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淄商王墓地出土的战国铜镜看古临淄的铸镜中心地位

铜镜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生活用具。考古发现表明我国古代铜镜的铸造起源甚早,在距今约年的齐家文化墓葬中,铜镜已作为随葬品出现,随后在殷商、西周及春秋时期的墓葬中也均有发现。但数量极为有限,直到战国时期铜镜才大量出现,并在中上层人士中间逐渐流行起来,从形制到制作技术都为后来铜镜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长期以来,由于齐国出土的铜镜资料零散,不系统,使我们对这一地区战国铜镜的认识不足,许多中外学者在研究陕西、河南、湖南、湖北、 安徽等地出土的铜镜时分别冠以“秦式镜”、“楚式镜”, 作为战国七雄中东方大国的齐国不仅有着非常发达的手工业,而且具有青铜镜铸造的高超技术,临淄商王墓地出土的制作精美、错金银镶嵌绿松石的大铜镜就是最好的例证


从临淄商王墓地出土的战国铜镜看古临淄的铸镜中心地位

战国时期的一些著作中已经不乏有关铜镜的记载,除照容意义的表达外,更在于其教化功能的运用。《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记载:“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铜镜的用已经远远超出了其物理功用, 反映了在战国时期铜镜与当时齐国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用它来譬喻、 讲道理,更显得生动形象,易于为人们理解和接受。与文献记载相印证,在齐国的都城先后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的铜镜,最重要的当属临淄商王墓地发现的铜镜。


从临淄商王墓地出土的战国铜镜看古临淄的铸镜中心地位

商王墓地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永流乡商王村西,北距临淄齐国故城约一公里,这一带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处重要的贵族墓地, 附近出土了战国时期错金银镶嵌绿松石大铜镜和彩绘铜镜。错金银镶嵌绿松石镜,临淄商王庄出土,纹饰非常华丽, 制作十分精致,在我国古代铜镜中属于极为少见的精品。该镜为圆形,与一般铜镜钮在镜中心的位置不同,三个钮呈三角形对称分布在镜缘上,钮为三环钮,在钮鼻上套一圆环。镜背分有2枚银乳丁,其余分两个层次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纹饰依乳丁分布分内外区组合。镜中心及内侧的"枚乳丁构成内区的纹饰,纹饰可分为四组,每组在方形的区域内装饰相同的图案,主纹两侧装饰卷云纹。四组纹饰在靠近中心乳丁处都有一弧角,构成乳丁四周有一圆形的素带,近似圆形的钮座区,可见这三环钮镜中心虽然没有镜钮,但仍以镜心的乳丁为中心布置纹饰。外区的纹饰可分为八组,正对内区的四组纹饰相同,主纹由两只形体较大的变体鸟形相对而立,上部为相对的长喙,后有舒展的翅膀,其余部分饰以卷云纹。镜缘较宽,三个环钮和四个银乳丁嵌铸在镜缘上,缘上装饰一周卷云纹。错金银镶嵌绿松石铜镜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整个镜背的纹饰都是!"在平地纹饰上错以金线, 凹低处镶嵌绿松石和银乳丁,形成黄、绿、白、铜青四色,色彩交相辉映,极为绚丽,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罕见的工艺镜珍品,充分显示出当时齐国青铜镜铸造的高超技艺和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从临淄商王墓地出土的战国铜镜看古临淄的铸镜中心地位

1992—1993年淄博市博物馆、齐国历史博物馆在商王墓地(临淄水泥厂扩建工地)抢救性发掘了一批战国至汉代的墓葬。M1和M2属两座战国时期的中型并穴合葬墓’和属两座战国时期的中型并穴合葬墓,东西并列,相距5.6米。居东,墓主是女性,在西,墓主为男性。出土的随葬品非常丰富,有陶、铜、铁、金、银、玉、石、漆、 骨、玻璃器等296件,其中5枚铜镜出于棺内。墓主从头至腹覆盖了 18件玉璧,还有玉环、玉佩、铜削、带钩、铜玺、漆奁等器物," 彩绘漆地铜镜制作比较精美,彩绘是在凹弦镜制成后进行的。彩绘漆地铜镜属于战国时期比较少见的镜类,出土的数量比较少,在齐国贵族墓中一次随葬一组,数量较多,镜体较大,足见当时铜镜在齐国比较盛行,并且成为当时非常流行的日常生活用品。


从临淄商王墓地出土的战国铜镜看古临淄的铸镜中心地位


在古代文献中,较早记载有关铜镜铸造技术的《考工记》也出自 于齐人之手,《考工记》被认为属于战国时期齐国的官书后被收入《周礼》,可见其在古代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考工记》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冶金史上最早的冶金生产技术史料,它记载了六种青铜器的铜锡合金比例,“金有六齐(剂)金锡半,谓之鉴燧齐(剂)”。


从临淄商王墓地出土的战国铜镜看古临淄的铸镜中心地位

对于“金锡半”也即铜镜的铜、锡比例有不同的理解,过去有的中外学者认为“金锡半”,为金、锡各占一半,也即 1:1,但在国内外对战国铜镜所作的分析中:铜与锡的比例大多为 3:1 左右,与所作金相分析的金、锡比例不同,明显有误。近些年来许多学者根据金相分析的金、锡比例,重新对照释读文献,认为“金锡半”意谓:“金,锡半”,即锡为金的一半,铜与锡的比例约为67:33,正与金相分析的金、锡比例相合。同时由于科技检测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对更多铜镜进行了金相分析,认为除了金、锡之外,铜镜中还含有一定数量的铅,而且铅量的变化较大,锡、铅的比例约占三分之一,与《考工记》的记载基本相符合。《考工记》中有关铜镜铸造合金比例“金锡半”的记载,是当时人们在铸造铜镜基础上科学地经过反复实践验证总结出来的最佳铜、锡配方,至今所记合金比例仍趋于科学稳定。


从临淄商王墓地出土的战国铜镜看古临淄的铸镜中心地位

战国时期的齐都城是古代东方最大的城市之一,60年代山东省文化局临淄文物工作队对临淄齐故城的文物勘探、试掘表明,临淄齐国故城分大小两城,总面积达 15.5万 平方公里。城内的冶铁、炼铜、铸钱等手工业作坊的遗迹非常丰富,最大的一处冶炼遗址的面积达40平方米,显示出具有大规模的综合型冶炼业,尤其是铁工具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铜镜铸造的效益。近年在齐故城内刘家寨村、付家庙村一带出土十几块西汉日光大明草叶纹规矩镜泥范,甚为珍贵故从文献记载到距离齐城不远的商王墓地出土的铜镜及齐城内出土的镜泥范表明,临淄的铜镜制造业在战国两汉时期非常发达,联系到在临淄附近地铁山有着丰富的铜铁矿资源,可以证明临淄在战国两汉时期为山东及北方地区的一处重要铸镜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