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蒙古族怎樣看待蒙古國的?

聆love聽


用十六個字來概括,即“本是一族、彼此好奇、平淡無奇、互看不慣”。

這是內外蒙古人之間數十年來相互看法的變化過程。

內外蒙古人同屬蒙古族,與內蒙古相比,外蒙古的發展相對緩慢,僅有烏蘭巴托幾個城市比較繁華。內蒙古的情況要好很多,經濟發達且大中城市很多。

早在八百年前,成吉思汗就統一了蒙古諸部落,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元末。在北元滅亡之後,蒙古分裂為許多部,按所居住的地域逐漸形成了三大部落。

即漠南蒙古科爾沁部、漠北蒙古喀爾喀部和漠西蒙古衛拉特部(明朝稱瓦剌)。有明一朝,蒙古部落對明境的侵襲從未停止,直到後金努爾哈赤的崛起。

漠南蒙古首先成為後金藩屬,接著察哈爾被征服,使蒙古各部落紛紛歸降。在準噶爾部被平定後,土爾扈特部選擇內附。至此,蒙古各部基本歸附大清。

雍正年間,漠北蒙古由烏里雅蘇臺將軍管轄,也就是現今的蒙古國。清朝滅亡後,在沙俄的操縱下,漠北蒙古逐漸走向獨立,形成了現在內外蒙古之狀。

內外蒙古人雖是同源,但歷史上卻屬於不同的部落。在內蒙古人眼裡,外蒙古人雖然也是蒙古族,說著基本相同的語言,但卻是具有西方意識的外國人。

外蒙古畢竟是一個國家,很多制度都比較西式,讓內蒙古人覺得既熟悉又陌生。儘管外蒙古受北方鄰國的文化影響比較大,但傳統文化比內蒙保留的好。

在感情上,外蒙古人對北方鄰國中的蒙古人要比內蒙古人親近。在內蒙古人看來,外蒙古人要比內蒙人真誠不少,外蒙純樸的遊牧文化的虛情假意很少。

由於文化教育的差異,內蒙古人很欣賞外蒙古傳統的社交文化,他們比外蒙人更會打圓場,腦袋更加靈活。這些都使外蒙古人在無形中產生了不少隔閡。

外蒙古的西式文化比較濃烈,常常將民族和國家視為一體。在內蒙古人看來,這種認識很是奇怪,他們既會為成吉思汗而自豪,也會為中華民族而自豪。

外蒙古始終都有一個大國夢想,烏蘭巴托矗立著巨大的成吉思汗雕像,襯托著外蒙古的宏偉夢想。這在內蒙古人看來,似乎是一個遙遠且不現實的宏願。

內蒙古人很難理解外蒙古人的想法,他們認為漠南本是他們的土地,由於各種原因一直沒有回到祖國懷抱。儘管外蒙人不明說,但從其情緒中可以看出。

現在的內外蒙古人之間很難出現純友誼,都是商業利益關係。還有讓內蒙人不可理解的是,外蒙受北方鄰國的影響太大了,連路標指示牌都是斯拉夫字。

內蒙人到外蒙通常都說蒙古語,很少有人說中文,外蒙人很忌諱這個的。很多到外蒙做生意的內蒙人,很難在外蒙商店中買到國貨,都是清一色歐美貨。

在內蒙人看來,國貨既便宜又實用,而外蒙人卻很少用。烏蘭巴托有不少我們援建的建築物,但在外蒙人看來,我們這些行為都是為了獲得他們的資源。

外蒙曾經與內蒙一樣,都使用的是傳統的回鶻式蒙古文,由於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外蒙廢棄了傳統文字而改用斯拉夫蒙古文,如今又要全面恢復傳統。

廢棄傳統文字的做法,讓內蒙人很是費解。不過,在這次疫情中,外蒙古各界的積極援助和捐贈的三萬只活羊,確實讓人感動,再次說明遠親不如近鄰。

綜上,對內蒙人來說,外蒙古人曾是一個遠房親戚,現在更多的是一個外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