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大戶人家怎麼挑女婿?不看出身看學問,遇到進士搶著嫁

在唐代,人們結婚最看重對方的家世。如果出身於名門世族,那就絕對是婚姻市場上的香餑餑,“

家之婚姻必由於譜系”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可是到了宋朝,人們的婚姻觀念卻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血統和出身不再是決定一個人前途的關鍵因素。才華成了一個優質女婿身上最閃亮的特質。

只有多讀書,把書讀好,才能腹有詩書氣自華,受到未來老丈人的待見。

那麼怎麼才能衡量一個人是否有才華呢?當然是參加科舉考試了,只要榜上有名,相親對象那是大大的有。

說起來,才華什麼的不過是藉口而已,未來老丈人所看重的根本還是前途罷了。


宋朝的大戶人家怎麼挑女婿?不看出身看學問,遇到進士搶著嫁


這是因為在宋代,“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讀書,成為了躋身上層社會的主要途徑。

女婿靠搶,手慢無!

於是我們看到,科舉考試的佼佼者:進士,成為了婚姻市場上的搶手貨。

  • 榜下擇婿

王安石寫道:“卻憶金明池上路,紅裙爭看綠衣郎。”蘇軾也有詩云:“囊空不辦行春馬,眼眩行看擇婿車。


宋朝的大戶人家怎麼挑女婿?不看出身看學問,遇到進士搶著嫁


在宋代,到了科舉考試發榜的那天清早,達官富戶們就忙活起來了。

幹啥?當然是坐上“擇婿車”,去發榜的地方搶女婿啊。

不過即使是面對達官貴人的青睞,這些新科進士們也未必就會屈從。

傅察及第後,蔡京想把女兒嫁給他,被拒;胡寅及第後,張邦昌想把女兒嫁給他,被拒;洪皓及第後,朱勔想把女兒嫁給他,被拒;郭知運及第後,秦檜強行把女兒嫁給他,郭知運十分不開心……

最過分的當屬《宋史》中記載的馮京被捉婿一事。馮京在“登進士”後,外戚張堯佐想把女兒嫁給他,就派人把馮京拖到家裡,“束之以金帶”,強行逼他就範。即使在這種情況下,馮京依然“笑不視,力辭”。

在那之後,有人乾脆把榜下擇婿戲稱為榜下捉婿:“本朝貴人家選婿於科場年,擇過省士人,不問陰陽吉凶及其家世,謂之榜下捉婿。

  • 榜前擇婿

不過對一些清高雅士來說,榜下擇婿就顯得太過勢力了,因此他們搞出來一種叫榜前擇婿的新花樣。根據《石林燕語》記載,王曾“初就殿試”,李沆就立刻慧眼識珠,斷言:“此人今次不第,後亦當為公輔”,還高興地說:“吾得婿矣!

果然,王曾剛剛完婚就中了狀元,後來一路做官做到了宰相。

還有杜衍,原本就是個窮小子,結果被富豪相里氏相中收了做女婿,結果不久後,杜衍就“舉進士,殿試第四”,最後也是一路做到了宰相。

宋朝的大戶人家怎麼挑女婿?不看出身看學問,遇到進士搶著嫁

杜衍書法


榜前擇婿和榜下捉婿比起來那可是高級了不少,但這十分考驗老丈人識人的眼光。如果選中的女婿能夠金榜題名,那自然可以傳為佳話;但能考中的人畢竟還是少數,一旦下注失敗,那可就把女兒給搭進去了。

由於風險太大,榜前擇婿自然不如榜下擇婿來得普遍,大部分達官貴人們才不在乎這些虛名,他們的目標很明確也很務實,那就是把女兒嫁給進士!

  • 榜前約定,榜後成婚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榜前約定,榜後成婚。根據《夷堅支甲》的記載,王生“其家甚富,以錢百千與黃”,並約定“君若登第,當以息女奉箕帚。”第二年,黃“果中選,遂為王婿”。

宋朝的大戶人家怎麼挑女婿?不看出身看學問,遇到進士搶著嫁


這種擇婿方法看起來比較穩妥,但也有兩大弊端。

首先女方等不起

像前例那樣約定後很快就能金榜題名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的情況只能是屢試不第。

萬一選中的這個未來女婿不爭氣,考來考去考不中,自己的寶貝閨女要不要等他?

比如孫愈和表妹王真真就定下婚約,但前提是孫愈得“取鄉薦”。結果孫愈屢試不中,眼看王真真的年紀越來越大。她的父親只好把她許給別人。孫愈因此相思成病,吐血而亡,釀成悲劇。

其次,男方登科後容易變心。

並不是每個士子都能夠在登科後保持初心。因為一旦考中,必然多的是大戶人家上門求婚。在這種情況下,誰能保證他一定還願意遵守當初的承諾呢?

《侍兒小名錄拾遺》中記載,有一個叫王魁的書生和桂英定下婚約,並在海神廟前面立下誓言:“吾與桂英,誓不相負,若生離異,神當殛之!”

宋朝的大戶人家怎麼挑女婿?不看出身看學問,遇到進士搶著嫁

王魁負桂英


結果王魁在中了狀元后,立刻把曾經許下的誓言拋到腦後,遵從父命娶了別人。桂英得知後悲憤交加,自刎而亡了。

由此可見,榜前擇婿和榜前約定這兩種方法的風險太大,所以大多數人採用的方法還是榜下擇婿。

如何擇婿?

不過既然是“擇”,面對榜單上的一串名字,這些未來的老丈人們該怎麼挑選女婿呢?

總結起來就是八個字:多方打探,精挑細選。

宋朝的大戶人家怎麼挑女婿?不看出身看學問,遇到進士搶著嫁

對於有眼光、有主見的老人家,他們肯定一早就摸清了那些有望上榜的才子們的底細,品貌才學家世談吐什麼的一早就在小本本上記好了。到了放榜那天,對照皇榜去領人就行了。

不過對大多數人來說,要想挑選一個稱心如意的好女婿,那還是得多方考察一番的。

一種方法是求問卜者。

根據《孫公談圃》記載,晏殊的夫人就曾經向“善相”者王青求教:“為我擇一婿。”王青說:“恰有一秀才姓富,須做宰相,明年狀元及第,在興國寺下。

於是,晏殊就把富弼收做了自己的女婿,果然,後來富弼做到了宰相。

還有一種方法是向貴人求教。


宋朝的大戶人家怎麼挑女婿?不看出身看學問,遇到進士搶著嫁


這裡的貴人指的是那些見多識廣、閱人無數的名公巨人。由於這些人有“知人之明”,於是成為了人們訪婚的對象。

這裡的例子還是晏殊……根據《東軒筆錄》的記載,晏殊挑選女婿時訪問的不是王青,而是范仲淹。范仲淹給出的建議是:富弼、張方平“皆有文行,他日畢可至公輔,並可婿也

”。又說富弼“器業尤遠大”,正是在范仲淹的建議下,晏殊才選了富弼做女婿。

結語

總之,在宋朝只要能考中進士,那他的人生必將迎來鯉魚躍龍門一般的巨大變化。哪怕是位極人臣、權勢滔天的蔡京等人,也會想盡辦法去把他弄來做自己的女婿。沒辦法,在宋朝能考上進士就是這麼有前途!


宋朝的大戶人家怎麼挑女婿?不看出身看學問,遇到進士搶著嫁

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國古代科舉選士制度的先進性,相比起來宋朝,中世紀的歐洲還在處處講究家族和血脈,嚴重阻礙了社會的階層流通,難怪會在一潭死水的黑暗中沉淪上千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