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貨橫行古玩市場,大量贗品來自何方?


外行人很難了解中國龐大的文物造假體系,從製假到售假,這條產業鏈在中國已經發展成熟,作假的手段五花八門。販假儼然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事業”。古玩市場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態勢。

假貨橫行古玩市場,大量贗品來自何方?


中國文物造假地圖

假貨橫行古玩市場,大量贗品來自何方?


某專業藝術品網站發佈的《地下作舊產業調查》顯示:陶瓷造假重災區以江西景德鎮、河南(洛陽孟津南石山村、禹縣神垕鎮、寶豐縣)、浙江龍泉地區、廣東潮州等地為重;青銅器造假重災區則是以河南洛陽伊川縣煙澗村為代表的製假村;玉器造假重災區:河南(南陽鎮平縣石佛寺鎮)、安徽(蚌埠),這些地區主要是漢代玉器造假地,遼寧是全國90%的仿製紅山玉的聚集地;書畫造假重災區:天津鼓樓地區為最廣、北京潘家園、琉璃廠等地的假書畫多是由地方流入,南京夫子廟和清涼山古玩市場則多為當地書畫家作品被造假嚴重。

假貨橫行古玩市場,大量贗品來自何方?


中國文物造假種類省份分佈(點擊圖片放大)

陶瓷

分佈範圍:全國

重點災區:江西景德鎮、河南(洛陽孟津南石山村、禹縣神垕鎮、寶豐縣)、福建龍泉地區、廣東潮州

目前最受市場追捧的陶瓷贗品主要模仿對象有藏界通常所稱的“官、哥、汝、鈞、定”宋代五大名窯生產的器物,以及景德鎮生產的元明清官窯瓷器,其中造假時間最長、造假水平最高,對文物市場殺傷力最大的是後者

假貨橫行古玩市場,大量贗品來自何方?


景德鎮陶瓷歷史悠久,專門製作元明清官窯高仿品。在景德鎮市原有的許多國有陶瓷企業早已改革,分別被劃成許多小塊,承包給了私人。

景德鎮瓷業的管理機構景德鎮瓷局表示,包括沒有登記在冊的個體、私營作坊在內,景德鎮市制陶瓷企業不下4000家,從業人員10萬多。在這裡,隨便走進一個作坊,到處都能看到擺放著燒製的瓷器,各朝各代的官窯瓷器隨處可見。這裡不僅接受高仿的高級定製,亦能批量生產各種瓷器。北京各大古玩市場的作舊瓷器大都出自這裡,這裡也隱居著做瓷器的民間高手。

假貨橫行古玩市場,大量贗品來自何方?


河南最著名的三個造假地區當屬是河南禹州神垕鎮和洛陽孟津南石山村以及河南寶豐縣。其中,神垕鎮是中國鈞瓷文化的發源地,南石山村是現代高仿唐三彩的所在地,寶豐縣則是中國汝窯造假的聚集地。

在上述三個地區,當地的農民個個都是造假的高手,但是相對於專著於高仿工藝品的民間藝人而言,農民的造假僅僅是忽悠普通的收藏者,高仿的工藝品則能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

假貨橫行古玩市場,大量贗品來自何方?


河南農民高水旺仿製唐三彩

最為荒唐的是河南洛陽孟津南石山村高水旺燒製的仿北魏陶俑的工藝品,在北京古玩市場上被國家機構列為搶救性收購的北魏珍貴文物。大抵經過如下:某專家在北京某古玩市場的地攤上看到了一尊“北魏時期的陶俑”,時值洛陽被盜一北魏時期墓穴,所以該專家認為是北魏時期珍貴的文物,隨上報國家博物館,撥專款、專項搶救性收購古玩市場上的“北魏珍貴陶俑”。

但是隨之市場上的這種“北魏陶俑”越來越多,就有專家提出質疑。後來警方介入,順藤摸瓜,根據種種疑點查出這批陶俑是河南洛陽孟津南石山村的高水旺仿製的,後來在現場警方的見證下,高水旺又燒製出一尊一模一樣的“北魏陶俑”。

青銅器

分佈範圍:河南、湖北、山西

重災區:河南洛陽伊川縣煙澗村

河南省伊川縣煙澗村是中國著名的“青銅器之村”,這個本該是中原地區的一個在普通不過的農村,卻因為出產高仿青銅器而聞名中國甚至世界。

假貨橫行古玩市場,大量贗品來自何方?


數據顯示,這個村子的專業加工戶達到300多家,從業人員達1880餘人,年創產值9000餘萬元,主要產品有東漢馬踏飛燕、東周天子駕六、戰國方鼎、春秋蓮鶴方壺及各種造型壁掛、仿古檯燈等1000餘種,產品銷售到我國的港澳臺地區,在東南亞地區更是搶手,美、英、日、加、法、德等國家的商人非常喜愛煙澗的仿古青銅器。

假貨橫行古玩市場,大量贗品來自何方?


其實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存在著數量眾多的“青銅村”、“製假村”,村子裡不論男女老少都能製作青銅器。每天成千上萬的披著紅衣綠鏽的仿古青銅器從這裡流向全國和世界。

“河南造”是一個讓收藏界和鑑定界都頭疼的詞,不少專家都曾經栽在“河南造”上。走進北京大大小小的古玩市場上,每個青銅器銷售點上都有產自河南的青銅器。歷史留給了這裡的人們鑄造青銅器的工藝,在這片早醒的土地上,青銅時代鑄造了夏商周“九鼎帝王“,然而進入20世紀末,隨著收藏熱的大潮,河南地區的一批批製假村應運而生。

玉器

分佈範圍:河南、遼寧、甘肅、浙江、安徽

重災區:河南(南陽鎮平縣石佛寺鎮)、安徽(蚌埠)

北京地鐵十號線勁松站出口至潘家園古玩市場,短短不到20分鐘的路程,擁擠著各種各樣的手拿玉器的小商小販,突然竄出來推銷自己的東西。仔細觀察,每人手上的玉都差不多,都聲稱是正宗的和田玉、黃龍玉等名玉,也有相當部分的人聲稱是古玉。這些所謂的古玉是出自哪裡呢?記者採訪了行內人士,他們透漏出北京古玩市場的玉器一般都是出自河南洛陽和安徽蚌埠

假貨橫行古玩市場,大量贗品來自何方?


“天下玉雕數鎮平”,鎮平縣石佛鎮早在兩漢時期就開始製作玉雕,如今鎮上有好幾萬人都靠玉器生意養家餬口。鎮平縣政府官方網站上的材料也顯示,目前僅石佛寺鎮就擁有13個玉雕專業村、6大玉雕專業市場,全鎮從業人員達5萬餘人。

2010年,該鎮玉雕產業實現產值達10.2億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7480元,來自玉雕產業的份額佔75%。河南南陽市中國最大規模的玉器交易聚集地,從小如米粒的玉石項鍊,到高約兩米的器具擺件,新疆和田玉、雲南黃龍玉、俄玉、韓玉、阿富汗玉等應有盡有。

假貨橫行古玩市場,大量贗品來自何方?


安徽蚌埠是另外一個讓玉器收藏者談虎色變的地方,在百來平方公里的蚌埠市區,分佈有3000多家玉器加工作坊,組成了若干馳名中外的“玉器村”、“玉器街”。其間有近10萬人以古玉銷售業為主,約佔市區總人口數的81,每年產品銷售額近50億元人民幣,約佔地區GDP總數的61。

書畫

分佈範圍:北京、南京、天津、西安、江蘇

重災區:天津(鼓樓地區)、北京(潘家園、琉璃廠)、南京(夫子廟和涼山古玩市場)

書畫是藝術品市場上炙手可熱的門類,億元天價的拍品也都是由書畫作品創造,張大千、齊白石等大師的作品被藏家們追捧。然而走進琉璃廠,數量最多的仿製書畫也都是這些大師的,還配上某某權威機構的鑑定證書,更有甚者還有藝術大師和原作的合影照片,當然,加上證書和合影照片是另計費的。

像普通產品製假一樣,書畫製假也多種多樣。書畫界行內將仿製水平較低的一類假畫稱之為行貨。除了水平較低的特點,行貨還有其突出的特點:名頭廣、數量大、成本低。成本在幾十元到兩三百元不等。

假貨橫行古玩市場,大量贗品來自何方?


行貨有著區域性特徵,可分天津行貨,南京假畫,安徽仿品,潘家園貨和其他地區仿貨。其中

以天津行貨最為出名,且規模最大,從業人數最多,主要集中在天津鼓樓地區。

天津所造假畫對象以近現代京津畫派的畫家居多,如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陳半丁、陳少梅等大名家,也有當代著名畫家如黃胄、範曾、劉大為、何家英、王明明等人。其次是南京假畫,主要集中在南京夫子廟和清涼山古玩市場等地,所仿以金陵畫派錢(錢松喦)宋(宋文治)亞(亞明)魏(魏紫熙)、傅抱石、陸儼少、陳大羽等畫家和當代江浙、上海地區程十發、範揚、吳山明等當代畫家的畫作為主。

假貨橫行古玩市場,大量贗品來自何方?


假貨橫行古玩市場,大量贗品來自何方?


左:仿品 右:徐悲鴻《哀鳴》

安徽仿品,主要集中在古徽州黃山地區,以清代民國海派和新安畫派老畫為主,以仿舊水平高為特色。潘家園貨,是價錢最便宜,水平最低的假畫,主要是以吸引行外買家和旅遊者為主。

其他地區貨,也有著較強的區域性,如陝西的行貨主要做石魯、趙望雲、劉文西等畫家作品,廣東行貨以嶺南畫派高劍父、高奇峰、黎雄才、關山月、趙少昂等大師作品和林墉、方楚雄、王子武等廣東當代名家作品為主。這些各地的行貨,各具特色,互為補充,最終都流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拍賣和藝術品市場。

假貨橫行古玩市場,大量贗品來自何方?


造假繁榮為何不可抑制

假貨橫行古玩市場,大量贗品來自何方?


根據《中國文物黑皮書》的調查,大致可總結出幾點原因來解釋文物藝術品造假氾濫的現狀。

首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存在漏洞。隨著近幾年藝術品投資熱潮出現,在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利益驅動下,製假和盜墓迅速發展。由於盜墓行為被國家明令禁止,一經查處,必課以重刑。即便如此,“盜墓專業村” 和“ 盜墓專業戶” 依然呈風起雲湧之勢。而相比之下,製假行為則並無明確法律約束。製造、售賣高仿品並不犯法,假造和仿製間並無明確、嚴謹的定義區分。即使明知製造數量如此巨大的仿製品必然是會“以假亂真”,擾亂市場,也難奈其何。如此之低的犯罪成本, 自然會使人“ 趨之若鶩”。

假貨橫行古玩市場,大量贗品來自何方?


其次,監管失控。文物藝術品市場急速擴張,從業人員數量暴增,力量均衡已經打破。相比於製假、販假人員的多數,監管人員明顯成了少數派,在沒有更好監管措施的情況下,監管力度自然被稀釋。

再次, 法不責眾

。造假已經成為文物藝術品市場的整體行為,涉及的人員有千萬之眾。即使有法可依,要完全依法執法,對所有造假、販假、甚至購買贗品的人進行制裁,也缺乏可行性和實操性。

最後, 鑑定行業整體水平偏低,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道德修養都參差不齊。儀器鑑定的精確度也十分有限。而如今造假技術卻五花八門,並且專門針對鑑定真品的標準,防不勝防,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假貨橫行古玩市場,大量贗品來自何方?


贗品製造業興盛的惡果

假貨橫行古玩市場,大量贗品來自何方?


產值龐大的造假產業自然需要有對等數量的原材料支持,既有對瓷土、玉石、礦石等自然資源的需求,也有對古瓷片、古銅、古紙等古文物資源的需求。造假者唯一目的是牟利,所有的資源便被浪費在了塑造假“軀殼”上,被故意地打破、侵蝕、玷汙,以達到殘破、老舊、斑駁的效果。或者乾脆將古物進行“再加工”,破壞、扭曲其所含文化歷史價值。這種行為消耗真實、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得到的卻是毫無保留價值的文化贗品。

這些“ 似真實假” 的贗品充斥於市場,正在肆意消耗、稀釋中華古國曆史文明的信用含量,模糊我們的文化記憶,混淆我們的文化認知。近年來,中國的山寨之風越刮越烈,但是如果連文明的載體都被“山寨化”,歷史的記憶都被篡改,我們又如何延續民族的身份認同呢?

藝術品文物投資熱的出現讓國內市場空前繁榮,但這一切如果建立在對信用的無限透支上,不僅不能吸引國際交易者進入中國,國內的交易者也會逐漸轉移陣地,建立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更無從談起。短期的“繁榮”只會讓市場在未來陷入“泥淖”。

假貨橫行古玩市場,大量贗品來自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