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一種信仰——瀝川和小秋的愛情

有人說,好的歌詞是溫暖的,是直擊人心的,就像張信哲的《信仰》。每次聽這首歌,都會有不同的感觸,就像歌詞中唱的那樣“我愛你,是多麼清楚,多麼堅固的信仰;我愛你,是多麼溫暖 ,多麼勇敢的力量;我不管心多傷,不管愛多慌 ,不管別人怎麼想,愛是一種信仰,把我,帶到你的身旁”,愛是一種信仰,就像瀝川和小秋的愛情。他們之間百轉千回、令人感動的愛情就是源自於內心對愛的信仰。

愛是一種信仰——瀝川和小秋的愛情


愛是一種信仰——瀝川和小秋的愛情

愛是一種信仰——小秋對愛的執著

對於從未經歷過愛情的小秋來說,瀝川是她生命中的光芒。他溫暖、儒雅、體貼、浪漫,彷彿所有美好的詞語用在他身上都不為過。所以,小秋從一開始就淪陷了,她一定是希望能和瀝川一起到老的,所以才會為了瀝川和父親大吵一架,然後獨自一個人歷盡艱難去尋找瀝川。所以,小秋的愛是極致的,她愛他,所以她忍受不了失去他。

四年的時間,很長,對小秋來說更長。瀝川不辭而別,對於小秋來說不是拋棄,因為她瞭解瀝川不是那樣不負責任的人。但就是這樣的信任卻讓她更加難熬,她不斷地寫信給瀝川,1500多封信,寄出的不僅僅是小秋的思念,更多的是她的不甘心,她的執著的愛。

命運讓他們再次相遇,聰明如她,一眼便看出瀝川是愛她的。於是,她為了愛不顧一切的開始爭取。她為了愛,主動親吻瀝川,在家裡、電梯裡,她都是主動地那一方。有一個劇情讓我記憶十分深刻,瀝川去小秋家看貓咪,小秋從瀝川的脖子上發現了那枚戒指,小秋臉上那種悲傷和歡喜交織的表情,讓所有的觀眾感受到了愛情的魔力。

小秋不停地努力,可是瀝川卻在不停的逃避。我想如果她沒有發現瀝川的墓誌銘,也許她會一直主動到底吧!可是,她卻發現了,瀝川的墓誌銘讓她的情緒瞬間崩塌。她恐懼分別,父母的離去對她傷害實在太大,所以,當她看到瀝川的墓誌銘時,才會情緒失控。

幸好,瀝川明白了愛是陪伴,即使到最後一刻,能陪伴在一起就是愛情最美好的存在。蘇黎世,美麗的地方,成就了美好的愛情。小秋的執著在最後獲得了回報。

愛是一種信仰——瀝川和小秋的愛情


愛是一種信仰——瀝川和小秋的愛情


愛是一種信仰——瀝川和小秋的愛情

愛是一種信仰——愛是給你幸福

很多人覺得電視劇最大的問題就是如此優秀的瀝川為什麼愛上平凡的小秋,我想那是因為你們不懂瀝川!

瀝川愛上小秋,是因為這個女孩的天真、淳樸、靈動、可愛是他身邊的女孩們所缺失的,卻也是瀝川最嚮往的。瀝川愛小秋,不是那種淺嘗輒止的愛,而是那種深入骨髓的愛。

還記得他嘗試著問小秋可不可以吻的時候的樣子,期望、羞澀都集合在一起,讓觀眾看到了愛情青澀的樣子。我想他也是做好了和小秋白頭偕老的準備的,要不然他也不會歷盡艱辛,到箇舊去尋找小秋。可是,命運弄人,他的癌症復發了。

瀝川選擇放棄小秋,不是因為不愛,而是因為太愛。他希望給小秋幸福,可是如今的他已然是不可能做到了,我理解他為什麼選擇離開,但總覺得他離開的方式太過於殘忍。沒有任何的徵兆,不留下任何念想。離開,毫無痕跡!

觀眾憐惜小秋,四年對她來說實在太難。可是,最可憐的不應該是瀝川嗎?四年,他忍受著身體上的疼痛,剋制著心理上的相思,他希望小秋“move on”可是,真正不能“move on”的那個人難道不是他嗎?1500封信,他每封必讀,所有的情緒波動都源自於小秋的信,愛卻不能表達,愛卻不能愛,最痛苦的是瀝川吧!

命運讓他們再次相遇,面對小秋的主動,他不斷躲避;面對小秋的痛苦,他剋制自己的情緒,儘量裝做不在意;可是,面對小秋的賭氣,他還是忍不住去找她。瀝川的愛太深刻,深刻到把自己傷到傷痕累累。

最令觀眾感動的是瀝川的墓誌銘吧,這裡睡著王瀝川,生在瑞士,學在美國,愛上了一箇中國姑娘,所以,死在中國。最後的最後,他想到的只有小秋!

對於瀝川來說,愛是一種信仰,這種信仰就是希望小秋幸福,哪怕自己傷痕累累,也在所不惜。

愛是一種信仰——瀝川和小秋的愛情


愛是一種信仰——瀝川和小秋的愛情

最後的結局是開放式的,無論喜悲,我覺得經歷過這樣的愛情就已經值得了!

愛是一種信仰——瀝川和小秋的愛情


愛是一種信仰——瀝川和小秋的愛情


愛是一種信仰——瀝川和小秋的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