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場上陣亡的士兵,他們的屍體最終都去了哪裡

戰爭向來殘忍,不管是哪一方,甚至是老百姓,都要受到牽連,在這過程中丟失性命的人有很多,而這也是戰爭最為直接、慘痛的代價。在人員大量死亡的情況之下,如果不及時處理是會發生瘟疫,到時候遭殃的就不僅僅是幾個人。所以怎樣處理這些屍體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地位高一些的人還勉強能帶回家鄉,但是那些地位低下的人,只能任由旁人安排,大多都是就地解決。


古代戰場上陣亡的士兵,他們的屍體最終都去了哪裡

就像在古代的時候,各方面條件都有很大的侷限性,士兵戰死,屍體被鳥獸所吃是常有的事情,所以人們還是會盡力將屍體處理掉。能夠有被送回家鄉的待遇只有帝王或者是重臣才能享有的權利。例如遼太宗在征戰時不幸染病過世,旅途實在太過遙遠,回去屍體一定會腐爛。這時御廚提出建議,將內臟挖空,用鹽醃製,這樣才勉強送回。


古代戰場上陣亡的士兵,他們的屍體最終都去了哪裡

普通的士兵並沒有這麼好的待遇,在戰死之後只能和別的人一起,就地掩埋,人數多的話,這些屍體都會被扔進一個大坑中處理。由於戰爭期間時間緊迫,活著的人為保命並不能多麼認真的對待這些戰死的,那時候人們都講究入土為安,所以也只是將他們草草掩埋,有的甚至上面鋪一層土就算完成任務。


古代戰場上陣亡的士兵,他們的屍體最終都去了哪裡

這樣做的後果大家自然能夠想到,沒過多長時間,這些屍體就會顯露出來。就像在後面的幾個朝代,在雨水沖刷或者是農民耕作之後,時常都有白骨露出,政府在知道消息之後,也只能將這些屍體全部集中起來,再進行祭祀。有名的楚坑就是在修鐵路和農作的時候被發現,其中人骨不計其數,十萬平方米的區域中隨處可見,後來也被開發成一個旅遊景點,供人觀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