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前,我和學生一起學習古詩詞

蘇軾詞作賞析

宋詞在中華文學寶庫中佔有極高的位置,它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蘇軾是宋代偉大的詞作家,說到宋詞,我們往往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蘇軾。

一蘇軾詞作的風格

1.豪放風格:

詞作本身無疑是作者本人性格特徵的流露和體現。

蘇軾的詞作,前期與中、後期的作品風格有較大不同。前期的作品直抒胸臆、大氣磅礴、豪放奔騰,有如洪水破堤一瀉千里,而以慷慨豪邁的形象與闊大雄壯的場面寫人狀生,(摘自搜狗)頗能抓住人心。所以,後人提起蘇軾,無不以"豪放派"而冠之。

2.曠達風格:

這是最能代表蘇軾思想與性格特點的詩詞風,是在政治及社會生活中逐漸走向成熟時期。詞作表達了詩人一身正氣、胸襟豁達、憤世嫉俗、潔身自好的訴求以及期待國家和平、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願望。

開學前,我和學生一起學習古詩詞

3.婉約風格:

婉約風格是蘇軾詩詞的又一明顯特徵。正所謂"無情未必真豪傑"。作者後期的詞作情感清正委婉,格調純潔高遠,傳承並不同於史上婉約詩詞的風格。多寫社會底層勞苦及閨中少婦的離情別恨,但詞中非單純的悲涼悽慘,而是充滿了無限的同情與對社會層面的不平。

4具有社會性特徵

蘇軾詞中看似對歷史事件、人物、山河景色的描寫、特別是對自身境遇的抒懷,飽含著對振興國家的政治抱負、對社會時弊的深刻批判和對社會底層階級的無限同情。

5比較其他詞作,蘇軾作品而更具樸素清淡易懂的特點。


開學前,我和學生一起學習古詩詞

二 蘇軾詞欣賞

選擇主人公豪放派風格詞作三首,謹供欣賞。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開學前,我和學生一起學習古詩詞

被譽為千古絕唱的"赤壁懷古",是東坡先生豪放派的代表作。上闋以名詞大江、亂石、驚濤、三國、周郎、赤壁介紹事件的時空;又以動詞穿空、拍岸、捲起勾畫出一副氣貫長虹、雄偉壯闊的歷史畫卷。

下闋,給風流人物周瑜一個大大的特寫,從外觀到內心;從宏觀到微觀。迎娶小喬是赤壁之戰十年前的事,以此烘托周瑜的英武幹練;"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寫周公瑾從容淡定、成竹在胸,通過智取大敗曹軍,使赤壁之戰大獲全勝的壯觀場景。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開學前,我和學生一起學習古詩詞

宋神宗元豐五年,東坡先生被貶黃州的第三年。因眼前景,寓心中事。

“突然遇雨,同行皆狼狽,唯我不覺”。表達了遇事淡定的胸懷。"莫聽"、"何妨"是對淡定情緒的進一步渲染;以疾風暴雨比喻其政治生活中的波瀾。

莫聽風聲雨聲聲聲響,何不低吟高唱慢慢行;

看我竹杖草鞋閒庭步,堪得身無官職一任輕。

頭頂雷鳴電閃無須怕,從來疾風暴雨伴人生。

雨後寒氣刺骨喚酒醒,幸有斜陽高照慰我情;

待到卸甲歸田隨故里,獨享人間冷暖與陰晴。

開學前,我和學生一起學習古詩詞

《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上片通過醉了醒,醒來又醉、"彷彿"三更,"鼻息雷鳴""依仗聽江聲"極寫夜靜,以此襯托心靈孤獨。最後一句"依仗聽江聲",是一個突兀的轉折,全詩以此為契機,抒發了詞人久違的胸臆。

下片,"聽江聲"給了詞人靈動的啟發:何必讓自己委曲求全,趁此良辰美景,駕一葉扁舟,隨波逐流,把有限的生命融於浩瀚大自然界中。

縠(hu)紋,陽平,有皺紋的紗。形容江水的波紋。


開學前,我和學生一起學習古詩詞

《定風波》與《臨江仙》均寫自宋神宗元豐五年。《定風波》寫於三月,《臨江仙》則寫於九月。由此可看到詞人對當時朝廷的不滿和對其政治遭遇的厭倦,對迴歸自然,自由自在生活的日益渴望。

如果你喜歡,就把這三首好詞背下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