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莎乐美》有感

公主为继父皇帝跳舞后要求得到传教士的头颅作为回报,一句话能说清楚的故事情节,被王尔德扩充到十来万的字数,而且让阅读的人并不觉得文字冗余拖沓,只能说明优美文字本身的魅力足够能支撑起一本书。

公主和传教士之间的纠葛,和公主的生母离不开关系,传教士指责公主的生母通奸,犯有淫荡之罪,不应该嫁给皇帝。生母对此极为不满,毕竟任何人在面对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时都很难心平气和,更何况批评的人还裹挟着宗教、上帝等相关作为后盾,更显得这样的批评很难抵挡。所以,生母在莎乐美提出要传教士头颅的时候十分支持,并且在皇帝多次提出新条件引诱莎乐美变更所获奖赏时,一直坚定的支持莎乐美不改变心意。这说明凡事还是少批评别人,毕竟批评别人不会给自己带来多少好处,反而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生母和皇帝之间的情感并不坚定,生母会因为传教士的批评而产生害怕,皇帝也因为多接触了莎乐美而移情别恋,看来传教士说的通奸很有可能。感情这件事,如果有外部打压,可能会掩盖感情中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而让身处感情中的两个人因为要对抗外部压力而同心协力。如果两个人个性脾气适合在一起,这种外部打压对感情是很好的考验;而如果两个人个性脾气本身不和,因为外部打压而逞英雄在一起,最终成为怨偶,多么不值得。

莎乐美对继父皇帝并没有太多的感情,反而对传教士因为好奇而产生了探究欲甚至是欢喜之情,所谓即见君子云胡不喜。然后传教士因为莎乐美的生母而多方拒绝莎乐美,甚至口出恶言。陷入激烈爱情情感中的年轻女士,为了心中的爱情,所能做的行为会让人不可理解甚至超出接受范围。就因为怀春少女的一片真心一腔热心得不到回应,莎乐美答应为继父皇帝跳舞,不穿鞋的那种,进而通过这个行为能索取继父皇帝的承诺,要到了传教士的头颅。

继父皇帝其实并不愿意将传教士的头颅砍下来,所以为了让莎乐美变更请求,继父皇帝开始各种抛出珍贵物品。这一段篇幅还挺长的,但并没有在阅读中让人感觉到厌烦。一方面是因为文字写的很优美,一段一段的,一个物品一个物品的,就好像是咏叹调一般,充满了音律上的和谐感,也充满了文字本身的魅力。另一方面因为继续皇帝跑出来的各种珍贵物品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都是不可能存在在世界上的物品,充满了想象力,而正是这种不存在的凭空想象出来的珍贵物品,才能配上咏叹调的调性,整体行文阅读性极强。

得到传教士头颅的莎乐美开始各种想象,这一段怀春少女的独白让人心碎,毕竟心爱的人虽然头颅在手,但生命已经盟主感召。莎乐美对传教士的仰慕是实实在在的,在独白中莎乐美细细碎碎的倾述自己对传教士的情根深种,从传教士的头颅、眉毛、眼睛、嘴唇,属于心上人的任何一个部位对怀春少女而言都是神圣而无价的。但人死不能复生,得到了心上人的头颅不代表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爱情,甚至因为传教士并没有对莎乐美有男女之情而同情莎乐美的所谓爱情可能就是怀春少女的臆想。爱情果然是最让人说不清道不明的。

这个故事其实来自于圣经,但经过王尔德的手化腐朽为神奇,至少,圣经不能让人一口气读完这么简单情节的故事,然后还觉得这个故事挺好看的。

读《莎乐美》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