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民豐,探祕古精絕國的尼雅文明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網絡熱播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中所說的精絕古城在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呢?歷史上的精絕古國是什麼樣子呢?它又為何突然消失?

走近民豐,探秘古精絕國的尼雅文明


走近民豐,探秘古精絕國的尼雅文明

和田古稱“于闐”,歷史上曾與疏勒、安西、龜茲並稱為安西四郡。和田是新疆最南端的城市,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西域的玉石、寶馬、瓜果由這裡傳到中原,中原的絲綢也從這裡源源不斷地運往西域。尼雅古城是和田最有影響力的古城。


民豐古稱尼雅,系西城三十六國“精絕國”所在地,曾是絲綢南道上的一個重要釋站。民豐縣作為和田地區的“東大門”,東與巴州且末縣接壤,西鄰于田縣,南枕崑崙山同西藏改則縣相連,北榻大漠與阿克蘇沙雅縣毗鄰。縣境東西寬約130公里,南北長約451公里,總面積5.7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萬畝。

走近民豐,探秘古精絕國的尼雅文明

據《漢書•西域傳》記載:“精絕國,王治精絕城,去長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戶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勝兵五百人。精絕都尉、左右將、譯長各一人。北至都護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至戎盧國四日行,地厄狹,西通□彌四百六十里。”

走近民豐,探秘古精絕國的尼雅文明

走近民豐,探秘古精絕國的尼雅文明

尼雅遺址是漢晉時期精絕國故址,遺址內發現有房屋、場院、墓地、佛塔、佛寺、田地、果園、畜圈、河渠、陶窯、冶煉遺址等遺蹟。出土有木器、銅器、鐵器、陶器、石器、毛織品、錢幣、木簡等遺物。尼雅遺址地處絲綢之路南道的交通要衝,是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融合之地。

1

走近民豐,探秘古精絕國的尼雅文明

2

走近民豐,探秘古精絕國的尼雅文明

3

走近民豐,探秘古精絕國的尼雅文明

4

走近民豐,探秘古精絕國的尼雅文明

5

走近民豐,探秘古精絕國的尼雅文明

6

走近民豐,探秘古精絕國的尼雅文明

1962年定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歷史文化類人文風景旅遊區。

古精絕國的消失與發現之謎

談精絕古城,我們不得不從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談起。


作為20世紀人類考古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大發現, 1901年由英國人斯坦因首次發現,稱其為“東方龐貝”。他意外得到一位磨坊主人藏有的寫有佉盧文字的木板,在磨坊主人的嚮導下,斯坦因發現了這座歷史遺蹟。斯坦因先後四次進入新疆盜走了大量的珍貴文物。


而後歸於沉寂,直到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考古工作者對尼雅遺蹟進行了長期不懈的挖掘和研究。


直到上世界末,中日兩國組成了尼雅遺址考察隊,進行了數次深入的科考,對尼雅遺址有了進一步的瞭解。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遺址考察隊在古墓中發現的蜀錦“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這件文物在出土之後成為了國家的一級文物,也是我國第一批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

走近民豐,探秘古精絕國的尼雅文明

王族墓地發掘現場

走近民豐,探秘古精絕國的尼雅文明

同時出土的另外一塊織錦上有“討南羌”三字,兩塊織錦可以和綴為一句話“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討南羌”。

走近民豐,探秘古精絕國的尼雅文明

織錦上的五星指的是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據現代天文學家的測算,每過516年,這五大行星都會匯聚一次。其實古人對天象研究的歷史是非常悠久的,而下一次的五星匯聚大約在2040年,這個兩千年的織錦早就預示了中國的崛起。

走近民豐,探秘古精絕國的尼雅文明

文明紐帶 神秘尼雅

2017年5月19日,北京江山多嬌規劃院院長、首席專家原群教授受和田地區領導邀請率隊親赴和田考察。原教授一行冒著酷暑,頂著烈日,在浩瀚沙海,茫茫戈壁踐行著“好規劃都是用腳走出來”的理念,在當地領導的陪同下深入民豐尼雅遺址考察,為尼雅古城景區發展把脈出思路。


走近民豐,探秘古精絕國的尼雅文明


走近民豐,探秘古精絕國的尼雅文明

走近民豐,探秘古精絕國的尼雅文明

我院承擔的《新疆民豐縣尼雅古城景區總體規劃》通過對區域內主要旅遊資源賦存狀況的分析提煉核心資源,結合新疆地區幾大著名古城遺址競合分析確定其競爭優勢及發展策略,尤其是對接時下旅遊市場發展之趨勢,以滿足遊客休閒化、品質化、自主化及細分化的旅遊需求,開發以文化體驗、探秘休閒、戶外自駕為主的旅遊產品,對尼雅古城旅遊發展切實可行的指導。該項目已於2017年11月6日順利通過專家評審。

走近民豐,探秘古精絕國的尼雅文明


素材:綜合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