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0日,窗外的太陽很大,電影《情書》的片尾曲剛剛結束,我和弟弟豬仔出去騎車。
我問豬仔:在學校裡,你有沒有喜歡的女孩子?
他想了想說,沒有
我:那有沒有女孩子喜歡你?
他,還認真的掰手指算了算,跟我說,七八個吧,這是我們之間的秘密,不要告訴別人噢。
我:??我不信,你們班幾個女孩子?
他突然臉紅騎走了,還嬌羞的看了我一眼。
我看著他,忽然覺得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我弟弟他們那一群人正處於我們回首看,就覺得很珍貴很快樂的時光裡。
小學的時候,我有個青梅竹馬,只要我們兩個同框,身邊人就會起鬨,不管做什麼,旁邊的人都喜歡把我們湊在一起,久而久之,看著那個人,就會覺得他特別順眼,跟他呆在一起,還會挺害羞的。
不過,那時候可搞不清楚喜歡這回事。
小時候,都把自己當作大人,老是把誰喜歡誰掛在口頭上,也喜歡給別人湊對,玩過家家,誰和誰扮演了夫妻,還能成很長一段時間的緋聞。
在小孩子眼裡,自己就是大人。會說喜歡一個人,會對一個人特殊,我們覺得我們懂得了愛的真諦。
後來當我們長大,回過頭來的時候,也早已經和那個人走散,但他還總是在記憶裡灼灼發光。那個特殊的人,是我們的年少美好。
而《情書》講述的就是這樣一種年少的喜歡。似是而非的歡喜,有人在記憶裡紮了根,有人不知道自己被偏愛,慕然回首,那些被遺漏的過往,才一點點的被撿拾起來。
在流逝的時光中,也許別人是你的秘密,也許你,也是別人的秘密。
一、
豆瓣評論《情書》為:暗戀的極致。
許多人愛它,許多人聊它,將其捧上神壇。
今天我也想以我淺薄的文筆,試圖去描繪出這個故事講述的美感和悸動。我再一次體會到了表達的艱難,也再一次感受到了電影和文字的相通。
《情書》主要講述了一封原本出於哀思而寄往天國的情書,卻出乎意料的收到了同名同姓者的回信,並逐漸挖掘出一段深埋多年卻始終沉靜的純真單戀的愛情故事。(下面為了方便敘述,將男主藤井樹稱之為“藤井”,將女主藤井樹稱之為“樹”)
《情書》將暗戀層層裹藏,用渡邊博子寄出的這封信作為打開這段暗戀的鑰匙,並在她和陌生女孩樹之間的書信來往中,一點點的撥開這段回憶。
暗戀本就是一場探尋遊戲,影片在展示這份悸動和美好的同時,又為其增添上一層神秘的色彩,逝去的愛人的秘密,毫不相知陌生人之間的信件傾訴。
《情書》用書信作為工具為這場遊戲設置關卡,藉著探尋再一步一步的將暗戀尋找出來,極其浪漫,也極其巧妙。
《情書》中很讓人悸動的部分,也正是這種隱秘的年少的喜歡。同名之間的錯雜誤會,引起了兩個少年孩子的交集,並因為這些美好誤會,以及身邊人的推波助瀾,產生了少年藤井對於樹的暗戀。
《越人歌》有道: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古往今來,人們都對年少的情愫無比懷念,感嘆青春的懵懂悸動,懷念那些晦而無言的暗戀,感嘆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為什麼?
心理學上有一種理論叫:蔡格尼克記憶效應。是指人們對尚未完成的事情,比已經完成的印象更加深刻。
年少的喜歡,是一種似是而非的感覺,是蜻蜓點水那一瞬間極小的波動,在這波動之中,對對方產生無數的遐想和憧憬,這是一個人的希冀和愛戀,隱晦甜蜜快樂而不可得。
這愛戀是輕輕的,淺淺的,不濃也不重。
《情書》將這愛戀,藏在圖書館每一張寫著樹名字的卡片裡;藏在窗邊,藤井若是若無的注視中;藏在發錯卷子背面,藤井畫的女孩子裡;藏在忽明忽暗的燈光下,和心愛女孩樹的獨處裡;也最終藏在最後一本書卡背面,樹的素描畫像裡......
電影中,藤井到死到沒能忘記自己年少時喜歡的女孩子樹,正是這種淺不可得的情愫,長久留存。
也為故事增添了無盡的遺憾。
藤井在與渡邊博子熱戀決定結婚的時候死去,留給博子的是深刻而難以忘懷的記憶。而又在渡邊博子在探尋藤井之時,無意中得知自己是藤井年少時暗戀者的替代物,這是渡邊博子的遺憾。
《情書》從頭到尾都有一種淡淡的遺憾貫穿在人物之間。
遺憾的是渡邊博子深愛藤井,而藤井卻只是透過她看到了別人;遺憾的是,少年藤井那些倚在窗邊眼神裡的愛戀早就跑出來,而樹卻絲毫不知;遺憾的是當被偏愛的少女樹明白這一切的時候,一切都錯過了,人已逝去,物是人非。
影片中人物的交集之間是存在衝突的,卻在描述衝突的時候,都巧妙的用遺憾來避開。
渡邊博子最終在數的家門前和樹遺憾錯過,錯開了面向真相的不堪。而藤井的死,讓渡邊博子原諒和保全了他年少的愛戀,也將影片中最大的衝突完美消融。
渡邊博子對藤井媽媽說,藤井曾經告訴她,他對她是一見鍾情,她也深深相信著。博子說完淚如雨下。
《情書》對故事的講述是一個剝開漸進的過程,極其擅長借用旁觀者來描述真相,為影片增添了無數的藝術和想象。
二、
影片開頭渡邊博子睡在雪地裡的一幕一直是無法忘懷的經典。她躺在雪地裡,從與死去的藤井之間的冥想對話中醒來。
隨後影片用一個宏大的雪景由近到遠刻畫,在空曠的雪景中,博子逐漸消失不見,鏡頭在蒼涼,肅靜的雪景中,緩慢的拉出墓地祭祀的場景。背景音樂空曠、低沉、深邃。
這時候不知所云的觀眾才慢慢醒悟過來。原來這是一個講述死亡和悼念的場景。
博子的手部特寫也極其傳神。
妄想攥住正在流失的回憶,又頃刻鬆開,惶然無措,愛人已經離去,悲痛欲絕。
電影中很多時候有一些細節的展示,觀眾在看的時候並不知道要表達什麼意思,但卻能感受到情緒的波湧。我們不能很明確的說出那是什麼,卻在某一刻互通。
這是人在感受一樣東西的時候,由感知傳達到潛意識層面,由此產生的與畫面的共融。這是藝術的魅力,無需言語。
雪在《情書》中隨處可見,潔白無塵的散落在大地上,在素白中消逝一切,天地之間只剩下白茫茫的幻象。影片從一開始就奠定了死亡的基調。或者說,對死亡的探討。
藤井登山遇雪意外逝去,女主藤井樹的父親在大雪夜裡因救治不及時死去,女主藤井樹在大雪夜裡的高燒,還有渡邊博子在雪地裡試圖與死去的藤井的對話。
雪是巖井俊二對死亡的預兆和寓象。
他試圖探索死亡。
樹在醫院裡看到父親去世的幻象,也從這幻象中閃過了幼年的她和藤井的畫面。幻象是藤井和樹故事展露的開始,死亡是迴歸。
後來樹從老師那裡聽到藤井死訊,在悲痛和震驚中,高燒加重,她回憶起幼年在雪地裡看到的那隻死去的蜻蜓。蜻蜓是樹對死亡的感知,父親,藤井,還有她自己。
巖井俊二對死亡的表露是隱晦,避而不談的,他總是用各種東西去預示和替代死亡。
博子在和樹談及藤井的死亡的時候也說:我不知道他現在在哪裡,我想他可能在某個地方,努力地奮鬥著。
《月亮與六便士》中說死亡:死亡是一樁奇怪的事情,人們終其一生都在假裝它並不存在。
但到最後,影片突然對死亡有了更深的挖掘。
博子和樹向天國的藤井呼喚——
你好嗎?
我很好
短短六個字,是博子和樹對死亡達成的和解。
我想,巖井俊二對死亡的看法,也許也贊同村上春樹在《挪威森林》裡的思考:死是對生的延伸。
最後的最後,影片在樹收到藤井遲到的潛藏在書中告白的“情”書中結束。這段年少的愛戀也隨之結束。
巖井俊二用極強的電影創造力和感受力,用幻覺式的纖細哀愁和意寓將日本文藝片帶上一座高峰。他當真無愧是電影導演的泰斗。太厲害了!
《情書》中故事講述和畫面設計的都太巧妙了,極大的提高了電影的藝術和美感,使人看完,心緒難以平靜。
《情書》太好看了,強推!我刷的也不多,可能就三四五遍吧。
今日的電影聊到這裡。
閱讀更多 阿空空空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