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春秋戰國

春秋戰國,五霸強,七雄起,諸侯林立,小國紛爭。當下中國各種教育機構耀人耳目,各種教育學說林林總總,豈止是五霸七雄!

近代以來,“知識就是力量”的科學箴言成為教育社會地位的最權威的註解。教育和科學以強大的推動力作用於人類社會的發展,人的創造潛能從宗教精神的枷鎖中得以解脫,以人本思想為核心的文化理念風靡全球。西方文化從中世紀的唯神論走向了徹底的主觀唯物主義,民主和科學成為新時代生活的核心註腳。到20世紀初,最終引發了東方古老華夏的徹底變革,讓這個有著深度文明的國度憤然與祖先不揖而別,誓言以西方為目標再度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教育也因此在時代的變革中嬗變。從達爾文到弗洛伊德,從唯物論到唯科學,從基督文明到馬列學說,從福祿培爾到蒙特梭利,從兒童本位到多元智能,從班級授課到遠程教育等等,教育似一葉扁舟,滿載著鮮活的生命在波濤中漂泊。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把動物界的表象生存理念引用到教育及社會各個領域。於是弱肉強食便成為天經地義,競爭成為唯一的方式和手段。“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精神成為這一觀念的最好詮釋,深入人心,流行全球。完全以所謂“尊重兒童人權”為旗幟,以個性張揚為目的,以興趣為出發,以實用為目標的教育思潮大行其道。唯知識、技能的機械化流水線式的教育模式橫行,重德行、人格的文化性教育悄然沒落!

人類以重利的“唯物”為主旨,私慾的膨脹曾經催生了一次又一次工業革命;科技在為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成為追逐高端利潤刺激安逸享樂的幫兇。人類像跑馬一樣在無休止的向外馳求中失落了靈魂。完全崇尚科學,讓西方逐漸遠離上帝的庇佑,“自由”讓人們無所顧忌,嚴重的生存危機昭示著人類將再次被上帝驅逐。

如果不能給人類帶來長久的安寧與祥和,科技是什麼?

如果不能跨越隔離人類與自己心靈的深淵,教育又是什麼?

回首凝眸,西洋的堅船利炮讓處於世界東方文明的中華睡獅猛醒,從變法圖強直至全面改革開放……

曾經的貧窮和西方富足的對比,讓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經濟、科技發達,文化、教育肯定先進。雖然我們主張很慎重的“拿來”,但還是一不小心,走上一條完全自我否定的道路。中華幾千年的文化教育風範,像潑洗澡水一樣痛快地潑掉了,教育隨之納入西化之列。

教育變成了販買知識,我們似迷途的羔羊。

現今,我們前所未有地重視教育,卻更加茫然;前所未有地改革教育,卻手足無措。現實總令人恐慌:家有讀書郞,爹孃愁斷腸;成長路悠悠,幾家歡喜幾家憂。花季少年卻常常與充滿陰影的字眼相連:享樂、懈怠、冷漠、自負、狹隘、懦弱、懶惰、逆反、暴力……甚至在虛擬的網絡遊戲中沉溺不醒。即便是一批批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也很難讓人把他所謂的優秀成績和各種榮譽證書與他們本人孱弱的實況聯繫起來。一篇篇不忍目睹的青少年新聞見怪不怪。

孩子們怎麼了?社會在討論,家庭在品嚐苦果。孩子們怎麼了?在沒有飛翔時,已經摺斷了翅膀;在沒有啟航時,已經迷失了方向。

為了孩子的未來,父母們更是煞費苦心,精心為孩子設計成才藍圖。賞識教育、快樂教育、自主教育、情景教育……各種教育方式接踵而至,讓父母目不暇接。高考狀元的父母、兒童教育專家,甚至是少兒節目主持人等各路人馬為“拯救”家庭教育紛至沓來。各種以“素質教育”為口號的培訓班、訓練營、教育講座等,似乎都在極力承擔社會的教育責任,由教育而引發的消費急劇上升。然而,讓父母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孩子們大多並不領情!總是與父母設定的“金光大道”相背而馳。

學術分,天下裂。文化、教育關乎人類的命運,然而教育卻與文化漸離漸遠。古老中華,道中之花,幾千年的文明,曾被馬可波羅描述成仙境一樣神秘、安祥、寧靜、富庶的文明古國,何日恢復自己本有的大度從容?

孩子們,善良、脆弱、迷途的羔羊,門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