沒想到能一個人在家待那麼多天。”

除個體的心理援助外,疫情暴發後,李金曼還和學校的同事及學生一起,為消防員、公交車司機、機場工作人員等群體編寫了心理調適手冊,下一步還將重點關注和服務醫護人員這一群體。

在春城昆明,像楊關友、張婕、李金曼這樣的戰“疫”志願者,一共有近4.1萬名,他們默默地做著力所能及的“小事”,為城市早日恢復正常運轉奉獻著光和熱。而在雲嶺大地、在整個中國,這樣的志願者更是數不勝數——微光成炬,必將驅走凜冬,迎來暖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