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人間紛繁,只將星辰大海視征途

許多人渴望名聲,追求利益,希望到最後名利雙收;許多人年過半百、庸碌無常,領著穩定的薪水,過著乏味的生活;

還有一些人,他們如夢方醒,從舒適的當下爬起,點燃對生活的熱情,去尋找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存在方式。

奧斯卡•王爾德曾寫下這樣的話:“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我覺得用這一句話來概括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再適合不過。

匆匆而過的一生,也許我們都不會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半點痕跡,但這並不能影響我們擁有做夢的能力。

《月亮與六便士》:人間紛繁,只將星辰大海視征途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是英國著名的小說家、劇作家、散文家。

18歲於倫敦學醫,後因染上肺疾而前往法國南方里維艾拉療養,開始閱讀法國作家的作品。

23歲時創作了第一部小說《蘭貝斯的麗莎》,此後棄醫專事文學創作。代表作:《人性的枷鎖》、《月亮與六便士》。

毛姆的作品文筆質樸,脈絡清晰,人物性格鮮明,情節跌宕有致,他熱衷於探尋人性、成長和孤獨,一生崇尚自由,崇尚人的自然的天性。被文學批評界譽為“英國的莫泊桑”。

他在大地上度過了整整91年,享受著一個偉大的作家所能得到的一切舒適與自由。他以漫長的一生證明了王爾德的一句話是對的:愛自已,是一生浪漫的開始。

他年輕時聲稱寫作是為了點燃泰晤士的大火,晚年他幾乎獲得了整個歐洲文學界的一切殊榮。

《月亮與六便士》:人間紛繁,只將星辰大海視征途

《月亮與六便士》

以第一人稱“我”的視角敘述了整個故事:一位家庭美滿、事業成功的證券經紀人,突然在一夜之間拋棄所有,遠赴他鄉,沒有徵兆,也沒有給出任何理由,從倫敦到巴黎去,只為學習畫畫。

書中的故事敘述是那麼真實,人物栩栩如生、躍然紙上,讓我們不禁疑惑:這個世界上,是否曾經真的有一位叫做查爾斯•斯特里克蘭的畫家?

當然他是虛假的,卻也不是完全虛構。

書中的主人公正是以法國偉大的後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他們同樣追求美,為了自己的夢而奮不顧身。

四十歲的查爾斯•斯特里克蘭為了追求頭頂上的月亮,而放棄了滿地的六便士;放棄了世俗的一切,只為畫畫。

行將就木前,他坐在畫滿壁畫的屋子裡,以痛苦的熱情,傾盡畢生之力,留下了不朽之作。但是,這一座保存著他所作的,使後世震驚的傑作的木屋,後來根據他的叮囑,被一把火燒掉。

《月亮與六便士》:人間紛繁,只將星辰大海視征途

01 夢想與現實的抉擇:你是甘於俯首去撿滿地的六便士,還是抬頭用力仰望皎潔的月亮?

書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和我們平凡的生活中千千萬萬普普通通的人一樣,在日常生活裡,他不太愛說話,即使說起話來也是相當乏味無趣。

在社會地位上,也算不上大富大貴,只是勤勤懇懇,忙於一份體面的工作。有一位優雅美麗的妻子,還有兩個聰明可愛的孩子。

如果日子平淡穩定,我想,他們便是會隨著時光的推移,慢慢老去,到那時,兒女已然成家,他們也安穩地退休,備受子孫後代的崇敬,安享幸福的晚年,百歲以後壽終正寢,完成這尋常卻不失快樂的一生。

這樣的描述總會讓人聯想到平靜、自然,乃至遼闊,就像一條溫柔的河流,在平靜安逸的牧場上蜿蜒盤旋,最後慢慢地,注入了煙波浩渺的大海之中。

然而,大海給人的感覺卻又是神秘的,你不知它何時緘默,也不知道它在什麼時候又會怒吼起來,總之,你會莫名地不安。

斯特里克蘭就是這樣,前半生一直被這種說不清的不安感深深地折磨著,有一天他內心裡一股強大的力量戰勝了這種折磨。終於,他給妻子留了一封令所有人都覺得匪夷所思的信,決然離去。

誠然,是匪夷所思的。你很難想象一個擁有著賢惠溫柔的妻子和聰明可愛的孩子,並且過著優渥生活的男人,為什麼突然一夜之間,作出了這樣一個讓所有人都震驚的決定?

《月亮與六便士》:人間紛繁,只將星辰大海視征途

他是為了另外一個女人嗎?

不是,他不斷重複他的答案:必須畫畫。

那聲音中飽含著一種強烈的熱忱,一定要得到那樣東西的堅決,令人不得不為之動容。那股猛烈的力量正在他的體內奮力掙扎,這種力量非常強大,壓倒他的意志,壓倒一切,牢牢地控制住他,好像真的被魔鬼附體了,他有可能一下子就會被那東西撕得粉碎。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似乎從一開始就被設定好了程序:求學、工作、結婚、生子、退休,然後安安穩穩地度過一生,如果你不是按照這個程序來走,就會被旁人視為異類。

或許我們的心中都有想要追求的“月亮”,時時刻刻都想要放棄一切去追求的“月亮”,但是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又會有一道介乎於道德和自由的警戒線,它時時刻刻警告我們,不能夠逾越世俗的鴻溝。

一旦越過了,或者你有半點想要跨越這條警戒線的念頭,就會被世人狠狠地譴責,自己也會忐忑難安。

月亮,是遙不可及的,我們多半沒有勇氣放棄現在的穩定,轉而過著顛沛流離、食不果腹的生活。然而書中的主人公查爾斯•斯特里克蘭,他做到了。

他拋棄了滿地的六便士,擺脫現實的束縛,去追逐他的“月亮”,去追逐屬於他的星辰大海。

《月亮與六便士》:人間紛繁,只將星辰大海視征途

02 人性的弱點:他內心的獸慾猝然發難,過後他仍舊輕蔑無情

五年後,“我”來到了巴黎,在老友德克•斯特羅夫的引領下,“我”再次遇見了斯特里克蘭。

那時的斯特里克蘭,活得亂糟糟,他所住的地方和他個人都是邋里邋遢。他瘦得像乾屍。“我”聽他說曾經有六個月他每天就靠一片面包和一瓶牛奶度日。

然而,五年前當他決定要丟棄掉文明社會里的一切時,就知道必須要面對這些的。

斯特里克蘭毫不在乎,他不在乎物質的世界如何單薄,他也絲毫不考慮整個社會對他的看法。面對斯特羅夫的讚美,他嗤之以鼻;面對幫助,他冷嘲熱諷;甚至面對肉慾,他仍舊自私且無情。

他輕視一切,只在心中保留自己的世界,那個只有畫筆才能繪製出來的世界。

在長期在貧困的生活裡,疾病找到了斯特里克蘭。善良的斯特羅夫說服他的妻子,將斯特里克蘭接到自己的家中照料,然而結局卻是,斯特里克蘭和他的妻子勾搭上了。

斯特里克蘭是一個自私無情,不懂得感恩的人,常人的情感在他的身上幾乎不存在,而我們指責他沒有感情,就像指責猛虎的兇殘一樣荒謬。因為這就是他的本性。

最終,他還是拋棄了斯特洛夫的妻子。

他需要她,是因為她的身體很美妙,而他正好想要畫個裸女,等他完成那幅畫之後,便對她沒有興趣了。這個可憐的女人,最終選擇了自殺。

《月亮與六便士》:人間紛繁,只將星辰大海視征途


面對斯特羅夫妻子的自殺,斯特里克蘭絲毫沒有愧疚之感,他說的話慷慨激昂,彷彿就像斯特羅夫妻子只是他藝術生涯中,註定要為他犧牲的一種細微的完成而已。

在斯特里克蘭的眼中,愛情是人性的弱點。

“他不需要愛情,但他卻沒能抑制住自己的慾望,所以他勾引了斯特洛夫的妻子;他認可性慾,卻認為愛情是疾病。

女人只是取悅他的工具,他沒有耐心去跟她們同甘共苦、白頭偕老,因為他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斯特里克蘭冷漠,他就像原始森林中沒有道德底線的野獸,將邪惡赤裸裸地盡顯出來,但與此同時,他也漸漸地蛻變成了一個震撼人心的天才。

他站在自己的世界裡,用畫筆描繪出一種極致的美,這種美,讓他著了魔,也讓世人著了迷。儘管我們處在一個文明社會里,無時無刻不在用諸如道德、原則此類來要求自己,以及審視別人。

但是此刻,我們卻不能用道德來評判斯特里克蘭了,他眼中的世界與別人眼中所看到的世界不同,他渴望表現一切他看到的美,他追求美,他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故事到這裡,似乎讓人感覺到一種空曠的寂寥,斯特里克蘭用畫筆為自己構建了一切,卻仍然沒有走到一個完全接受他、包涵他的歸宿。

他是那樣糟糕,甚至可惡,但是你不得不承認他很偉大。

所幸,在生命的最後幾年,斯特里克蘭毅然帶著他孤獨的靈魂,奔向那早已令他魂夢縈繞的陌生群島——塔希提島,迎著凜冽的北風,在白浪紛飛的茫茫大海上,極目眺望漸漸消失的、再也無緣重見的法國海岸線。

他的行為有著慷慨激烈的風采,他的靈魂有著勇往直前的氣概,他的“月亮”從未落下,永遠泛著銀光,指引他,溫暖他。

《月亮與六便士》:人間紛繁,只將星辰大海視征途

03 生命的最後時刻:對自然信仰,做個永遠在路上的朝聖者

斯特里克蘭終於找到了靈魂的寧靜和接納自己藝術的歸宿,這個幽靜的地方是真的迷人的,美得像伊甸園,是個遠離塵世喧囂的世外桃源,頭頂是萬里碧空,周圍則綠樹成蔭,重要的是,這個地方澎湃著可以創造美的激情。

他再次結了婚,娶了一位土著妻子,有了兩個孩子。

你可能會突然想到,他曾說不需要愛情,而且又曾兩次無情地拋棄了他的愛人,卻又為何再次結婚生子了呢?

我想,大概是愛塔給了他自由,從不打擾他吧。

愛塔溫順、柔軟,同時又很堅毅,她照顧著斯特里克蘭,愛著斯特里克蘭,但是她卻沒有要求斯特里克蘭給予她同等的付出。

一個女人能給的,愛塔都給了斯特里克蘭。

在塔希提島生活的時光裡,斯特里克蘭創作出無數令人震驚的傑作,在這裡,他的奇行怪癖得到了包涵,在這裡他得到了他未曾指望他的同胞會給出的東西——同情。

也許,塔希提島就是對於斯特里克蘭來說的正確的地方了,他終其一生追尋的,如今已經得到。

後來,斯特里克蘭患上了當時的不治之症——麻風病。

當醫生告訴他這種病很嚴重時,他只是平靜地走到畫架之前,心有所思地看著上面那幅畫。

患了麻風病的斯特里克蘭,儼然像一頭怪物,然而愛塔依舊對他不離不棄,陪伴他走完了人生中最後的時光,同時,也見證了斯特里克蘭在屋子牆壁上留下的,世界上絕美的不朽之作。

他死了。在太平洋孤島的叢林深處,在一間簡陋的土屋裡,他坐在自己描繪的滿牆壁畫中,長逝。

“臨走的時候,他的精神依然安詳而寧靜,也許他終於找到了內心的安寧。糾纏他的魔鬼終於被驅走,完成那幅他用了畢生的痛苦去準備的作品之後,他那孤獨而痛苦的靈魂終於得到了安息。

他願意接受死亡,因為他已經實現了他的目標。”

相信此時我們會有一種感動,那就是查爾斯•斯特里克蘭的逝去,如將帶走一個偉大的時代的一種落寞感。

他始終不屑於功名利祿,不在意這個世界對他的看法,他也不管那幅畫在世人眼中是如何驚天動地的美。總之,他得到了他所追尋的世界。

後來,這一幅鉅作被愛塔毀掉了。她至始至終尊重斯特里克蘭,在埋葬了斯特里克蘭之後,用一把火,將這座屋子變成了焦炭,連帶著這一幅鉅作,化為灰燼。

《月亮與六便士》:人間紛繁,只將星辰大海視征途

這本書讀到最後,或許你早已熱淚盈眶了,為那遼闊而又偉大的一生;又也許,你只是在鼻孔裡輕哼出一句:這只不過是一個渣男逆襲成為天才的一生而已。

但是不管怎樣,我們不可以否認的是,他做到了我們當下不敢去嘗試的事情。

可能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都未曾抬頭仰望過那個“月亮”。只不過看到很多人都在追求名、追求利、追求體面、追求溫飽,他們都選擇了六便士,所以,我們自然而然也不敢停下腳步看看月亮。

我不敢說,每個人都應該抬頭看看天上的月亮,而不必太刻意地去撿地上的六便士,因為著實不容易的。我只是覺得,我們應當擁有選擇如何生活的權利。

其實不管是選擇月亮還是六便士,那都是一種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

但願你不管是選擇月亮還是六便士,都不要遺失選擇如何生活的權利,願你有夢可做,願你坦坦蕩蕩,如果可以,願你站在六便士之上,抬頭看看頭頂上的月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