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迭代 | 愛賭博的大腦與愛學習的大腦有何不同?如何塑造?

認知迭代 | 愛賭博的大腦與愛學習的大腦有何不同?如何塑造?


導讀:為什麼你的大腦經常跑神?

為什麼愛因斯坦的大腦異於常人?

你瞭解自己的大腦嘛?

認知神經科學教授海蒂·約翰森-伯格(Heidi Johansen-Berg)在文中如此解答。


一個成年人的大腦有860億個神經元以及數萬億的連接,這是相當了不起的工程壯舉。大腦發育成熟時,它已經經歷了一段不可思議的旅程。成年人大腦的主要工作就是作為一種模式識別和歸納機器,在後臺不停運轉,理解當前正在發生的事情及其與已經存儲的記憶之間的關係。


這些記憶的唯一來源就是經驗,正因為如此,嬰兒和孩子非常適合學習,他們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無盡的好奇心。這些基礎工作一旦完成,大腦對日常生活的處理就會轉為自動模式,由潛意識來負責搞清楚當下發生的事情,決定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認知迭代 | 愛賭博的大腦與愛學習的大腦有何不同?如何塑造?


01、愛因斯坦的大腦有何不同?


一項關於大腦變化的證據來自對於人類志願者的腦成像研究,研究發現,學習新技能時,人的大腦會發生生理變化,形成新的區域來應對全新的工作。


這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可能就是埃莉諾·馬奎爾(Eleanor Maguire)對倫敦出租司機的研究。在過去的10年裡,馬奎爾通過研究發現,出租車司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記憶倫敦的交通路線,才能通過“知識測試”(the Knowledge)——測試司機對倫敦市中心320條路線、25萬條街道和2萬個地標的記憶。通過“知識測試”的司機,其大腦中負責空間記憶的後海馬體(posteriorhippocampus)會變大。


通過“知識測試”並獲得資格證書需要兩到四年的時間,而且測試本身的難度也非常大。馬奎爾發現,大腦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必須在空間記憶上投入更多的資源,這樣就會使海馬體中產生更多的腦灰質。同樣的研究表明,鑑於大腦內部有限的空間本身就已經擁擠不堪,後海馬體變大必將導致相鄰的前海馬體縮小,這一變化會使司機在特定的視覺記憶任務中表現更差。


這一方面的原理變得有些複雜起來,因此我聯繫了牛津大學功能腦成像中心負責人、認知神經科學教授海蒂·約翰森-伯格(Heidi Johansen-Berg)。這幾年來,我跟她就我所寫的各種文章進行過很多次談話,她從來不會誇大其詞,因此在我看來,她是能夠拋棄華麗辭藻的宣傳、如實陳述事實的完美人選。我請她在電話中給我講解目前我們對大腦可塑性。


掌握的情況,雖然那段時間我基本上一直麻煩她對各種文章做出評論,但她還是同意了我的請求。


約翰森-伯格告訴我,新的連接——所謂的“一起被激發的神經元,會連成一氣”——不太可能是造成大腦掃描成像中某個區域變大的原因。“這聽上去很吸引人,似乎是你在學習新事物時可能會發生的事情,但由於這些連接所佔的空間極小,核磁共振成像幾乎不太可能探測得到。”


如果讓腦灰質增加的並不是新連接,那麼是什麼呢?約翰森-伯格也想找出答案,因此她對這一領域的研究進行了梳理,隨後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綜述文章。她在文章中總結道,大腦的變化涉及很多方面,但目前還不清楚究竟是什麼導致了大腦掃描儀上顯示的某些區域變大,或者(更有可能的是)大腦的這些變化是不是各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產物。

更有趣的是,通過對愛因斯坦的大腦進行研究,人們發現在他負責抽象思維的大腦區域中,星形膠質細胞的數量多得超乎想象。因此,星形膠質細胞也許不能像神經元那樣有著閃電般的傳輸速度,但它們卻能夠幫助我們進行思考。或者如低調的約翰森-伯格所言,“我們越來越多地意識到自己錯過了關於星形膠質細胞的一些重要信息”。


認知迭代 | 愛賭博的大腦與愛學習的大腦有何不同?如何塑造?


02、大腦可以改變嗎?


動物研究表明,在星形膠質細胞忙於執行自身功能的同時,將它們與神經元相連的血管也會產生新的分支。當大腦的某一區域努力運轉時,更多的血液就意味著更多能量、氧氣和保持活躍細胞高效運轉所需的其他物質。作為對大腦變化的一種解釋,雖然新的血管聽起來沒有像新的神經元和新的連接那樣令人激動,但血管大約佔到腦灰質的5%,如果血管不斷擴展,那麼很可能就會形成足以在掃描圖像中觀察到的變化。若真如此,那麼人們口中的“重塑大腦回路”可能更像是“重新修繕管道”。


腦白質是大腦中連接不同區域的長距離連線,其連接的大腦區域可能相距幾釐米之遠。幾乎你所做的任何思考都需要來自多個腦區的輸入,因此不同區域之間的連接程度和長距離連接之間的電信號傳播速度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大腦處理信息的效率。

而我們自身的不良習慣,如過量飲食或從賭博中獲得快感,可能會造成一些毫無用處的連接方式。


腦白質因其表面覆蓋白色的脂肪髓磷脂(myelin)而得名,這些脂肪覆蓋在神經元軸突表面,使其與外界絕緣,同時使電信號以10倍的速度沿軸突傳遞。當我們重複某些想法和行為時,更多的電流就會通過神經元,大腦就會從正常速度的連接升級為超快速連接。


更多細節可以通過以下這種方式來表述:電流活動會刺激“穀氨酸”(glutamate)的釋放,這會吸引少突膠質細胞(oligodendrocyte),這些細胞開始運作,從而形成由神經元細胞膜構成的脂肪絕緣螺旋。某些大腦回路中活動的增加也會使得神經元連線變得更長、更密集或擁有更厚的脂肪層。


03、先告訴自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然後再做你該做的事!


一旦神經元軸突上覆蓋了髓磷脂,這個額外附加的絕緣層就會抑制神經元的分支,保護傳遞信息的“高速公路”不被分流或減速。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惡習難改”的原因之一。


現在看來,那些心懷壯志想要擁有全新大腦的人,最好還是一次只選擇一種技能,然後專注於此。目前我們並沒有發現能夠像慢跑鍛鍊身體一樣作用於大腦的活動,甚至有可能根本不存在類似的活動,於是,這就又回到了我關於改變大腦的第一個結論:選擇自己想要改善的方面。那麼!可以先告訴自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然後再做你該做的事!


幸運的是,我所選擇改善的每一個方面都有大量的神經科學家和心理學家在研究這些技能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表現。相較於“變得更聰明”的理想情況,我選擇了一些更為具體的技能,因此也至少有機會在各個特定領域得到提升,不過具體會有哪些改進還有待觀察。我不清楚倫敦出租車司機到了紐約是不是比一般人導航能力更強,也不知道他們大腦中豐富的空間知識是不是僅限於倫敦街區。再比如,如果我在面對突然降臨的災難時能夠控制自己的恐懼,那是不是也能讓其他情緒消失?


更重要的問題是:花這麼大功夫改變自己的大腦是否值得——仍然需要等待時間來解答。正如一位神經學家看到我列出的目標清單時所評論的那樣:“到最後,你要麼變成女超人,要麼變成一團糨糊……”那麼您想擺脫自己的缺陷嗎?您想改變大腦嗎?您想改變嗎?心動不如行動!如果想,那麼就找出具體方式每日堅持吧!


認知迭代 | 愛賭博的大腦與愛學習的大腦有何不同?如何塑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