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虛假的傳承相比,真實更能抓住人心

歷史,是對人類社會進程的記敘。學習歷史是為自鑑,是為認識過去、認識自己、認識國家和民族。

大明劫|與虛假的傳承相比,真實更能抓住人心

當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認識的歷史其實並不是歷史,而是被別人改編過的故事,你將作何感想?你會不會感覺被欺騙和憤怒?面對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的改編,面對被改得一塌糊塗卻被廣泛傳播的歷史,面對兩眼發直、津津有味的看著神劇的孩子被錯誤引導臉上依舊笑嘻嘻。你是否會感到惶惶不安?

面對人們一邊用宣揚最基本最純真的美——保護最後一塊淨土,孩童的內心——來美化自己,一邊又利用歪曲過的不真實的美來愉悅孩童、愚弄世人。你是否也曾為之心痛?

分享歷史文化,應該求真,“真”應該被作為分享歷史的靈魂和核心被重視。

分享歷史的目的是為了向別人傳播歷史,傳播歷史的選擇應該是原汁原味,你可以選擇語言,你可以選擇形式,你還可以選擇體裁……你可以選擇的東西很多,但你不可以選擇篡改,任何的篡改都是對歷史的不尊重,這是原則。

大明劫|與虛假的傳承相比,真實更能抓住人心

引用最基本的便是尊重,尊重原創,尊重歷史。如果連尊重歷史都做不到的話,談何分享歷史。

唐人杜牧曾發出“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的大聲疾呼。是他對人們不重視歷史,不尊重歷史,不分析歷史所表現的痛心。“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是唐宗李世民對事、對史、對人的評定。毛澤東主席曾撰寫《丟掉幻想,準備鬥爭》《別了,司徒雷登》《為什麼要討論白皮書?》《“友誼”,還是侵略?》《唯心歷史觀的破產》等文章批判歷史虛無主義。

大明劫|與虛假的傳承相比,真實更能抓住人心

翻開歷史的畫卷,真正的歷史從來不曾被遺忘。得益於此,瞭解歷史和傳播歷史的人也與日俱增。人多口雜,三人成虎。時間久了,分歧越演越烈,與真實歷史大相徑庭,謊言和史實沒有分久必合、返璞歸真,反而有分庭抗禮之勢。

近些年,改編之風盛行,為了炒IP不遺餘力。不尊重文化、不尊重歷史的行為屢禁不止,經久不衰。有的明明已經對史實做了修改,卻依舊用歷史熱點作為引誘人們圍觀的噱頭。這樣的行為如此可恨,就像把一坨牛糞被裝進蛋糕盒在櫥窗裡被吆喝售賣一樣令人咬牙切齒。比起這個,有的人為了圓滿,對史料稍加修飾顯得就沒有那麼面目可憎了。比如把一個史實和另一個史實用一種微妙的關係結合在一起,而原來這本來是沒有多大關係甚至是毫無關係的獨立的史實。

就像電影《大明劫》裡的一樣。不可否認,其是一部優秀的電影。很能激發人們的愛國情懷,其就在一定程度上對歷史進行了改編。今天我們來看看這部優秀電影對歷史的改編。

來自大明劫的一些改編——不是開始,不是結束,只是剛好

在大明劫中。孫傳庭和吳有性這兩個人物是關鍵,是故事圓滿必須要有的角色。所以電影對其進行了改編,從電影的角度來說,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改編就是改編。改編就不能被當做真實的歷史材料加以學習銘記。除非深挖是為了瞭解真像而不是將錯就錯,以錯為史。只有以真實材料為基礎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歷史不容磨礪兩可。

1642年,大明崇禎15年,全國瘟疫橫行,十戶九死。全國籠罩瘟疫的恐怖陰影下。同時,明朝江山內憂外患,外有李自成攻打開封,內有全國瘟疫橫行。崇禎皇帝萬不得已將關在死牢內的孫傳庭將軍釋放出來,帶兵攻打李自成。

可是全國瘟疫橫行,身強力壯的士兵紛紛病倒,幾天就不治身亡。軍營裡面的運屍車一趟一趟的將將士們的屍體運走。江湖遊醫吳又可臨危受命,大膽提出對《傷寒論》的質疑,提出自創一套的祛病方法,創立《瘟疫論》。大明江山的腐朽已到了不可醫治的程度,即使有再好的將領,再醫術高明的醫生也無法挽回大明朝的去勢!大明劫,劫數難逃!

事實上,大明劫是尊重歷史的,影片也是優秀的,但其做了許多改編

。大明劫,並不是改編的開始,更不是改編的結束,只是當下適逢大疫,而我剛好遇到。所以以其為例,說了說我的看法。

大明劫|與虛假的傳承相比,真實更能抓住人心

  • 關於孫傳庭的形象

歷史上孫傳庭是一個正直文人、儒雅將軍的形象,但劇中的孫傳庭給人傳達了一種嗜殺無度的形象。

  • 關於伏殺賀人龍

明史記載:帝大怒,欲誅之,慮其為變,姑奪職,戴罪視事。及孫傳庭督師陝西,帝授以意。


巡撫不用命,立解其兵柄,簡一監司代之;總兵不用命,立奪其帥印,簡一副將代之;監司、副將以下,悉以尚方劍從事。


賀人龍被伏殺之時頭銜為援剿總兵,這一點歷史是有記載的。劇中,孫傳庭到任,設下計謀,召集眾將開會,會上伏殺賀人龍,會外誘殺其黨羽。這是有違史實的,雖然孫傳庭有密令,但這已經超出了密令規定的範疇,也超出了孫傳庭的權力範疇,其不具備律令允許的殺人條件。

  • 關於私佔屯田,殺盡鄉紳

歷史上孫傳庭的屯田事件中並沒有殺人。更不用說斬殺鄉紳43家之眾了。

  • 關於吳又可孫傳庭潼關相遇

孫傳庭,吳又可雖然是同一時代的人。但並沒有證據證明二者在潼關有過相遇,也沒有相關記載表示二人有過交集,同時也沒有史料表明吳又可去陝治療過瘟疫更別說軍營之中了。

  • 關於出戰次數

崇禎十五年(1642),明陝西三邊總督孫傳庭率軍出潼關,入河南。李自成西行迎擊,戰於郟縣。官軍大敗,副將孫枝秀等被擊斃,士卒傷亡數千,孫傳庭率軍退回陝西。

史載:“是役也,天大雨,糧不至,士卒採青柿以食,凍且餒,故大敗。豫人所謂柿園之役也。


中國明崇禎十六年(1643),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與明軍主力在汝州(今河南汝州、郟縣一帶)地區進行的一次決戰。


孫傳庭出獄後,打了兩場戰役。一次是轉折之戰,一次是覆滅之戰。劇中基本合二為一,沒有表現出這兩場戰役才是明朝劫難的真實寫照,這與真實歷史是有出入的。

大明劫|與虛假的傳承相比,真實更能抓住人心

在歷史影片領域,像大明劫這樣的基本以史實為基礎的影片是很少的,因此這讓大明劫在歷史影片中獲得一席尊重歷史的地位的同時沒人會去否認其是一部優秀的歷史影片。但即便是如此以還原歷史真像為創作源泉的佳作也避免不了為了藝術需求和故事完整性而對真實歷史進行適當的改編。那麼那些以商業片呢?同樣的體裁,不同的結果,除了票房和小生。誰還會去關注背後的故事?

也許我們是時候思考一下怎麼面對氾濫的改編這個問題了,是時候還給歷史一個真相,也留給求知者一個真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