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內向,幹過普工,做過銷售,碼過代碼,最後確定了自己的方向

圖/網絡

“小時候不喜歡叫人,看到熟人,都想悄悄繞過去;

家人總是告訴自己性格要外向點,看看那個誰誰誰誰誰,嘴巴多甜,多討人喜歡啊;

與陌生人接觸會有不適感,說話會臉紅;

不會拒絕別人,別人說話,裝作很認真聽的樣子,結果別人越說越有味,但自己卻沉浸在自我世界中,一句也沒聽進去。”

朋友小李就是這樣的人:性格內向,幹過普工,做過銷售,碼過代碼,沒有一種工作覺得是適合自己的。

性格內向,幹過普工,做過銷售,碼過代碼,最後確定了自己的方向

  • 2011年,他最先是找了份普工:底薪1800+,其餘靠加班,月休四天,一個月3千多的樣子。

在廠房附近與朋友合租了間單人間,每天七點多起床,洗刷。去廠裡的路上,順手買份2塊錢的炒粉或包子,打卡,上班。

廠里加班是常態,碰到交貨期緊,加班到晚上十一、二點也是常有的事,有時甚至會通宵,日復一日。

做普工的特點就是基本不用動腦,不用想事,也不用說什麼話,像臺機械一樣,幹了4個多月,滿眼血絲,上班也會累的睡覺,但練就了人在睡覺,手在工作的本領。

用進廢退,長時間不用腦,思維就會慢慢變得僵化。長久下去,想想就可怕,便辭職了。

  • 聽說銷售掙錢快,不久找了一個電話銷售工作。

剛進去精神抖擻,雖然跟客戶說不了幾句話,電話就被掛了。

但貴在努力,別人一天打100個電話,他就打200個,工作兩個月也簽了一些單。

銷售能說會道很重要,但真誠更重要。

時間久了,心中總有過不去的坎:賣出去的產品是幫客戶掙錢的,客戶之所以買你的,是因為信任你。但買了公司產品的客戶,大部分都掙不到錢。久而久之,就有了種在欺騙別人的感覺。

內向性格的人向內獲取能量,而外向性格的人從外部世界獲取能量。

銷售每天要說大量的話,小李慢慢感覺自己的能量被偷空,還是辭職了。

  • 後來聽說程序員這個崗位挺火的,工資高,還可以沉浸在自己編程的世界裡,想想也許適合自己。

便開啟了瘋狂的學習模式,自學半年,眼睛度數增加了200度。

最後在一家國內500強公司熟人內推下,進入到了公司實習。

程序員的工作很枯燥--是真的。每天一開始工作,就對著幾個電腦畫面,改來改去,做了半年開始出現肩周疼痛等症狀,久坐不適,為了身體,再次辭職了。

通過以上工作嘗試,最後他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一個需要適度動腦;做事坦蕩,心中無愧;有一定活動空間,環境安靜的工作。

最終,小李進了一家國企,工作幾年,還算滿意。

有人說,選擇工作:先看行業,再看領導,最後看自己愛好。

但,也許,不受限制,符合自己的本心才是最好的。

我們總感覺生活中好像內向的人很少,但有研究表明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內向的。這個世界總是過於誇大了外向的好處,使得部分內向者或假裝外向,或更深地隱藏了自己。

羅永浩說:外向的人也許會左右這個世界,但是內向的人才會創造世界。

你覺得內向性格的人適合什麼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