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原:大學排名害慘了教學,也害慘了人文學

陳平原:大學排名害慘了教學,也害慘了人文學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競爭,有競爭就會有排行。對於如今的各大高校來說,不論是學校排名還是學科排名,都是一件讓人既愛又恨的事情。

它在某些方面雖然能夠刺激學校發展,但是卻同樣存在漏洞和隱患,為高校和學科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去年,在北京召開的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五屆年會暨“重構教育評價體系高峰論壇”上,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陳平原在談及他眼中大學排名的“是非功過”時,直言“大學排名害慘了教學,也害慘了人文學”,學者不該做“深宮怨婦”,而應當積極介入排名規則、標準的制定中。

文 | 許悅

本文轉載自中國科學院主管的微信公眾號“中國科學報“(china_sci),原文首發於2018年12月18日,標題為《陳平原:高校不應做排名高牆內的“深宮怨婦”》,不代表中國教育在線(ID:eoleoleol)觀點。

大學排名的是非功過

Q1

作為一名大學教授,在您看來,大學排名對於高校的發展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目前,高校排名只靠數字,而數字是很容易做假的。即便數字不作假,也會有些數字有效,有些數字則無效。

這種用“數字”的衡量方式,會使得大學的教學、科研等各個領域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損害。

大學校長對排名也是又愛又恨,明知這樣的衡量方式有問題,但迫於整個大環境,又不得不參與這樣的排名。

可以說,大學排名給當今中國大學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痛苦。

Q2

您曾經提到過,目前高校中,被大學排名害得最慘的是教學?

陳平原:

那時西南聯大的研究生人數不到100人,資金的短缺也導致了很多科研實踐都難以進行。但正是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下,學校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去,才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

特別是大量本科生的教育資源,被投向了那些如肥皂泡般五光十色的幻境中。這使得近20年來,中國大學固然在飛速發展,但卻充滿了內憂外患。

在排名的影響下,大學的個性也都逐漸被消滅和同化,很多大學都在舉全校之力做同一件事情。

而在我看來,再偉大的事情也不可舉全校之力,這等於把大學的教育功能徹底廢掉了。

Q3

您提到被大學排名害慘了的不只是教學,很多學科也深受其害。那麼您覺得最深受其害的是什麼學科?

陳平原:我在很多篇文章中提到過,大學排名對於大學和院系都會產生影響,但最不能夠忍受的是人文學科,損害最嚴重的也是人文學科。

然而,這種標準在人文學上就很不“靠譜”,人文學裡的特異性、精神性以及思想性最容易在排名中被抹煞。

在社會更喜歡用數字和金錢等看得見、摸得著的指標衡量學科價值的今天,人文學科顯得更加脆弱,也更易受傷害。

Q4

作為一名中文系的教授,您認為人文學為何在大學排名中會受到這麼大的影響?

陳平原:只要是數字化的評價,就容易出問題。

在排名和評價中,用與衡量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相同的標準來衡量人文學,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人文學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不同,好的劇作家、文學家和好的史學家做學問,一個人、一個腦袋就夠了,不一定非要組建一支團隊。

在北大,我就認識很多這樣的人文學者,他們不要課題,只憑良心、憑學問、憑大腦,一直前行並不斷有成果產出。

而且這些成果比同學科中,那些手握很多經費的人花費三兩年就出產的成果要好得多。

因此可以說,當前用課題項目、重大資金、龐大團隊等數字做衡量標準的評價體系,對自然科學會有損害,對人文科學的損害尤其明顯。

Q5

既然人文學在大學排名中處於如此弱勢的地位,我們該如何做才能夠保護人文學,扭轉這樣的局面呢?

陳平原:當前,對於人文學者來說,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讓人們意識到人文學的重要性,讓大家看到這個似乎看不見、摸不著的學科,在社會生活和國家發展中起著怎樣重要的作用。

自19世紀後期開始,隨著自然科學的壯大,人文學被逐漸邊緣化。因此,人文學更需要相關學者站起來,捍衛自身位置。而不是做“深宮怨婦”狀,只知道批評和抱怨人文學不被重視。

我們需要大聲地說出人文學的好處,說出人文學在人類文明、國家建設、文化傳播與傳承等方面的意義是什麼。

Q6

除此之外,針對當前學科排名的現狀,我們還能夠採取哪些方法,保護人文學不被排名損害?

既然當前的評價體系、指標不完全適用於人文學科,那麼在包括評價標準、操作流程、指標、權重的設計等各個方面,我們更應該積極地提出完整建議。

事實上,對於一級學科的評估和排名,很多人剛開始時並不滿意,但是在專業領域內的人士積極參加制定工作,並不斷徵求專家意見後,最終確定了哪些東西要、哪些東西不要,以及不同內容之間的權重如何等,才使得一級學科的評估有了很好的改觀。

這才對得起今天迅速發展的中國高等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