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演员表演·阅片量积累&影评写作

solo信箱第六期,2位小伙伴来信~

第一位小伙伴问及影视演员表演的问题;第二位小伙伴问及阅片量积累及影评写作的问题。

本期第一个问题由根根回复;第二个问题由大鹏回答,希望能够给大家分享一些有用的意见。

如果你有疑问,也可戳下方链接:

【 “solo信箱”,期待你的来信!】

影视演员表演·阅片量积累&影评写作 | solo信箱06

@魚乾 | 问题 015

魚乾

我想问下怎样算是优秀的表演呢?区别好和差的表演很容易,坏的表演尬尴不自然,但是好和更好的表演要如何区分呢,比如苏菲玛索和伊莎贝尔于佩尔,前者在一些电影里面也有很好的表演,但是却鲜有获奖,甚至连提名都屈指可数,后者的一些表演存在一些同质性,却常常是各大电影节的座上宾(当然肯定没有说前者比后者演技好,只是想大概举个例子),还有个问题就是有所谓的电视剧演技和电影演技吗?

来自 根根 的回复:

小伙伴问及的表演问题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呢。我在学习和工作中接触过表演,但不是学表演出身,因此只能就一些个人的想法和你交流一下。

我个人认为,表演好与不好,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但一个相对而言比较普遍的标准是,表演的形式和把握与表演的内容是否吻合且能否形成化学反应。

在电影中,我们比较熟悉的、也是演员用的比较多的是脱胎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方法演技。说到“方法演技”,我们比较熟知的演员有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和保罗·纽曼等等。简单来说就是“进入角色”,用肢体和表情深入挖掘人物的人性。镜头前“一分”的表演,要演绎出角色“十分”的内心。这样的表演方式,观众比较容易看出好与坏,好的表演,如马龙·白兰度在《教父》中的演绎,就很能打动人,也比较能让观众所理解。

但是在此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差别,也就涉及到了你所说的“好和更好的表演要如何区分”的问题。

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有很大的不同。戏剧表演因为其临场性与即时性,不能像影视那样通过后期剪辑表现,因此对演员表演的依赖程度比较高。这也就形成了所谓的表演“鄙视链”(没有贬义的意思,但感觉这个词语比较贴切),也就是戏剧表演>电影表演>电视剧表演。因为戏剧对演员的表演要求很高,优秀的戏剧演员可以轻松胜任电影及电视剧的表演。

电影和电视相对于戏剧,最大的不同是有一个“景框”的存在,景框为演员的表演叠加了“态度”和“强度”。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葛丽泰·嘉宝主演的《瑞典女王》中的“零度表演”。影片的结尾,导演为了让嘉宝演绎出角色的毅然决然和坚定肃穆,让她脑袋放空、面无表情。而导演通过剪辑和景别的切换强化了这种感觉,成为影史经典。

因此会发现,在影视中,我们其实无法像戏剧表演那样相对割裂地去评判演员表演的好坏。表演作为电影和电视视听语言中的元素,与摄影、声音、剪辑交织在一起,成为了观众看到的样子。也就有了我们看到的,所谓“好演员也拍出来大烂片”的状况。这也解释了,你说的“苏菲玛索和伊莎贝尔于佩尔”的状况,二者的自身演技是电影节评委衡量的重要标准,但二者参演的影片本身、演员的表演类型受不受评委青睐以及一些其他的问题就会对演技的评判有更大的影响。

最后是“电视剧演技和电影演技”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是存在的。倒不是二者谁更“高级”的原因,而是电视和电影因为传播途径不同、面对人群不同和画幅比例、屏幕大小等不同而使得两者的表演方式有差异。电影需要演员在更大的银幕上展现,因此也就对演员有更严格的要求,而电视剧在相对小的屏幕,观众的集中度也不这么高,也就相对没有那么高的要求。此外还有二者制作经费等等方面的客观原因,导致了我们长期以来相对会更关注电影的表演。

@ (没有留下姓名的小伙伴) | 问题 016

(没有留下姓名的小伙伴):

我是广播电视编导大二的一名学生,因为我们专业很多方面都会涉及到电影的一些东西,而且感觉自己的阅片量很少,想问一下我该怎么去恶补,去哪找一些画面还是镜头调度都很棒的经典电影,而且也不太会写影评,有没有什么好的书籍推荐关于电影方面的?

来自 大鹏 的回复:

其实你的这个问题很多艺考生和刚上大学不久的朋友都会遇到。

广电编是一个相对杂糅的专业,会要求学生很多类型的知识都要涉及,像是摄影、导演之类的专业知识,这一点和制片专业有点类似。至于阅片量的问题,其实很好说,就是多看、多查阅一些电影节获奖的影片以及相关的导演,这样即使是原片没有看过,但是相关周边的咨询也能了解的七七八八。

再有就是可以按照自己对于各个国家喜欢的导演以及演员等创作人员,自己列一份清单,然后根据人来刷他的影片,这样遇到有交叉的(比如一个喜欢的导演,他片子里刚好有一个也喜欢的演员)还可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阅片量。我自己原来就是因为喜欢北野武导演,所以按照他的片单来刷,然后接着刷黑泽明导演的片子,进而喜欢三船敏郎,就看了很多他的影片,慢慢地阅片量就会大起来了。

而且还有一个快速充电的方式,就是翻阅那种经典电影300部,人生必看100部电影这种书,里面的电影都是影史留名的作品,找到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影片相关的信息,再去看,这样按照时间线从前往后刷片也会很快的增加阅片量,也会对电影史有个更加立体、直观的认识。

至于画面、视听语言这类经典的影片有很多,比如《罗生门》,今敏导演的《未麻的部屋》等都是很好的视听语言范例。但更多其实还是自己能从创作者的角度有一些感受。你可以尝试自己拍摄一些作品,即使不是学校要求,也可以自己组织几个小伙伴来尝试拍摄短片,这样能把学到的视听语言都活学活用起来,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什么是好的调度、表演等。

一个比较好的拍摄练习方法就是翻拍,可以找一些很具有电影感(两极镜头、特写镜头、悬念镜头等)的片段来进行模仿翻拍,这样不仅能在实践中感受视听语言的作用(例如为什么这里要用特写,为什么是顶光等),也可以在机器后面感受什么是好的表演,怎样组接镜头会更流畅,不生硬。

最后说说影评吧,影评是个很私人的事情,有人喜欢的电影就一定有人不喜欢,所以影评写的好不好更多时候是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再搭配一些写作技巧,想法是核心,技巧让你的表达更让读者觉得舒服,能产生共鸣,当然,如果能融入一些专业的场面调度、演员表演这些会更使读者觉得专业。这一点上,和电影创作倒是有异曲同工。

书籍比较推荐《认识电影》和罗伯特·麦基的《故事》,包括《步步为营》也可以看看,这些书都可以帮助你更全面地认识整个电影工业,让你对电影有更宏观的认知。

——完——

(封面图为根根装置作品《烟囱》)

期刊发表·电影鉴赏·观影取舍 | solo信箱05

艺考·考研跨考·考研准备 | solo信箱04

看待抄袭·电影素养·爱好&家人 | solo信箱03

影评·艺考·理想·选择 | solo信箱02

电影入门·影评·电影奖 | solo信箱01

欢迎加入 空镜solo 星球

总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影视演员表演·阅片量积累&影评写作 | solo信箱06
影视演员表演·阅片量积累&影评写作 | solo信箱06影视演员表演·阅片量积累&影评写作 | solo信箱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