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內向,不會和別人聊天,29歲還沒有對象,要不要改變?

性格內向,不會和別人聊天,29歲還沒有對象,這樣子的我,要不要改變?

我將懊惱暗藏於心,一味地掩蓋自己的憂鬱和敏感,竭力偽裝成純真無邪的樂天派,逐漸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滑稽逗樂的怪胎。”這是《人間失格》一書中的一句話。

書中的男主人公大庭葉藏就是一個從小內向的男孩。雖出身於貴族家庭,容貌清秀,但他總是對周遭的人與事充滿了焦慮和不安。不善言語,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於別人的請求,也不懂得拒絕。一聽到別人對自己的否定,恐慌就會像一頭野獸般襲來。

性格內向,不會和別人聊天,29歲還沒有對象,要不要改變?

缺乏安全感的阿葉,開始出入在喧鬧的人群,以此驅散自身的不快樂因子。但現實並不如他意,在一片喧鬧中,他反而越發不知所措。

外向的人特別擅於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寄託在熱鬧的外界,對於內向的人來說卻難以從人群中獲取快樂。

他們更害怕被別人關注的。

擔心別人覺得自己不好,怕別人看出自己的情緒波動,怕別人出於禮貌的關心,也怕自己傷害到別人。

這個世界對內向的人又很不友好,因為內向的人總是缺乏拒絕的能力。

比如被父親叫去說話的時候,當一大家子的目光放在阿葉的身上的時候,阿葉立馬開始偽裝自己。通過扮演丑角取悅長輩,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表面上看起來跟普通人一樣,詼諧幽默,但阿葉心裡最明白,他並不想做被人圍觀的小丑。他這樣做,只是沒有辦法拒絕而不得已採用的辦法。

性格內向,不會和別人聊天,29歲還沒有對象,要不要改變?

直到我讀了《內向心理學》這本書,我開始改變了看法!

本書作者西爾維亞•洛肯博士也是一個安靜的內向者,說話總是細聲細語,但她卻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知名的性格諮詢師,登上《明鏡週刊》封面故事,還榮獲了德國2012年度最佳演說者的殊榮。對於一個內向者而言,她取得的成績讓人欽佩。

洛肯博士發現,由於內向者的優勢通常表現得低調安靜,所以常常被忽略,其實它們可以在溝通中發揮巨大的影響力。這本書《內向心理學》我覺得特別實用,書中有理論有事例,不需要改變性格,只需要看到自己,認識自己,其實內向的你有你自己的風采可以展示,跟隨作者一起輕鬆安靜的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吧!

向是一種獎賞,內向是一張通往格外充實的人生通行證。

性格內向,不會和別人聊天,29歲還沒有對象,要不要改變?

01 內向—外向曲線——活出安靜美好人生

接觸這本書以前,我自認為自己是個極其外向的人。對於自己內在的一些內向心理是不屑和不接納的,碰到這個書,碰到了“內向—外向曲線”打破了我的認知。

內向—外向曲線是指:內向和外向分別是曲線的兩個端,而事實上每個人都具備內向外向的特質,並擁有經過轉換的空間,從而找到自己的舒服區。

性格內向,不會和別人聊天,29歲還沒有對象,要不要改變?

內向的人更多的需要獨處來獲得能量,從內到外。外向的人需要與他人互動來汲取能量,從外到內。

Action:我們可以找到自己在內向—外向曲線上的舒適區,找到自己與他人相處時,我們自己可以承受的外來刺激的適量範圍,處在這個區段,不僅讓自己感到最舒服自在,而且更加能有益於能量的利用和激發。

02 看到優勢——安靜發揮影響力

性格內向,不會和別人聊天,29歲還沒有對象,要不要改變?

以上是本書列舉的內向者的優勢,當然並不是內向者的專利,也並不僅僅是這些,更多的優勢等待我們去挖掘,作者這裡也只是拋磚引玉的作用。同樣我也相信每個讀書的人我們收穫的點也不一樣。

Action:找出自己的優勢與需求,充分發揮優勢,為自己的需求制定應對策略。在安靜中尋找力量,發揮影響力。

03 看到障礙——障礙是需求的引路人

障礙是需求的引路人,這個觀點於我而言是個新知。以前從未這樣子想過,讀到這裡的時候心裡有種開闊感,特別棒!

性格內向,不會和別人聊天,29歲還沒有對象,要不要改變?

就是因為存在障礙,這就是一次機會的化身。就像我準備畢業論文一樣,每次自己遇到障礙,調程序的過程就是各個擊破障礙的過程,每一次克服障礙的過程,就都是一個小進步。

同時也警惕自己對於自己的優勢部分,也要小心。對於自己遇到的障礙也要覺察,是否其中有機會呢。這就是事物兩面性帶給我的更多思考。

Action:勇敢為內向者代言,積極向外曏者學習,如果值得的話不妨短暫離開舒適區,邁向曲線的另一端。

以上只是我自己簡單整理的三點,書中還有詳細的事例+理論+實踐,手把手讓一個內向的人發揮自己的影響力,作為外向的我,讀完之後依然可以借鑑和使用,還能和周圍內向的家人朋友相處。所以親愛的你,不要再為自己是內向的人而害羞,你可以敞開自己,為內向者發聲,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做,你可以打開這本書,跟隨作者一起安靜的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The end—

作者簡介◇Amy:神奇感恩日記創始人。左手帶娃,右手記錄。堅持手寫讀書筆記,用筆尖傳遞內心的溫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