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號稱“繼往開來的中間人”說起,淺析隋朝政治制度的重要價值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有兩個熠熠生輝的時代堪稱中華文明最高峰,其一便是我們民族名字的來源,漢朝,另外一個就是氣質華貴的大唐盛世。這兩個朝代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們都是承接在一個短命的王朝之後的,而馬哥短命王朝才是之前亂世的真正終結者。

不過中國歷史上對於漢代之前的秦朝是不乏溢美之詞的,雖然二世而亡的秦朝也有著焚書坑儒的汙點,但是人們依舊承認秦始皇千古一帝的地位。而與其類似的隋朝似乎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人們總是在聽到隋朝之後便聯想起荒淫的隋煬帝,而不記得隋朝為我們留下了什麼。

其實唐朝能夠在後來的歷史中創造出如此輝煌的成績,是與隋朝的奠基分不開的,下面我就將介紹隋朝為唐朝日後的繁榮發展奠定了怎樣的基礎。

從號稱“繼往開來的中間人”說起,淺析隋朝政治制度的重要價值

(南北朝戰亂頻繁)

推行均田制穩定國家經濟基礎

說起封建王朝的統治基礎,在不同的朝代中可能有著細微的差別,但是無論如何,其直接管轄的人口的多少都一定是最重要的指標。在隋朝之前的南北朝時期,北方由於連年的戰亂,導致流民人數增加,政府的戶籍管理系統近乎崩潰。還有部分農民為了尋求庇護,主動成為了當時地主階級的佃戶,這些問題都導致中國北方政府直接管轄的人民數量急劇減少。

而在南方的情況也並沒有好到哪裡去,雖然中國南方在南北朝時期的環境相對安定,但是由於門閥政治的影響,國家的大部分資源都掌握在門第士族的手裡,真正屬於人民的土地資源十分有限,大部分土地都在世家大族的手裡。因此南方中央政權直接管轄的自由民數量也十分稀少。這樣的情況就導致無論南方還是北方的中央政府都沒有足夠的實力完成統一。

《通典》記載:“承西魏喪亂,周、齊分據,暴君慢吏,賦重役勤,人不堪命,多依豪室。”

後來北魏政府推行了均田制的政策,有效提升了政府直轄的農民數量,提升了國力,是北朝未來吞併南朝的重要原因,在楊堅稱帝之後,他又對均田制進行了進一步的改良,首先是對於賦稅的降低,之前有人自願成為佃戶就是為了避免高額的賦稅,楊堅在降低稅賦之後,吸引了大批農民脫離地主階級,重新成為自由民。這樣以來,國家的下轄人口明顯上升,國家的財政收入也有了比較高的保障。

從號稱“繼往開來的中間人”說起,淺析隋朝政治制度的重要價值

(古代農民蠟像)

其二是相對於南北朝時期政府對於貴族階級的妥協,楊堅採取了相對比較強硬的態度,他不僅直接剝奪了南朝貴族擁有的土地,還減少了北方勳貴們的封賞,拿出了更多的土地分給農民階級,如此一來,均田制才在中國各地比較廣泛的推行開來,中國的農業生產得到了逐步的恢復。雖然楊廣在位期間大興土木,還伴有遠征高句麗這樣勞民傷財的軍事行動,但是楊堅的開皇之治還是為後來的李唐政府留下了豐厚的經濟基礎,是唐初盛世得以出現的重要保障。

《隋書》記載:“時百姓承平日久,雖數遭水旱,而戶口歲增。諸州調物,每歲河南自潼關,河北自蒲坂,達於京師,相屬於路,晝夜不絕者數月。”

府兵制發展提升國家軍事力量

在南北朝時期,自從侯景之亂後,北朝的軍事實力就遠遠超過了南朝,但是指導隋朝才徹底消滅南朝的原因是由於之前的北朝軍隊還沒有徹底洗去少數民族部落軍隊的特徵。即使北周採取了新的府兵制度,還是以八柱國和十二大將軍為軍隊的首領,士兵依然有著將領親兵的影子。

從號稱“繼往開來的中間人”說起,淺析隋朝政治制度的重要價值

(楊堅之父楊忠就是十二大將軍之一)

在隋文帝登基之後,隋朝政府對於軍隊的制度進行了新的改良,其中最重要的改變就是取消了軍人與農民的戶籍區別,如此一來,在沒有戰爭的時候,除了擔任日常防衛任務的軍隊以外,其他的軍人都要和農民一樣進行農業耕作。這樣的措施一方面讓國家的經濟產量得到了保證,另一方面也讓將軍們沒有了直屬的部隊,大大降低了發動叛亂的可能。

《隋書》記載:“事解則罷,兵散於府,將歸於朝,故士不失業,而將帥無握兵之重。”

另外,在平定南陳之後,楊堅把除了都城長安之外的軍事府進行了大規模的精簡,這樣以來,便可以進一步地減小地方政府的軍隊規模。而且靠近中央的軍事府大部分直接由中央政府調動,中央的軍權遠遠超過了地方,中國終於結束了南北朝以來的軍權外重內輕的局面。這樣的軍事安排無疑是之後唐朝穩定統治的基礎。直到武則天與唐玄宗時期遠征高句麗大傷元氣,打破了府兵制的基礎之後,唐朝才出現了地方軍事力量對中央政府的威脅。

從號稱“繼往開來的中間人”說起,淺析隋朝政治制度的重要價值

(隋唐府兵)

廢除九品中正制,打破士族政治壟斷

從東漢末年開始,中國的政治就進入了歷史上十分獨特的門閥政治的時代,世家大族在經學凋敝的東漢掌握了學術資源,自己的子弟也就更加容易進入仕途,因此才出現了四世三公之類的官場士族。雖然後面的曹魏政權一度打擊了門閥政治的勢頭,但是司馬家篡位之後,門閥政治還是快速發展了起來。

《魏書》記載:“夫門資者,乃先世之爵祿,無妨子孫之愚瞽。”

從號稱“繼往開來的中間人”說起,淺析隋朝政治制度的重要價值

((南朝士族代表謝靈運)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最重要的人才選拔機制是九品中正制,這樣的制度本來是為了緩解曹魏時期官員不足問題的權宜之策,但是由於其獨特的選拔方式,導致世家大族們可以更加方便地控制官場資源。因此在門閥政治興盛的南北朝時期,這一制度成為了唯一的人才選拔途徑。隋朝建立之後,為了削弱世家的政治影響力,必須選擇新的人才選拔方式來替代九品中正制,楊堅在多種方式中選擇了科舉制度。

《隋書》記載:“煬帝初年,始設進士科。”

在中國之前的朝代中,也有通過考試的方式來選拔官員的方法,那就是漢代對於太學學生的考試。但是科舉與之不同的點在於無論什麼出身的人,都可以參加科舉考試來獲得進入官場的機會,要知道門閥政治興起的原因之一正是由於太學生中多是貴族之後,導致官場被士族壟斷。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楊堅在選拔人才之外,還有著打擊士族政治勢力的需求,而科舉制度毫無疑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從號稱“繼往開來的中間人”說起,淺析隋朝政治制度的重要價值

(科舉學子等待放榜)

在楊堅在位時,科舉制度的主要科目還是明經,即考察學生們對於儒家經典的掌握程度。而到了隋煬帝在位期間,他又新設了進士一科,考察學生們處理政務的能力,這樣的人才選拔無疑更加實用,進士一科也成為了後來中國科舉制度中最重要的科目。科舉制的選拔為國家提供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可以說人才濟濟的盛唐就是在科舉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唐朝政府的諸多名相也都是科舉出身。

建立三省六部制,確定皇權至上

中國的中央政治結構在南北朝之前,一直是兩權分立的狀態,即君權與相權的對立。在南北朝時期,南朝由於門閥政治的因素,導致在東晉時的皇權甚至不如相勸,國家的大事都是由宰相做出決定。即使到了南朝,江南士族在政治中的影響力依然不容小覷,南朝的皇族一直沒能把最高權力掌握在手中。

《隋書》記載:“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多依前代之法。置三師、三公及尚書、門下、內史、秘書、內侍等省,御史、都水等臺,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國子、將作等寺,左右衛、左右武衛、左右武候、左右領、左右監門、左右領軍等府,分司統職焉。”

從號稱“繼往開來的中間人”說起,淺析隋朝政治制度的重要價值

(隋朝唯一三公楊素)

北朝的情況又與南朝不同,北朝的統治者幾乎都是少數民族,其中央政治制度一直沒有十分完善。知道北齊時,才有了比較完整的中央政治架構。而隋朝的前身北周採用的是周代的六官制,在六官之上又設置有大冢宰統領全局,權傾朝野,為了增加皇權的地位,隋朝建立之後採用了漢魏舊制,模仿北齊的政治制度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

隋朝時,三公多是虛設的職位,因此並沒有真正的權臣,三省六部都處在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雖然在隋朝時還沒有具體確定三省的具體職務,但是這為之後唐朝的中央政治制度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也成為了未來一千餘年中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

《歷代職官表》記載:“隋代雖設三公,以官高不除。其秉國鈞者惟內史、納言,而尚書令事無不統。“

從號稱“繼往開來的中間人”說起,淺析隋朝政治制度的重要價值

《歷代職官表》部分內容

結語

隋朝作為中國第二個統一時代的開啟者,雖然也有著不少問題,比如隋煬帝在位後期的橫徵暴斂以及濫用刑罰,但是其作為第二個時代的開創者,還是為後來的朝代留下了諸多寶貴的遺產。均田制的實施使得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人口數目得到回覆,而府兵制的實行更是使得國家的脫產人數大幅度減小,國家的經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無論是三省六部制的實施還是後來的兵制改革,都極大地削弱了權臣的實力,也使得地方官員不再具備割據一方的實力,為皇權至上的中央集權制度掃清了障礙。而科舉制的設立更是為後來的中國政府留下了選拔人才的寶貴途徑。

隋朝雖然時間短暫,在其執政時間之內,雖然提出了這些優秀的執政手段,但是卻沒有很好地完善它們,這也是隋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但是其價值依然值得我們重視,隋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應該與秦朝相仿,盛唐的光輝之下隋朝也應得到我們的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