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廣東人的我,一次性考過普通話二甲,只因我做好了這6件事!

現狀分析,壓力山大

我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廣東人,粵語是我的方言。高齡、方言影響,是我報考普通話水平測試的致命傷。

早就聽說,普通話水平測試比筆試、面試還難。在我備考之前,我瞭解到,我有8個同事考普通話證,只有一個通過。培訓班裡有些同學,平時說普通話比我好多了,可是考了兩次都是二乙,現在已考第三次了。我還聽了一些普通話測試考生的命題說話錄音,聽上去非常流暢,也挺標準(應該是我聽不出不足的地方),可是,40分的命題說話只得30來分。天,按我的水平,不是得扣10分?這環節的失分風險也挺高的。如此種種,怎叫我這個地道的廣東人不緊張?

可是,我考過了,我是一次考過的,而且是二甲。成績一出,我激動得熱淚盈眶。相信,我的成績會給你鼓舞,我的策略能助你通關。

信念保駕,策略護航,執行通關

策略一:自信保證,天道酬勤。

在我們前面有同一扇門——普通話通關之門。我們每個人的腳下都有一條通向這道門的路,只不過,每個人的路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的基礎不一樣、能力不一樣、方法不一樣、決心不一樣……決定了我們要走的路長短不一樣,通關的次數不一樣。哪怕是妥戰妥敗,沒關係,只有我們有走下去的信念與決心,我們總會有旗開得勝的一天。就是這種信念,支撐著我在未來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制定好學習計劃與方法,擠出一切可用的時間,進行普通話學習與練習。

除了要有絕對的自信,我還堅信“天道酬勤”。我白天要上班,下班後要自己做飯、做家,所以,我會善用我的時間。要做筆記的環節我就利用晚上8:30-11:00的時間進行。同時,我不會浪費一些不用動腦筋的家務活時間。普通話學習一定要多聽,所以,我會在做飯、洗碗、做家務的時候,聽短文範讀。聽短文範讀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聽字音。這需要專心下來,做筆記,把自己不熟悉的音節標記下來,以後重點複習。第二種方法是聽感覺。這可以利用家務時間聽,不管你是專心聽,還是隨意聽,聽多了,就會在不知不覺間找到了那篇短文的朗讀情感。

這一個多月的堅持,我是全身心投入,業餘時間全覆蓋。

策略二:認真學習,準確發音。

自信與勤奮是做好每一件事情的心理基礎與時間保障。在普通話備考中,還需要有紮實的發音技能。因為同一個拼音字母會牽涉到很多字,那麼,一個拼音字母發音不準,就會影響到多處扣分。

雖然我有普通話基礎,但我還是謙虛地把老師的課全部聽完。同時,在聽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分不清前鼻音與後鼻音,所以,我反覆聽,努力找到這兩類音的區別;我反覆練,直到掌握為止。如果自己還是練習不到的話,那就可以找老師幫忙指導。

策略三:通讀字詞,查漏補缺。

拼音字母讀準後,我們還得記住很多音節。要考的音節範圍真的不是一般的小。所以,刀還是要用在刀刃上。這“刀刃”也就是自己不會讀、讀不準的字。我是怎麼找到“刀刃”呢?我找來《普通話水平測試用普通話詞語表》,把所有的字檢讀一遍,劃出讀錯的字。所謂檢讀,就是先把字的拼音遮住讀一次,讀後看拼音。讀對的,以後就不要管;讀錯的,就是我們以後要記住的、複習的,我把它們抄在一個小本子裡,隨身攜帶,隨時複習。這個環節的工作量聽上去不少,但是,不記拼音怎能讀準呢?如果自己的發音達不到滿分水平,又要精準拿證,知識全覆蓋是必須的。哪怕做不到全覆蓋,也要儘量多覆蓋,以提高通關率。

策略四:聽範讀,找感覺,模擬練。

拼音字母與字詞音節全覆蓋後,我注意到短文朗讀的要求。除了音準,還有語調、停連、流暢等。這聽上去要求蠻多的。我心一下就煩了。對於普通朗讀水平不高的我,根據沒辦法判斷在哪裡應該用什麼語調什麼語速,還有,至今我也不太瞭解關於“停連”那些事。我是這麼過來的。

首先,我還是用愚笨的方法進行查漏補缺,但這時不光是看拼音,還要加上聽範讀,我聽一句,停一句,對比一句,找出這句中讀不準的字,標上正確的拼音。自檢1篇短文讀音用時約8分鐘。

第二,很專注地進行了一次邊聽邊跟讀。

第三,我利用家務活的時間,聽短文範讀。重複聽了約3—4遍。

第四,在進行完上述三個步驟後,我就進行朗讀測試。對每一篇短文,我先聽一次範讀,聽的時候要注意錄音老師的語氣、語調、語速,再進行朗讀測試,朗讀時想象剛才所聽的,儘量模仿。這時,我發現我根本不用考慮什麼語調、停連等,我很自然地能通過模仿錄音,把短文讀好,而且朗讀平均分達92分。

策略五:整合資源寫短文,計時複述練節奏。

短文解決了,就輪到命題說話這個大工程。我聽了幾個課件,幾位老師的講解同出一轍——相通話題分析、列提綱進行說話。

的確,相通話題分析,用同一事件關聯多個話題,這能幫助我們減輕記憶的壓力,是非常好的方法。

列提綱說話,對於語言組織能力較強而且普通話發音較準確的人來說,是可行的。但對於語言組織能力普通、考試心理緊張、文字音節掌握不全的人來講,這無疑是比較冒險。

我一開始就是寫提綱說話的,可是,同一個提綱,講了多次,每次說的文字出入較大,說話內容不穩定,要不超時,要不說不夠,節奏較亂。我感覺自己太不靠譜了。於是,我下了決心花了三天的時間,寫了30篇說話稿,每篇文稿控制在700字左右。700字是計算出來的。我接觸到的普通話教材提到,一分鐘說話語速在200-300字為宜,所以我定了700字,同時,自己試唸了一下,也挺符合的。

為什麼要這麼耗時呢?其好處在於,通過寫一遍,保證了說話稿的不偏題、有條理,也加深了自己的印象。同時,可以對照文稿,找出讀音不確切的字詞,通過查字典,更正發音。因為有了文稿,我們說話時,就不會因為緊張而腦塞,保證說話的流暢度。

我這裡要強調,我沒有背稿。背稿是絕路。我撰稿後,我是不斷地練習複述。我按照既定的文稿結構、內容順序,用口頭語自然地說出來。要找到這種感覺——我是在把我的經歷和我的想法說給別人聽。

還要強調的是,我每次練習都在計時,通過計時,把握說話的語速,找到說話的節奏。

我還會在上下班走路的時候,練習說話。因為我相信天道酬勤。

策略六:淡定應考,從容通關。

做好心理調整,找準方法,規劃好時間,切實行動起來,我看到了自己不斷在進步。充分的準備為我減輕了壓力,提高了自信。走進考場,難免還會有緊張的情況,深呼吸,可以有效減壓,緩解甚至解除緊張。不用急,按平時練習的節奏,一題一題讀下去。哪怕雄關漫道真如鐵,大不了明天邁步從頭越。我就是這樣敲開了普通話二甲的大門。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我行,你也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