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的未來在哪裡?

千呼萬喚始出來,長沙2019年的GDP終於在3月18日塵埃落定。11574億元,增速8.1%。可以說這個成績還是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

被寧波反超,被無錫拉開距離,極有可能被鄭州完成歷史性的超越,和武漢的差距更是擴大到5000億以上。

種種跡象顯示,長沙的發展確實乏力。不僅僅在於經濟規模,而是全方位的緩慢。包括機場吞吐量,城市建成區面積,地鐵修建速度,通車裡程,甚至引以為傲的教育和衛生方面,皆盡落後於人。就在4年前,黃花機場中部第一;地鐵通車也早於鄭州,如今里程和線路相差一大截;湘雅醫學院第一、二次學科評估基礎醫學全國第一,如今全國10多名;這麼多所985/211在吸引高層次人才方面,培養頂峰學科方面幾乎毫無建樹;中南一直就是挖礦冶煉為主,湖南面對熱門競爭學科幾乎毫無招架之力......

長沙曾經津津樂道的彎道超車,現在看來,成了一句空洞的口號。發展速度體現在多方面,不僅僅在於GDP。更多的是從各個方面慢慢的被人先後超越。

不過長沙人仍會波瀾不驚的告訴你,你們都是靠房價超過長沙的,你們這種發展速度不是真實的。去掉房價之後之後再看看?或者說要是長沙的房價再漲漲看。我們低房價最幸福。

實際上低房價並非城市競爭力,執行限購政策的也並非長沙一家。杭州、深圳不限購嗎?這裡的房價不貴嗎?但每年還能吸引40-50萬以上的人口流入,難道長沙的房價不香嗎?這些人為什麼不來長沙?只能說明房價並非人才考慮最主要因素。

關鍵在於產業!人都是跟隨產業走的,高端產業吸引高端人才,傳統產業吸引傳統人才。哪個地區的產業更符合現代經濟發展規律,哪個地區自然發展得更快更好。而長沙除了工程機械外,其他的產業仍然不具備市場競爭力。全靠刺激內部消費帶動發展,如果外邊有什麼風吹草動,影響了居民收入,就是2019年這種增長乏力的局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