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米高管和華為高管畫風完全不一樣?

F婦女之友的爹


你好,我來回答下本行業問題。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實際上小米高管也不完全都像盧偉冰一樣張牙舞爪哈,像林斌、洪鋒王川等都是比較低調務實的。其實早期雷軍也很溫和,可能是被盧偉冰帶跑偏了吧,只不過由於盧偉冰搶戲能力太強了,再加上雷軍最近又把聯想前“萬磁王”常程給挖了過來,所以給大家一種雷軍要跟華為“拼命互撕”的感覺。

雷軍和餘承東的“蜜月期”

常關注手機圈的朋友可能知道,早年間雷軍和餘承東還有過一段“商業互吹”的蜜月期。那是12、13年左右,小米剛發家,華為還沒開啟CBG戰略,當時的國產手機仍然被三星、蘋果、HTC等霸佔著,作為後來者,小米和華為進行抱團取暖也是無奈之舉。什麼時候開始發生變化的呢?恐怕是從14年8月華為發佈了一戰成名的Mate7之後,小米突然發現,華為的工業設計和供應鏈能力原來這麼強,從那以後,恐怕雷軍心裡又起了刺了。

大家再看看這張2017年的合照,那時雙方在公開場合還能有說有笑,不至於撕破臉,但是多少還是有點強顏歡笑的意思,那時候華為剛發佈了Mate10系列,短短几個月銷量破千萬,在高端領域正式站住腳跟。而小米呢,已經有疲軟之勢,再加上OPPO、ViVO的窮追猛打,實在是有點招架不住了。到了近兩年,則畫風突變,主要原因,就是盧偉冰的加入。綜合以上,我認為兩家高管畫風不同的原因有三。

兩家高管畫風不同主要有三個原因

(1)小米是開放型公司,允許粗放型公關

盧偉冰做過很多打臉的事,實際上也給小米招了很多黑,比如貶低華為智慧屏是噱頭引發全網拆機,引發小米從做工、用料、用戶體驗全面被碾壓。但是即便如此,雷軍也從來不制止,這是因為小米公司本身屬性是互聯網基因,玩飢餓營銷起家的人,不說點驚天動地的話,反而覺得不那麼得勁。所以說,盧偉冰天性,是對小米的胃口的。這也是為什麼雷軍會挖常程來小米,他心裡想的是:從此左盧右常,小米稱王!

(2)小米也是被逼的

18年左右,小米被擠出了中國銷量前三名,這讓雷軍徹底慌了。高端市場沒打下來,低端市場又被OV榮耀給搶了去,雷軍肯定想了很久,他心裡肯定也很苦,因為最重要的芯片不會造,這樣就在國人口碑上永遠低華為一個檔次。最終還是隻有祭出大招:太極拳,你來我檔,你去我貼,緊緊的咬住大哥華為,就不會掉隊,給消費者一個心理暗示:小米,跟華為是一個擋位的。

(3)華為的公司文化不允許高管太張揚

我在華為做過六年研發,深知華為企業文化之特點,華為低調的作風是不會允許一個滿嘴跑火車的人做高管的,估計在發佈會上懟一下蘋果、三星,就已經是餘承東的極限了,再狠的話,他說不出來,也不會說,《一代宗師》有句臺詞說的好“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最重要的是,華為清楚自己的優勢,芯片在手,華為已經勝了半手,沒必要對對手下死手。

任正非內部有過講話,不要把對手逼死了,逼死了對手,你也活不了。這也是為什麼中興受到美國製裁後,華為立即停掉了對中興的所有官司和索賠,因為華為考慮的,是更長遠的利益。


結束語

由於本人在華為工作過,可能言語上有偏袒華為之處,請大家海涵,但以上文字確實是我一氣呵成,有種直抒胸臆的感覺,謝謝。


科技民兵


先不說哪家公司厲害,哪家公司技術更硬,也不說誰對誰不對,更不說到底是誰在罵誰,假如,我說假如啊,自認為是什麼粉什麼粉的相應的站了隊之後開始吵過去吵過來,掙的面紅脖子粗,其實雷軍正跟餘承東喝著茶聊著天說,你看這些傻子!


我的小梔梔呀


格局不一樣。

華為格局比小米高兩個緯度。

小米做手機賺錢嗎?

答案是不賺錢。

小米財報顯示小米真正盈利點是小米智能家居,手機只是抓流量,掙吆喝,別小看這個吆喝,在現在這個時代是非常值錢的。

所以我們經常聽到小米發言人,自雷軍往下都是要打敗哪一款競品,強拉關係,製造營銷力。

這是沒有核心競爭力企業的常見玩法。

內部打架,格局太小。

華為恰恰相反,核心業務是領先世界的通信,手機甚至不是核心業務。

從任總往下管理層競爭的是國際市場,面對的是獨一份的對手,做的是未來五年的生意。

所以產品厚重,營銷紮實。

大家格局不同,畫風當然不同。




產品經理李科


文化底蘊不同

華為:不僅有著被人熟知的“狼性文化”,還有自己的海思麒麟芯片,這一點上就好過國內其他手機品牌,但是華為手機經歷了多年的積累,也走上了品牌溢價的道路。

以前“沒錢”買華為,現在“沒錢”買華為,這句玩笑,卻也蘊含著我們不得不接受的事實。

小米:出生在了最好的時代,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早早的佈局AIoT,一直追求性價比,和粉絲交朋友,作為目前國內最具挑戰性的手機品牌,已經成長為最年輕的世界500強公司,而且用時最短。

華為有品牌溢價,小米有爭強好勝的心,通往高端旗艦的路只有先在華為指定的賽場上擊敗華為才能順利進軍高端市場!


IT達人榜


對於發生這樣的現象很正常,畢竟為了發展生存,不得不這樣做;小米的雷軍,曾經和黃章在網上也不是有一段說法,說雷軍早期是找了黃章合作,一起聯合打造魅族,但是並未想過雷軍會出去,但是最後雷軍還是出去了,和幾個人歃血為盟,喝了一碗小米粥來說創立了小米科技!

小米一直來到2016年之前都還是很佔上風的,在智能手機領域從2013年到2016年很是風光,而且在互聯網上的運營營銷方面很佔優勢,而且還推出了一本口碑營銷的書籍,對於小米的發展口號一直來也是以“為發燒而生”,在硬件領域價格壓得很低,而且也深受喜歡,但是後來隨著智能手機出現越來越多,小米也暴露出來了一些問題,例如為發燒而生的,發燒真的是很燙的問題、各大廠商都開始做特色手機,vivo主打HiFi音質、oppo主打拍照,華為來了一把王炸,學小米的營銷模式,而且還有所超越,和徠卡進行合作打造了獨特的影像系統在高端手機市場贏得了一席之地,而且也推出了榮耀對標小米更加明顯,而且學小米營銷模式更加極致!

而且華為還增加了自主化芯片技術,也讓華為的成為中國的民族品牌,很多人因為用華為而榮耀!華為一直重視技術,所以高管經常掛在嘴邊是技術人員、理工男等口號,讓人們看到了原來華為的技術產品很硬核,價格高也能接受!

小米也不得不著急起來了,曾經2017年一度連oppo和vivo都不如,所以需要併發力量,所以2019年開年,雷軍以“不服就幹,生死看淡”口號來討伐華為和榮耀,認為榮耀和華為很極端的詆譭小米,特別是在實體店方法無所不及……當然具體事實是怎樣的,我們不得而知,這就像當年劉邦起義還要編造一個斬蛇的傳說。接著就請到了互聯網公關能力特別強的盧偉冰加入小米,助力小米打仗、發展紅米品牌!這一來就一發不可收拾,各種懟榮耀快充技術不行、LCD屏幕不行、保時捷款的華為mate系列就是買了一個貼標等等話題!

而在2020年5G時代來臨,為宣傳小米10pro,剛加入的原聯想手機負責人常程、原金立手機負責人盧偉冰、和雷軍形成了鐵人鐵三角陣容,為了宣傳小米10系列手機,各種踩踏華為,說成功進軍高端手機市場!的確為小米獲得了很多話題量,而且同時也為華為帶動了很多話題,這一點也是無可厚非的!

這一路走來,的確小米更多是為了營銷而營銷,特意找賣點很到位,而且高管都是營銷大軍,為了實現營銷、實現賣點不斷的科普、不斷的對比VS,而華為方面更多是內憂外患,的確也並沒有太多心思去面對這些,所以也有華為的管理層,但是非高管,其實是榮耀的一個小的負責人在不斷髮生,而華為則是打造很多產品需要在今年挽救國外的市場,因為GMS因素,華為無法取得好的銷量,所以華為研究了HMS,所以華為接下來要走的路很長,而且面臨的強敵不僅僅是國內小米以及其他的國產品牌,也需要面臨三星和蘋果,同時也需要面臨美國方面打壓,導致谷歌等系列公司的合作問題,所以估計也真的沒有心思去和小米去怎麼怎麼樣。當然華為等下一個階段有所喘息,到底會有怎樣的動作,這個也是蠻期待的,對此你是怎麼看的,歡迎關注我創業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創業者李孟


個人感覺就是他們兩風格截然不同,完全相反。雷軍是互聯網巨頭,從武漢大學畢業到金山擔任總經理,而後又成為中國最出名的天使投資人之一,投資過20多家非常有名的公司,其中很遺憾沒有投資阿里巴巴。41歲創辦小米,利用短短几年時間讓小米躋身千億俱樂部,這可以說跟他對於互聯網有敏銳的觀察力有關,業內公認的營銷大師。而且雷軍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勤奮的優良品質,確實值得我們年輕人學習。

任正非是通訊巨頭,他可以說在我們中國是最受尊敬的企業家之一,43歲創立華為,不經常出現在媒體前,為人很低調,時代週刊給他評論“一個為觀念而戰鬥的硬漢”,被評為世界最影響力的十大華商人物。

而作為兩個公司的創始人,兩家都走向了世界,並且都很有名氣。任正非把華為做到了全球第一供應商,並且主攻高端區。雷軍則做到了中低端第一,主攻中低端。從一開始創業,華為默默無聞,小米高調出場,無疑是兩個不同的性格觀念。

說是營銷也好,性格也罷,只要兩家公司惠及國家和百姓,那麼才是真正的中國品牌。





機械族


論網絡營銷,誰能比過小米,雷軍在互聯網經營多年,無論人脈,方法以及實力,是國內其他廠商無法比較的,小米新品快發佈,攻擊其他廠商特別是華為的聲浪就是鋪天蓋地,這個就是小米厲害的地方,小米依賴網絡營銷前幾年確實也做到了國內第一。

華為手機是老的國內手機廠商轉型成功範例,學習能力很強,以前小米特別厲害的時候,中華互聯都在學習小米,最後只有華為轉型最成功,主要原因是華為不僅僅有互聯網營銷,也有自己核心技術,特別是芯片,並且最關鍵的是在其他手機不穩定的時候(開始Android不穩定),華為做到非常穩定,產生了很好的口碑,也得到了很多粉絲,在互聯網上很多民眾自願做海軍或者自來水就是這個原因。

現在,華為因為前期積累的粉絲也經常對小米攻擊華為的帖子發聲,導致互聯網很熱鬧,現在小米缺熱度,經常慫華為,這樣也讓花粉更加支持華為,因此經常可以看到小米科普以及花粉的飯科普,這兩家實際都得到流量,都收益


almighty1982


自從2019年初,小米將紅米獨立出去,小米眾多高管就在網上開啟了“嘴遁”的模式,華為通常置之不理,很多人都不理解小米的高管為何與華為高管的畫風完全不一樣,下面我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小米高管為何一直追著華為不放

這要從榮耀說起,華為當時為了衝擊高端市場,成立了榮耀這個子品牌,華為的的競爭對手就是蘋果、三星,榮耀的對手就是國內的手機廠商。榮耀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已經超過了小米。

小米這時就不樂意了,於是就學習華為當年的戰略,在2019年初將紅米獨立了出去,小米衝擊高端市場,紅米對付國內的榮耀。華為又是國內手機廠商裡面唯一可以在高端領域站住腳的手機廠商,所以小米就把華為當作目標,紅米就把榮耀當作目標,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無形之中把小米提升了一個檔次,把華為拉低了一個檔次。


為什麼兩家公司高管的畫風不一樣呢?

小米與華為的定位不一樣,華為是一家科技公司,小米是一家營銷公司。華為只需要大量投入研發,精心的搞科研,用實力說話。而小米不像華為手機背靠整個華為集團,不像vivo與oppo擁有完備的產業鏈,又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必須靠營銷,而高管直接在網上以發微博的方式進行營銷,是效果最好,成本最低的一種方式。

華為的企業文化不允許這樣做

華為的企業文化也註定華為的高管不可以隨便說大話,當時餘承東為了宣傳華為手機,在公眾場合“立下很多的目標”,雖然都已經實現了,但是華為看來,這時無法實現的,當時公司內部對餘承東的爭議非常的大,最終在任正非的堅持之下,餘承東才沒被開除,餘承東也用實力說服了公司其他的高管。

華為企業文化的不同還體現在任用人才的上,小米經常會出現某公司的高管跳槽到小米,然後在小米任職一個比較好的職位。這種現象在華為是不會出現的,華為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如果想在華為做一名高管,無論你實力多麼強大,必須從華為的基層做起,一步步的升到比較高的職位,不能有“空降”的這種現象。


叫獸科技說


我個人覺得小米華為兩家高管在營銷上,風格大同小異吧,都是雷厲風行的類型,具體可以給你總結一下“小米華為高管恩怨錄”瞭解一下?


不知道從哪年起,華為和小米,不小心成了同行,雖然華為入行更早,但小米顯然比華為更快地找到了市場的感覺。那幾年小米的成功讓華為手機的的失敗更顯不堪,2012年底,餘承東從任正非手上領到的是“從零起飛獎”。


由此,華為放下身段,向小米看齊,學習小米的渠道建設,學習小米的網絡營銷。雷軍也深知華為的厲害,雖然在市場上不免產生一些磕磕碰碰,但總歸對對手心懷敬佩,有幾分恩怨,並伴隨幾分快意。



但自從小米來了一個盧偉冰,幾乎天天在向華為開炮,懟得華為,除了勝利,已無路可走。


01故事開始故事是從一臺手機開始的:2月13日,小米發佈了最新旗艦手機小米10/10Pro。


而在發佈會之外,小米高管和華為高管兩方則在微博輿論場上對壘,一度讓手機數碼圈形成了一波站隊風波,無論是普通的吃瓜群眾還是粉絲,甚至是微博大V都未能免俗。這件事迅速由手機行業開始向全網擴散,在各大社交平臺上引發了很多爭討。比如盧偉冰最著名的一戰是“嗡嗡嗡”,是調侃華為手機震動馬達太差,甚至成為網絡流行詞。



更早之前,盧偉冰科普華為榮耀手機充電器只有十瓦功率,大幅度落後於競品。被網友冠以盧十瓦的綽號。華為一方也是不甘示弱,小米10系列搭載的更高像素的攝像頭、更快的閃存,被華為說是“用戶感知不強”、“方向錯了”等等。


也成為手機行業的年度熱詞。最近網傳老羅(羅永浩)也要加入小米!面對兩個懟王,不知道華為受不受得了。不過,羅永浩是誰都懟,只要是自己看不慣的就懟。相比較,盧偉冰則目標清晰,緊咬不放,就抓住華為榮耀說事。


02華為餘承東

03小米盧偉冰


科技資訊臺


您好。

首先,我是一個花粉。其次,歡迎大家討論不同意見。最後,一個企業都會有黑點,請大家不要只抓著一個黑點一直琢磨。

我認為現在小米的高管的言論只是營銷的一種方式,歸根結底是沒有能讓自己自豪的科技硬實力,但是這不代表小米手機是沒有技術的,只是技術有差距,又不像OV那樣,主要銷售渠道是線下。因此為了擴大網上的聲量,擁有一定的話語權,而強行碰瓷。可以假想一下,如果小米不發聲,你會注意到他嗎?雖然這種方式很不好,也不建議別人學習,但是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

小米一開始的起點是性價比,這個只是一個市場定位而已,別的廠家發現有利可圖,沒有原因不去摻一腳,因此會搶佔一些本來小米的市場。這沒辦法,市場就在哪,也沒有限制。

最後,小米是一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更注重的是聲量和股價,這些會為他帶來利益,也是不得不如此。公司一旦上市,就慢慢會變得身不由己。

華為這家企業我想不用我多說了,從一開始就注重研發,可以說崛起是必然的,量變質變理論嗎。只是因為美國打壓讓這件事提前到來而已。

不過,技術公司,還是應該技術為基準。想讓消費者買你的產品,沒別的,你的產品讓他們喜歡,並且買了之後有保障,這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