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方和北方文化上的典型區別是什麼?

褚逸飛


“江北出豪傑,江南出才子”,民間俗語概括了我國南北文化的明顯差異。

儘管地域遼闊民族眾多,但文化性格上還是有大致的地域共性。籠統地說,北方人豪爽耿直,長於行;南方人含蓄細膩,長於思。

究其根源,多方面因素,聊舉幾點。

首先是地域性。北方高山平原,蒼茫廖廓,遊牧耕種,一望無際,胸懷大氣。南方多丘陵,多湖泊,人多地少,精耕細作。往來經商,精打細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其次,氣候條件。北方寒冷乾燥,食物易於儲存,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淋漓酣暢。南方潮溼悶熱,每日只買當天所需,小家子氣。北方人譏笑一根排骨倆雞蛋,未慮及到這一點——沒有冰箱的年代。

第三,交通難易。北方地形平坦,通衢大道,絲綢之路,物資豐富。南方水路咿呀搖擼,殊為不易。

這一點,影響到生活方方面面。比如飲食,粵菜原汁原味,川菜麻辣,江浙偏甜,乃缺少調料或只取本地特產所致。北方的王守義十三香,回民所制,因為香料多來自阿拉伯。

第四,文化因素。

因交通交流的便利,四通八達,國際貿易,加上長城以北遊牧民族的侵犯或入主中原,北方文化乃至人種多有不同元素的融合,地域文化的形成複雜豐富。

南方相對封閉,除了戰亂朝廷南遷的短暫影響以及貶黜官員的零星作用,更多保留了本地或早期遷徙留下的古代文化原貌,考究一下漢語發音便知。用普通話讀起來不押韻的詩詞,改用方言,準行。

總之,南北文化差異是在有形無形的多種因素相互長期作用下形成的,雖有一定差異,但在共同的文化主流薰陶下,有著相同的價值觀道德觀,故而有華夏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亦清亦虹


一般來說就是大家常說的四個字:南秀北雄。這一方面是地理上的,比如泰山的雄渾厚重,黃山奇約秀美。另一方面則是人文的,北方人豪俠剛猛,南方人文秀於內。

但我覺得差異最明顯的,就是北方人崇尚酒文化,南方人崇尚茶文化。北方人受儒家文化滋養,講究“無酒不成席”。客人來了,為盡地主之誼,好魚好肉好酒一樣不缺,並且盛情,不醉不行。主人不光自己陪酒,往往找一個副主陪,甚至幾個一齊上,真是熱鬧。編個各種理由讓你喝酒。一個個摩拳擦掌,心花怒放。有時碰上能喝的,客人沒醉,主人早喝睡了。這不知道是否是一種傳承?據說杜康和西鳳是中國最早的白酒起源地,而兩地都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所在。

南方喜歡茶,茶本南方之嘉木,起源於雲貴川,盛行於皖浙閩。有著足夠的情緣,也有著幾千年無法割捨的文化根脈。南方人待客,一定會把家中的好茶拿出,朋友間氤氳在茶香裡,是一種說不出的愉悅和美。南方人不僅會種茶做茶,更把喝茶玩到了極致。

其實現實中有些家庭早已無法區分南北,可能是幾次大的歷史遷移造就的吧。尤其是西晉末年的那次大的南遷,有了獨特的南北融合的客家文化。明初的雲南內遷,又造就了北方一些家族世代沿襲的生活習慣的傳承。

近代史上還有兩個獨特的外遷現象,也反映了南北差異,也就是“闖關東”和“下南洋”。並且這兩個現象也影響著今天人們思想意識的行為,南方是開放的海洋經濟迴流,而北方依然是農業經濟為本的傳統重農思維。

這是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好題目。限於篇幅,就寫這點吧。


九龍玉春


我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南北文化還是有很多區別的地方,我這裡說幾個典型的:

南米北面:生活習性上南方喜米飯,北方喜麵食。

南腔北調:南北方地理環境的不同,方言語音也不相同。

南繁北齊:語言的地理差異表現為南方語言繁雜,北方語言比較劃一。北方語音雖有區別,但通話交流無大困難,在南方同一方言區,如閩方言區,還分為福州、廈門、莆田、閩西話等,互相聽不懂。

南細北爽:南方人精緻細膩與北方人的粗獷簡樸形成鮮明對比。南方人說話比較婉轉,北方人說話比較直率。

南柔北剛:南北景觀差異:杏花春雨江南,古道西風冀北。南北戲曲差異:南曲如抽絲,北曲如輪槍。

南巧北拙:南方園林建築輕巧纖細,玲瓏剔透,內外空間連貫,層次分明,蘇州拙政園是其典型代表。北方園林建築,平緩嚴謹,粗壯拙樸,內外空間界限分明。

南桔北枳:南北地理氣候不同,水果品質也不相同。

南經北政:南方經濟文化活躍,多鄉鎮企業和外資企業;北方政治活躍,多國有企業。


筆者生活在廣東深圳,屬於移民城市,來自全國各地的人都很多,自然也有南方人北方人。你去買菜的話,就能看出對方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

南方人買菜都喜歡按個買、按顆來買,幾顆土豆,幾顆白菜,白菜也都是小型白菜,南方人會買各式各樣的菜,因為南方人吃米飯,需要搭配各種炒菜。

北方人買菜,北方人就吃餃子吃饅頭,所以北方人買菜主要就是白菜,很早很早以前天氣很冷,冬天大家出門買菜不方便,而白菜就是最容易儲存的一種食物,吃起來又方便,又好吃,所以白菜就是北方人過冬的必備。北方人都會買十幾斤白菜過冬,可以吃酸辣白菜、燉菜。

南方人覺得北方人買菜特別恐怖,北方人就覺得南方人買菜不夠吃,這就是文化和地域的差異。


好了,其實南北文化差異有很多,這裡只是說說典型的幾種,大家可以在評論區補充。


劉三缺


11.性格: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心理差異明顯,不同地區的人性格上亦有不同,這與環境頗有淵緣。北方人大多性格奔放粗擴,熱情外向;而南方人則多清秀細膩,穩重內向,善於算計。形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大腦結構或遺傳因素育什麼差別,而是生活的地理環境不同造成的。

22.飲食:北方菜口味濃一些,烈一些,南方菜淡一些,清一些。而且南方人的飲食習慣很科學,每日少量多次的進餐既避免了浪費又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但是一旦到了北方,不管烤全羊還是土豆燉排骨,先上一盆,讓你吃了上頓不想下頓。 北方人吃麵,南方人吃米。南方人認為面只能拿來做點心,永遠吃不飽。北方人則認為吃大米既奢侈,也不頂餓。主食的不同,造成了整個飲食結構以及吃法的巨大差異,北方崇尚簡樸,南方追求華美。北方飲食粗糙,而南方做工精細。八大菜系,南邊佔了絕大部分,流派紛呈,只給北邊剩下京菜、魯菜兩個系,根本不能與川菜、湘菜、粵菜等相匹敵。

南方人是鹹辣、麻辣、油辣、甜辣,北方人是幹辣、酸辣。北方人喜歡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南方人要把肉切得細細的,煨得爛爛的,炒得嫩嫩的,把酒燙得溫溫的。北方人喜歡吃餃子,餃子用醋蘸蘸就行了,一口一個。南方人喜歡吃餛飩,餛飩要湯碗、調料齊全,一口只咬半個。南方人喜歡吃蔥,北方人喜歡吃蒜;南方人吃泡菜,北方人吃鹹菜。南方人喝各種各樣的茶,北方人只喝花茶就夠了。

33>身材上:身材高大,華北,西北,東北人普遍比南方人高6—10cm 是東亞身高最高種族,也是除巴塔哥尼亞印第安人外,最高 的黃種人。

2 皮下脂肪厚,這與氣候寒冷有關。

3 膚色較淺。

4 鼻骨高,鼻翼不發達,鼻指數小。

5 顴骨位置靠近眼眶。

6 眼裂小,既小眼睛。且多單鳳眼,既單眼皮多。

7 內眼角低,外眼角高,既眼睛向上傾斜。

8 眼角內側有蒙古褶,既內側上眼皮在眼角處向下遮蓋淚腺, 而形成的褶。

9面骨寬。

10 第二期被毛(性毛)比南方人少,這是與我們的一貫印象不 同的。

11 頭指數小,所謂頭指數,既頭骨的左右寬佔前後長的比例。 北方人頭指數794,屬於中頭型,與北亞和蒙古草原上各族 相似。南方人頭指數80以上,與朝鮮81,日本84相似,屬於 短頭型。

12 唇薄。

13 骨骼輪廓模糊。

相應的,南方人具有以下特徵:

1 身材較矮。

2 皮下脂肪薄。

3 膚色深。

4 鼻骨低,鼻翼發達,鼻指數大。

5 顴骨低。

6 眼裂大,既大眼睛,且多雙眼皮。

7 內外眼角在同一水平線上。

8 只有南方人中的"北方人",和少部分人有蒙古褶。

9 面骨窄。

10 性毛比北方人發達。

11 頭指數大。

12 唇薄。

13 骨骼輪廓清晰。


標峰理論評


記得魯迅評價過南北方人的差異,好像說北方人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南方人很勤勞,這跟地理氣候有關吧。

金庸老爺子小說中動不動就說~北方苦寒之地,不知道老爺子在北方生活過沒有,其實北方固然有苦寒地,更有富庶之所…這些都是物質條件,就像人的先天體質,是塑造形格的基礎,北雄南秀不同的文化特徵就是這樣形成的…

那麼魯迅老爺子說的對不對?南方一年中幾度播種幾度豐收,氣侯適合作物生長,因此勤奮勞作多於清閒時光;東北整相反,農閒多生長收成少冬藏時間長,東北那嘎的叫"貓冬″因此便自己找活兒幹~大秧歌,二人轉等娛樂活動就這麼來的,現在抖音發視頻的也是東北人多…


瓦家118


一方山水養一方人,一方人群洋溢著一方文化。

北方因幅員遼闊、大山大河著稱,對大片土地的依戀與擁有,使得北方農耕文化有些深厚基礎與時間上的穩固性。農業、畜牧業是北方人民的主業。農耕文化與農村生活方式密不可分——宗族文化、宗族意識。千百年來,中華儒家文化在長江、黃河流域形成,就是以北方農耕文化、宗族意識為主的基礎上形成的。

南方地貌因丘陵為主,山地交錯,耕地面積遠不如北方,林業、漁業、礦業、冶金是南方主要特色。雖然種植水稻,但耕地遠不如北方。南方的“副業”促使了商業的發展、貨幣的流通、人的個性自由——商業文化、文學藝術就凸顯。詩詞歌賦、棋琴書畫、世俗娛樂,南方比北方繁榮。千百年來,中華道家文化在南方滋盛,南方的老子與莊子,與北方的孔孟,構架了中國文化的南北高峰。

南北地域、人民生活方式不同,直接造就了儒道兩家文化的特質:北方文化大氣而莊重,務實而規矩;南方文化自由而絢爛,抽象而多變。這種格局在明清以前很明顯。明代中期開始,隨著資本主義在中國萌發,商業化社會逐步發展,一直到今天的改革開放,人員自由流動,文化的相互融合,生活方式相互適應,南北文化的差異逐漸縮小。

但是中國人血液中流淌著“故園情懷”,南北人民平時走到天涯海角,最終還是習慣葉落歸根。文化多元性融合後,最終還是受地域生活習慣而保留自己的特色。再加上國家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南北文化的多樣性繼續得以保存與發揚。




譚彭劍


試著分享自己的觀點。

中國所謂南北之分有許多種定義,比如廣東人認為除它以外都為北;東北人也認為關內都為南!各地講法不同,從地理意義上來分,應以長江為界分南方北方,這也是我國冬季取暖地區的分界線(個別富有地區自行取暖不記)。或許這樣分,那些跨江的省份會不爽,不過這也是比較大眾的定義。

談到南北區別,就必須溯源向古。個人認為雖然南北地區皆為漢民族,實際上從容貌,身材,膚質,語言,飲食,生活方式,勞動技能,甚至思維能力等等方面來看,就是不同種族之人(反對勿噴)!

因為,華夏民族起源於黃河流域,同時南、北方也都有適應地理環境人種先後出現。由於氣候環境影響生存環境,所以當時南北方民族差異巨大,可以說完全不同。隨歷史變遷,漢民族不斷北上抗異,南下拓疆!經歷千年的演變和同化,漢民族分別與南北外族通婚聯誼,繁殖後代,形成了今天漢族大一統的局面!但嚴格講南北仍存有種族不同的遠祖基因也屬必然!雖然近現代仍有一些人口的遷移,但都不影響大的民族格局形成!

綜上所述!南北文化區別不是有沒有,而是包含所有方面的根本不同基因種族的區別!但我們都是中國人!華夏子孫!


黑白沙517


南方主經濟,北方主政治,南北兩方相輔相成;

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麵;

北方人唱歌,南方人唱曲,語言還有南腔還北調;

南方主要是商賈文化,南方人文儒,家族觀念濃厚;北方主要是政治文化,北方人粗獷,武力值爆表。

歷朝各代的統一,往往是從北方開始,然後由北方統一南方,而由南方統一北方的現象卻是為數極少。



九尾狐神仙


我是南方人,據我瞭解總之一句話。南方人的思維是你有他有我也要有,想盡各種方法吃盡千辛萬苦爭作上游出人頭地。當然因各種原因貧富差別也很大。北方人的思維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小富既安老婆孩子熱坑頭比什麼都好。所以說人活百歲到底哪樣好只有自己知道。


用戶3575767883535


南北方地域性的差異,自然環境的差異,生活習俗的不同等方方面面,鑄就了南北方不同的人文文化。精緻柔美,輕巧纖細,玲瓏剔透,是南方文化的一種體現。北方人粗獷、簡樸,北方民族堅強的意志、挺拔的精神、爽朗的性格,也給北方的文化注入了雄健豪邁、清新自然的格調。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南北文化的交融,這種地域性文化差異正在逐步減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