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哪些皇帝的廟號,一看就很有故事?

陸祖訥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這裡是吟風社,薈聚文史愛好者,致力於持續輸出文化、歷史等領域優質內容。

廟號是古代中華文化圈祭祀供奉先代君主所立廟的稱號。

古代君主死後,後世會建立專屬的“個人廟”來祭祀,但幾代之後,需要毀去“個人廟”,祔祧到太廟也列祖列宗一共被供奉。但對於一些有大功於國家的君主,為了表示特別的敬重,會追加廟號,作為“個人廟”的保留。

廟號起源於商朝,在周秦被廢止了近千年,恢復於漢朝,氾濫於曹魏。起初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只有少數明君才有,但自曹魏後,幾乎每個皇帝都有廟號,而名號的補充只好從諡法裡找(當然也有諡法之外的)。

自唐之後,諡號變得膨脹溢美,失去了蓋棺定論的作用,反而氾濫後參考諡法議定的廟號,對君主的功過有了評價意義。

下面分享幾個筆者認為“有故事”的廟號。

1、後唐莊宗李存瑁

李存瑁是中國唯一的莊宗皇帝,而諡法中的“莊”,可謂是為他“量身定做”。諡法中的“莊”,大概講了一個大行征伐、多有武功卻最終失敗的武功君主。

李存瑁是晉王李克用之子,先是襲父位為河東節度使、晉王,後來稱帝。晉王時期,南擊後梁,北卻契丹,東取河北,西並河中。稱帝之後,攻滅後梁,盡取河南、山東等地,而後並岐國,滅前蜀,得鳳翔、漢中及兩川之地,“五代領域,無盛於此者”,打下來五代最大的疆域。但李存瑁沉湎於聲色,用人無方,妄殺宗室、功臣,最終死於兵變。

北宋歐陽修的《新五代史·伶官傳序》(選入語文課本)便是討論李存勖沉溺逸樂、寵信樂官而致亡國的史實,講了“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諡法》:兵甲亟作曰莊,以數徵為嚴。睿圉克服曰莊,通邊圉,使能服。勝敵志強曰莊,不撓,故勝。死於原野曰莊,非嚴何以死難。屢徵殺伐曰莊,以嚴釐之。武而不遂曰莊,武功不成。

2、明思宗朱由檢

崇禎皇帝朱由檢的故事,比較為人所知。朱由檢即位後,雖有心為治,卻無治國良方,以致釀成亡國悲劇。

朱由檢首先被南明福王定廟號為“思”,南明諸朝後改為毅宗、威宗,清朝定為懷宗。“思”的特點是“追悔前過,不眚兆民”,但實際上朱由檢在遺書仍然沒有追悔前過,覺得自己為奸臣所誤。朱由檢自縊前,在藍色袍服上大書:“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諡法》:道德純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內思索曰思;追悔前過曰思;不眚兆民曰思;謀慮不衍曰思;柔能自勉曰思;通明爽願曰思;深慮道遠曰思;念終如始曰思;闢土兼國曰思;追悔前愆曰思。

3、唐玄宗李隆基,宋神宗趙頊,明神宗朱翊鈞

正統朝代有“玄宗”“神宗”這類“神仙廟號”的,都是國家至盛始衰,然而君主怠政,聽任放縱。

唐玄宗李隆基,好大喜功,沉迷戲曲,提倡道教,據一些野史傳說晚年已成盲人,如果屬實那應該是服用丹藥所致。

宋神宗趙頊,志大才疏,搖擺於新黨和舊黨之間,於勢無補,最後的討伐西夏也慘淡收場。

明神宗朱翊鈞,更是二十多年不上朝,深居宮中不知道在幹嘛。

《諡法》含和無慾曰玄;應真主神曰玄。民無能名曰神;壹民無為曰神;安仁立政曰神;物妙無方曰神;聖不可知曰神;陰陽不測曰神;治民無為曰神;應變遠方、不疾而速曰神;能妙萬物曰神;道化宜民曰神;顯仁藏用曰神;則天廣運曰神。


吟風社


漢廢帝劉賀啊。又稱海昏侯的男人。我們現在之所以稱劉賀為海昏侯,是因為其去世時的爵位是“海昏侯”;但我們千萬不要忘了他在歷史上更為重要的一個身份,就是漢朝的第九位皇帝——漢廢帝!現在我們一聽名字裡有個“昏”字,多少總覺得彆扭,甚至認為這其中一定是帶有貶義。但實際上還真不是這樣,海昏侯名字的由來只是因為他被封侯的食邑封地在海昏縣,並沒有其他貶損的含義在。而至於海昏縣地名的由來,很多學者認為“海”在當時指的是“湖”,現在我們也常稱一些湖為海,比如北海、中南海、洱海等等;而“昏”則是指日落的地方,也就是西方了。所以海昏連在一起表示的是“湖西”的意思,具體到當地,則是指鄱陽湖以西。如果說海昏侯這個封號並沒有貶義存在;那漢廢帝這個稱號就不一樣了,這可是個地地道道的貶稱。其實,“漢廢帝”並非劉賀的諡號,因為劉賀歷史上的真實處境要比這慘得多。實際的情況是,劉賀好不容易坐了一回皇帝,但最後連個諡號都沒撈著,因為史家根本不承認漢代有這麼個正統皇帝。而在民間傳來傳去,則傳出了漢代第九個皇帝漢廢帝劉賀這麼一個說法,於是劉賀經常被誤認為諡號“廢”。實在是很難說得清,沒有諡號和得了一個這樣的民間諡號,到底哪個更悲劇。其實仔細數數,中國歷史上被廢的皇帝正經有一大批,其中在兩晉和南朝宋齊梁陳等幾個朝代,廢帝另立或者自立的現象最為普遍。漢代被廢的皇帝也有不少:比如西漢初年被呂后先軟禁、後廢黜、再處死的前少帝劉恭;比如呂后死後,周勃、陳平等人藉著剷除呂氏家族勢力的機會順手廢黜的後少帝劉弘;比如西漢末年被王莽篡位的漢孺子劉嬰;以及東漢末年被董卓廢黜並毒殺的漢少帝劉辯;和被曹丕廢黜的漢獻帝劉協等等。被廢了的漢朝皇帝很多,但唯獨劉賀被授予了一個“漢廢帝”的稱號。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劉賀是被霍光推上臺又拉下馬,並且折騰了一頓之後還留下了一個“荒淫無度”的罵名,所以人們更願意用“廢帝”來稱呼他;另一方面,則可能是因為劉賀在位時間太短,僅僅27天就被廢,於是他被廢的經歷和故事更為惹眼,也更容易成為百姓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當然漢廢帝劉賀並非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更誇張的是金末帝完顏承麟,即位當天就被幹掉,總共當皇帝的時間可能都不超過一個時辰。被廢的皇帝有很多,但“廢帝”只有他一個。


親也愛地理愛旅遊嗎


聖祖僅有康熙用過,太祖、高祖開國立業,世祖、太宗發揚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號。此外,諸如像神宗、英宗功業不足,德宗、寧宗過於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虛,文宗、武宗名褒實貶,穆宗、敬宗功過相當,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國。“中宗”是中興之主的廟號,世祖一般作為斷代史開創者或者王朝的承上啟下的人物的特定廟號,也有作為開基者的,例如三國的曹丕和西晉的司馬炎、蒙元的忽必烈等都是世祖的廟號。高宗歷史比較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諡法為高宗的一般都是王朝中衰的製造者,要麼就是陰險毒辣的代名詞,比較著名的就是宋高宗、清高宗,(唐高宗和北魏高宗文成帝是個例外,其實他應該是唐世祖才對)漢朝的高宗漢元帝昏聵不堪,是其父漢宣帝預言的靈驗的實際證明,南齊的高宗齊明帝上臺除了大殺高武子孫以外,沒做過什麼像樣的事情,連史書都說他唯嗜殺戮。此外,像孝宗、宣宗號稱是小治(東晉孝宗、宋孝宗、明孝宗、唐宣宗、明宣宗等,清宣宗就一塌糊塗了)文宗號稱小亂(唐文宗、元文宗、清文宗)等就不一一介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