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建議學校縮短寒暑假時間,讓學生多學習多活動有道理嗎?

用戶1538635313


寒暑假作為最受學生歡迎和期盼的假日,已經默默陪伴我們很多年了,我們享受著寒暑假帶來的的愜意,過了暑假盼寒假,過了寒假盼暑假,時刻等待著它的到來,那麼學生為何會有寒暑假呢?

無論是從學生自身智力發展特點還是教育規律來說,常年不間斷學習並不能讓孩子更好的學習,不利於孩子對知識點的掌握,也不符合知識結構構建特點。而寒暑假作為學期之間的過渡,可以幫助學生勞逸結合,給予學生反思和自我認知定位的時間。

我們從寒暑兩個字就不難看出來。寒和暑都是兩個極端情況。不是最冷的時候,就是最熱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不休息,還在努力學習,可能真的會出問題。

學生正處於生長期,長期的腦力疲勞有損他們的成長,孩子也需要體力上的休整。孩子的教育也不只是侷限於學校,社會是個大課堂,孩子需要假期走上社會,增加自己的閱歷和經驗。


頑強的程先生


作為一名大學生,以我的觀點回答這個問題:

我自己也是經歷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等學生時代過來的。每個階段的學習培養目標都不一樣。首先我的觀點是不同意縮短寒暑假期。

學生和老師都特別辛苦,當你上了上四個月的課,考了三四個月的試,做了三四個月的作業,搞了三四個月的科研,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一兩個月的時間放鬆一下自己。因為這就是規律,自然的規律也可以說生活的規律,萬事萬物不可能始終保持一種狀態,都是在不停地運動,發展,所以白與晝忙與閒,盛與衰,榮與辱,樂與愁等都是在不停地轉化中,因此我們應該尊重這種規律,有上學就應該有假期。

其次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經歷一學期之後,都非常疲憊,尤其是高中學生,他們內心極其渴望休假來娛樂一下自己,這種假期更是對學習的一種補充吧。

最後人無完人,這個世界本來就存在差距,清華北大和專科學校每年都會有人上,所以不可能每一個人都能使勁學習而成為清華北大高才生,我們要做的只是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學生還是需要假期來娛樂遊玩的。

但是不排除這種特殊疫情期間的學業,應該適當安排有些假期將功課補上。


清露凝姣


像今年疫情期間,全國的學校都沒有及時開學,所以就今年來講學校復課之後可以利用暑假時間把今年拉下的時間及時補起來,可以縮短今年的暑假和寒假,像上半年週末休息兩天,可以調整成休息一天,以便更快的將課程走到正常進度,下半年那就可以還是按照往年安排走


教數學的周老師


我不贊同縮短寒暑假時間有如下理由

1.寒暑假時間長短與地區有關,比如南方氣溫高,暑假時間長,讓孩子們更好地避暑,而北方寒冷,寒假時間較長,為了更好地防寒防凍傷出現

2.不要單純從時間角度考慮,要考慮方法,高效,從這個角度研究教學方法,教學實效性,從而有更好的教學效果,做到省時高效

3.合理的休息,才能高效地學習工作


劉老師數學微課堂0913


沒有道理。

一般專家都是屬於在中國中上等的社會階層收入高,社會地位高。專家所提出的說白了就是素質教育,在目前全中國貧富差距較大的情況下,不能全面推開,要不然勢必會造成階級固化。很多窮人家的孩子只能靠讀書多學習來改變命運,然而,如果縮短寒暑假時間,這些家孩子怎麼辦?他們有時間有金錢,有精力去活動嗎?專家只是站在個人所處的社會階層地位去考慮這件事情,由於大多數專家並沒有深入基層,深入基層貧苦的老百姓去了解他們的生活,而是根據自己的生活情況來建議國家制定怎樣的政策。

專家說白了,是想為自己的孩子將來的發展鋪平道路,在人才競爭上處於優勢。並沒有綜合考慮全社會。


高山鈺


這也不無道理,因為疫情影響,學生們不能如期開學,導致大部分學生只能待在家裡。



首先從學習來說,雖然可以通過上網課停課不停學的方式學習,但是畢竟家裡的環境跟學校還是有差別的,老師不能完全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我問過許多孩子的父母,認為在家上網課,孩子的學習效果還是有打折扣的。



在學校裡,大部分孩子都可以通過豐富的課外活動增強體魄,但是學生長期待在家裡,大部分情況下沒有鍛鍊身體的機會,更多是電視、電腦、手機等數碼產品貫穿整天,所以一段時間下來,孩子的視力這些都會受到影響。而且如果不活動的話,孩子的食慾也會下降,長期以往並不是什麼搞事情。

所以專家建議適當縮短寒暑假,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不能完全取消寒暑假,會讓孩子因為疲於應付而產生厭學情緒。


小石頭微言


學生多學習多活動,是很好的建議!但是縮短寒暑假,感覺是不太合適!

1、希望孩子多學習,多活動。是很好。但是關鍵不在於時長,而在於學習效率。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事半功倍,學的又多,活動的時間也有了。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2、寒暑假如果安排妥當。對於孩子來說,是學習生活和生存之道的最好時機!孩子成長過程中,許多東西都不是課本上得來的,比如人情世事呀,比如基本的生活和生存技能呀,都是從生活中實踐得來的,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假期是另一種學習,沒必要壓縮假期。

3、再說了,孩子學習也要張弛有度,緊張的學習之後,安排一段休息時間,讓孩子身心得到放鬆,學習效果會更好。古話說的好,磨刀不誤砍柴工!

4、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寒假暑假是一年中最熱和最冷的時間,不適合孩子上學。這都是根據季節變化規律,做出的科學安排!所以不適合壓縮。



小果子媽媽


疫情暫停了我們一貫匆忙的腳步,改變了我們慣常的生活方式,也給了我們靜下心來檢視自身的時間。

就教育行業而言,正是順應時勢除弊革新,變危為機變廢為寶的大好時機。

1、網絡授課理應加大力度。由於存在一些地方軟硬件設備不完善、大量教師缺乏網絡授課經驗、學生自覺性參差不齊等諸多槽點,在線學習目前還無法代替集中的課堂教學。但是國家更大力度支持這方面的研發與設備投入,使之不斷進步完善,以適應智能太空時代的飛速發展,同時以備不時之需,已是大有必要。

這也是妥妥的促進技術進步、拉動經濟發展的健康綠色的一環。研究資料顯示,近些年來,中國網絡教育在技術、用戶等方面增長強勁,市場規模高達數千億元。

2、暑假時間理應長期縮短。必要性在於,暑假時間長達兩個多月,這是對包括教師、教育官員、教育體系和學生等在內的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

可行性在於,顧名思義,寒暑假制度出臺的根源,是要躲避中國氣候“冬季的寒冷乾燥,夏季的高溫多雨”;以今天的科技與經濟實力,大多數教學場所已能做到“冬暖夏涼”。

同時必須注意到,寒暑假期間,大量孩子都在或主動或被迫地參加各種形式的補習班,寒暑假提供休息緩衝時間等觀點也根本站不住腳。

有研究資料顯示,近些年來,中國中小學課外輔導市場規模同比增速都保持在10%以上,早在2016年就已經超過8000億元,參加學生規模超過1.37億人次,一半以上中小學生每年為此花費2000-10000元,更有13.7%的家庭每年花費達2萬以上。

這其中催生出的諸如教師在正宗課堂上不好好上課卻到課堂之外賣力、課外培訓機構與從業人員龍蛇混雜之類亂象,已成教育行業的難言之隱。

3、中小學學制理應適度縮短。根據中小學階段的課程內容:

小學階段完全應該恢復曾經的五年制。實踐證明,五年足夠完成小學學業,五年制也有利於提高教育效率和普及小學教育。事實上,上海的普通小學一直實行的都是五年制。

初中高中理應合併為五年。因為兩個階段的知識交叉重複,而且合併後只有一次升學考試,孩子、老師、家長和整個社會的壓力都能減少。

4、小學入學年齡理應提前到5歲。由於家長素質、家庭條件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多數孩子兩歲起就已能大量識字、數數、歌舞等,入托入幼兒園更多是為了一種找人看管和追隨大眾的形式。

這些年的現實是,大量孩子四五歲就已具備了小學入學的能力與條件;至少在小學1-3年級階段,多是在重複已經在各種場合(主要是學前教育、家庭輔導和課外班等)學過的知識。

研究資料也表明,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已經提前了1-2年。

總體而言,實行上述改革之後,能使中國青少年的學制時間有效縮短至少3年。這可是人生黃金時間段的三年,於人性,於社會,都意義重大。

於人性的意義自不待言。於社會而言,能使青壯年更及時地投身到社會財富的創造活動中,對於社會資源的有效激發、緩解老齡社會的衝擊都大有裨益。

國際公認的觀點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就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了老齡化社會。

日本、意大利、德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已被這個問題深深困擾多年。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增速卻是全球第一。預計再過10年,到203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日本,成為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再過20年,到2050年,中國將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60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30%。

上海是中國最早進入老齡化且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截至2019年初,60歲以上的戶籍老年人口已達503.28萬人,佔戶籍總人口的34.4%。

老齡化意味著青壯年勞動力減少、贍養率提高,意味著深遠而複雜的經濟和社會危機。尤其是中國實行了近半個世紀的一胎化政策,將來一個青壯年同時負擔4個以上老年人的場景,現在只是想想就令人不寒而慄。

改革歷來都是一套系統工程,在觸動保守觀念和既得利益時,尤其複雜多變。但是以中國的現實,要做到上述革新,只需要觀念的更新和行動的魄力,配套設施的跟隨其實非常容易。


小馮渡吧


1.首先對專家的意見有一半贊同,不同年齡段所學知識面不一樣,就要區別對待,小學生是心智的萌芽期,就要培養孩子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和對外界事物的認知,就要多出去利用寒暑假來拓寬自己見識,從認知上對社會有一個宏觀的印象,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對於高三、初三年級的同學處在學業轉折的關鍵時刻,就要加強各科內容的複習和鞏固,就要壓縮寒暑假時間,迎接進級的挑戰。

3.大學生基本以及成人,除了學習必要的功課之外,一定要利用寒暑假拓寬自己的人脈關係,做一些公益性的社會實踐活動,也可以利用假期打零工等為進入社會做好充分的準備,就不能縮短假期時間。

以上不妥之處可以留言探討。





視角的影子


有專家建議學校縮短寒暑假時間,讓學生多學習多活動

我看這個見議是長期的教學規化的改革,而不是當前因為疫情影響要縮短寒暑假時間。

就今年的特殊情況,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先從時間上說,這一學期因疫情影響,己經耽誤一個月的課了。假如四月一號能開學,七月份不能放暑假,最少要上一個月的課。八月份放假對學生家庭不會有什麼影響。九月份正式上課,按照正常情況,寒假沒必要縮短了。

二,從學習知識方面來說,還要循循善誘按步就班的進行。學習知識和工廠生產不一樣,工人白天沒完成任務,晚上可以加班。學生的學習還有個消化的過程,為了保證教學質量,也不能操之過急,欲速則不達。

雖然上了一段時間的網課,由於孩子都在自己家裡,沒有學校的學習環境和教學氛圍。有的還能認真聽講,完成作業。大部分學生沒認真學習。還有停電,沒信號等客觀上的困難,網課教學的效果微乎其微,教育部才決定取消網上教學。

三,談談我對專家的建議。近幾年常常由於專家的建議和講話,而對社會和人民的生活帶來負面影響,所以人們很反感專家的建議。特殊時期過後,要不要縮短寒暑假,首先要聽聽一線教師和家長是怎麼說的。寒假一個月,有一個過新年。父母要帶孩子回老家過年,這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家長還希望時間長一點呢!暑假天氣熱,孩子也不宜在學校集中在教室上課,家長還想帶孩子旅遊呢。給孩子充足的時間走向社會,在大風大浪中鍛鍊成長,豈不是更好嗎?

總之,專家的建議不可取。疫情過後,還是要恢復正常的上課和享受寒暑假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