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看~英國高科技牛場長啥樣?

近日,一項140萬英鎊投資的奶牛場

在英國國家公園附近建成,

其牧場主是擁有300年養殖經驗的

帕特里克•莫里斯-埃頓(Patrick Morris-Eyton)家族。

帶你看~英國高科技牛場長啥樣?

牧場主 帕特里克

該牧場於2018年8月進行擴張整修,

經過6個月的建設,

奶牛養殖基地於去年9月開始運營,

目前已有350頭奶牛。

基地建成幾個月後,

奶牛的健康情況和生育能力都有了明顯的改善。

目前奶牛平均產奶量為1.04萬升,

生產固體奶768公斤,

未來計劃將產量提高到1.2萬升,

隨後進行進一步投資建設,

使牛隻數量翻倍。

智能化設施——奶牛舒適的家

據帕特里克介紹說,從2016年起他開始從事與乳業相關行業,由於對數據工作很感興趣,他希望藉此可以進行更多牧場數字化改造項目。

“隨著我的工作逐漸深入,我開始設想牧場中可以改進升級的地方。”帕特里克說“為使牛隻數量翻倍,我們先是考慮了使用機器人的可能性,但當時奶牛已有250頭,需要的機器人數量眾多,之前的牛棚完全不能容納這些設施。”

“根據財務水平,我們最終決定建設快速通道和轉盤式擠奶廳,可達每名工人每小時可擠200頭奶牛的效率,同時還減少了每名擠奶工的工作量以及奶牛在擠奶廳停留的時間。為此我們在農場的空地上新建設施,並將幹奶牛和犢牛另置。”

帶你看~英國高科技牛場長啥樣?

新設施包括待擠廳、擠奶廳、牛奶收集罐、處理設施和保健室,這些建築都在一座72米長、25米寬的混凝土板面建築內,奶牛居住的牛棚則在另一座120米長、25米寬的開放式建築內,兩地距離約25米遠,加上當地盛行西風,更有利於通風。

新牛棚可容納350只牛,隔間之間三條主要通道,外寬5米,內寬4.5米,飼料區位於建築的兩側,由2.5米高的懸挑屋頂保護,不受雨雪天氣的影響。

其屋頂坡度為20度不是標準的17度,以便牛棚通風。屋內不設頂燈而是使用了由光傳感器控制的LED燈來照明,亮度控制在200勒克斯。這樣既減少室內溫室效應又確保了穩定的照明水平。

地面有2%的坡度方便排汙,當奶牛在擠奶廳時牛棚內便可用5米寬的伸縮臂叉裝式鏟運機清理通道中的糞汙。所有糞汙由管道進入容量為600萬加侖、離牛棚約200米的糞汙收集池。

奶牛躺臥的小隔間的床層為石灰,上面放置了由原來30mm增加至現在40mm厚的泡沫草料墊,進一步提高奶牛居住的舒適度。每天在奶牛離開牛棚擠奶時更換兩次牛臥床草料墊,每次只需10分鐘且比之前的草料用量減少了50%。

帶你看~英國高科技牛場長啥樣?

牛棚裡有16個易於清潔的不鏽鋼水槽和8個牛體刷,地板為印花混凝土,以確保牛的蹄部健康及防止摔倒,經實驗發現奶牛在印花混凝土地板上走起來更為輕鬆,同時身體更為強壯健康。

擠奶廳則選用了54位的Waikato轉盤,內設Centrus複合旋轉平臺,其重量比混凝土輕85%,且比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抗化學物質的能力,從而降低了轉檯的折舊及磨損。

從奶牛進入到離開擠奶廳,包括乳房的消毒裝置,整個擠奶過程是全自動的,且配備奶牛場管理系統,為每頭奶牛檢測並得出計算機化的管理數據。

數據化檢測——奶牛健康的依靠

在配種方面,使用高利潤長壽命指數的公牛凍精來擴大牛隻數量。為了獲得較高的產奶量及較高品質的牛奶,牧場首先對所有的犢牛進行基因檢測,每頭的檢測成本大致為30英鎊,接著使用電子奶牛測量儀,將家譜數據錄入系統並提供計算機化的管理數據。帕特里克表示:“這些措施都是為了培育健康狀況良好、各項數據指標平衡的奶牛。”

在奶牛安全健康方面,為快速檢測出奶牛乳腺炎的發生情況,擠奶廳中安裝智能檢測系統,每季度檢測一次。擠奶次數也由原來的兩次增加至三次以減輕奶牛乳房的壓力。同時在擠奶前後使用機器對乳房進行噴藥,這些措施可以使牛奶產量再增加10%-15%。目前每百頭牛患乳腺炎的病例已從8-10例降至2例。

在擠奶後,奶牛每天還要用1%福爾馬林溶液進行蹄浴,且定期進行修蹄。

目前奶牛在新的環境中已逐漸安頓適應,整體產量提高,而工人的工作時長也縮短至每天8小時。

飼餵數據分享

產奶期奶牛一天餵食兩組TMR(全混合日糧)。

在奶牛哺乳期的頭50天裡,

每天飼餵9千克17%的蛋白質15.5ME濃縮液,

犢牛飼餵7千克;

如果日產奶量達到60升,

則增加至11千克。

同時每天增加到三次的擠奶次數,

也將再增加1000升牛奶產量。

奶牛日糧配比:

粗切青貯飼料24公斤

全株小麥6.25公斤

高能量糖漿3公斤

脂肪添加劑300克

14.5%蛋白粉8公斤

犢牛日糧配比:

細切青貯飼料13.9公斤

鎮靜高能量糖漿2公斤

蛋白質粉0.5公斤

礦物質若干

(來源:《農民衛報》 翻譯整理:《乳業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