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月亮與六便士》三位女性形象,得到的婚姻啟示

“他像很多年輕人一樣,終日仰慕月亮,卻沒有看到腳下的六便士銀幣。”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最著名的代表作品,講述了一位證券交易所經紀人原本擁有幸福美滿的生活,卻毅然拋妻棄子去往巴黎尋求畫畫理想,幾經波折最後在一個名叫塔希提的小島上與當地女子同居生子,並完成多幅驚人傳世畫作的故事。

這本書通過男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追求個人夢想的故事,反映了現實與理想,藝術家與現實社會的衝突。在這方面,各路名家的深度剖析數不勝數,而我讀完這本書卻始終對其中與男主人公有情感交集的三位女性形象進行思考,思特里克蘭德太太、勃朗什與愛塔,這三個女人性格迥異,結局卻大致相同,兩個女人守寡一個女人喪命,沒有人擁有圓滿的情感結局。因此,文章將從這三位女性的形象特點淺析她們是如何走入不幸的婚姻結局,以及從她們身上得到的婚姻啟示。

分析《月亮與六便士》三位女性形象,得到的婚姻啟示

《月亮與六便士》


思特里克蘭德太太:理想婚姻中的標準型賢妻良母

思特里克蘭德太太是一個幾乎挑不出錯的妻子,她精明能幹,將家裡的大小事務都操持的有條不紊,她雖然是家庭主婦但並沒有失去自我,她有自己的文學愛好,主動融入作家圈子,組織聚餐。老公有一份穩定也不失體面的工作,一兒一女都十分優秀,就連作者都覺得,這一家人是很多人理想的溫馨家庭,似乎沒有什麼不妥。即便是她被丈夫突然拋棄後,也沒有就此頹廢,而是為了生計做起了自己的打字店,晚年雖然成為寡婦,也有著富足的生活,兒女繞膝享受天倫之樂。

這樣一個女人,幾乎是每一個男人的理想型妻子。如果說她有錯,大部分讀者都會為她打抱不平並會覺得她不過是嫁錯了一個人,錯在男人。在我看來,這個女人最大的錯,是將婚姻經營的過於現實,她努力做好一個妻子的本分,一個女人的本分,但始終沒有一個愛人的本分。

她的婚姻在現實中看似堅如磐石,實際上,她與丈夫沒有同頻。書中說道,她認為自己的丈夫對藝術和文學並不感興趣,所以和文學家的聚會,丈夫也只會敷衍了事,她從不知道自己的丈夫有一個執著的藝術夢想併為此籌謀已久,因為丈夫不喜歡文學藝術她就隨他去,也不曾深入交流。安穩的婚姻找不到任何漏洞,讓她失去了危機感,即便是除日常生活之外和丈夫沒有共同話題也被忽視。這也就是為什麼當丈夫突然拋下她遠走,她恍如晴天霹靂,一定要麻痺自己認為是婚姻中出現了第三者,也不肯承認自己的婚姻出現了任何內在問題。

只談愛情的婚姻不牢固,但只有麵包沒有愛情的婚姻也並非牢靠,思特里克蘭德遠走後對妻子毫無悔意和愧疚,他說,“我已經養了她十七年。”對於這兩個人來說,婚姻是責任,顯少流露出愛情。高爾基說過,“婚姻是兩個人精神的結合,目的就是要共同克服人世的一切艱難、困苦。”沒有共同語言的兩個人更像是過日子的好搭檔,偏偏不是好的愛人。好的婚姻是兩個人共同成長,並非完全是你主內我主外的分工明確互不干擾。

分析《月亮與六便士》三位女性形象,得到的婚姻啟示

《月亮與六便士》配圖


勃朗什:可為愛苟活,也可為愛致死的極端型人格

勃朗什的愛情觀近乎極端,從她人生的三段感情經歷即可看出端倪:

  • 與貴族公子 :勃朗什遇到施特略夫之前,是一位貴族的家庭教師,深愛著貴族家的公子,並在對方的謊言中未婚先孕最終被拋棄。愛情可以矇蔽她的雙眼和身心,為了神聖的愛情,她衝破了理智和教條,犧牲身體與名節,全心投入,在這段感情中她沒給自己留任何後路,最後輸了個身心俱損,一敗塗地。為了愛情可以付出自己擁有的美好的一切。
  • 與施特略夫:一個身懷六甲被拋棄的女人,落魄之際雖然心有不甘但為了現實委身於施特略夫,即使丈夫視她如命,不計前嫌,也沒有動搖她分毫,她只是盡力扮演一個完美的妻子,她吝嗇於施捨給現任丈夫任何一點愛情,與其說是為了現實委身,不如說是為了前一段失敗的愛情妥協,就此封心,將愛人的能力禁錮。愛就愛到徹底,不愛就冷若冰霜。沒有愛情的日子即使活著,也是一具行屍走肉,留著一口氣苟活,不是為了祭奠上一段死去的愛情,就是等待著下一次的心動。
  • 與思特里克蘭德:這段感情無異於飛蛾撲火,明知與思特里克蘭德在一起,很有可能貧困潦倒,但就為了那片刻的心動,勃朗什再一次不計一切後果的奔赴愛情的戰場,只要確認對方愛著她,她也愛著對方,其他的現實因素都不重要,即便是拋棄愛她的丈夫也在所不惜。但當她發現思特里克蘭德只將她當做模特或者玩物,沒有愛情的時候,她死了心,選擇結束生命。一路追求真愛的她看不到希望了,既可為愛苟活,也可最終為愛殉道。

原文中說,“愛情使一個人比原來的自我更豐富了,與此同時,也更狹隘了。”愛情於勃朗什來說,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她將愛情奉為畢生的信仰,神聖高潔,得不到毋寧死。她沒有采取折中的辦法,也沒有試著探索另外一種對待情感的方式,是一種近乎極端型的人格(即,極端主義。採取極端手段達到目的的處事哲學。如一件事情要麼做得最好,要麼最差。是一種挖掘人性極端的個人原則和思想主張。具有這種人格的人對待事物比較偏激,是典型的唯我論思想。)

分析《月亮與六便士》三位女性形象,得到的婚姻啟示

《月亮與六便士》配圖


愛塔:愛情中的傾力奉獻者

如果說勃朗什是愛情的追求者和虔誠教徒,那麼愛塔則是將愛情真正抬到了忘我的境界。愛塔在遇到思特里克蘭德之前,擁有自己的房子和椰子林,十七歲的年齡加上自己富足的物質後盾,她對愛情和婚姻的要求很純粹,為了愛而愛,不圖回報。

她和思特里克蘭德結婚後,用椰子林養活著丈夫和丈夫那偉大而有些縹緲的夢想,在丈夫潛心作畫時她從不去打擾,對他的話也是言聽計從,並且為他生下兩個孩子。在思特里克蘭德患上麻風病時,她也沒有棄他而去,而是為他深居山林,走著很長的荊棘山路求醫問藥,甚至在丈夫想遠走時,她跪地抱腿求他留下。

愛塔的愛是無私的,她為思特里克蘭德作畫創造了最舒服的環境,像是一個火把燃燒著自己照亮丈夫的藝術道路。愛情是勃朗什的信仰,思特里克蘭德是愛塔的信仰,為他可以付出一切,她是擋在思特里克蘭德前面的屏障,她為他阻擋一切來自現實生活中的干擾,忠誠而堅定。之所以她能夠和思特里克蘭德安穩度過最後的人生時光,是因為她對愛情和婚姻的追求與丈夫對人生的追求一樣,在外界看來都是那麼的脫離現實,一個為愛而愛,不求回饋,一個為畫而畫,不求理解。

這段感情裡,思特里克蘭德幾乎沒有任何付出,心安理得的享受著愛塔給他的一切,愛的天平是一頭倒的失衡。愛情這件事,往往你不求回報,也真的不會有什麼回報,愛一個人是幸福的,但全力愛一個不愛你的人,是痛苦的

。因為無論你怎麼做,你都要隨時準備失去他,失去他的同時意味著失去了一切。愛情裡,往往付出最多的那一方最捨不得也最放不下。因此,在思特里克蘭德去世時,愛塔整個人癱軟在地上,她的全部心血和信仰已經毀滅,那一把大火不止燒了丈夫的偉大畫作,也祭奠了她的偉大愛情。年輕的她,守了寡。因為孩子,她要顧及生計,餘生在現實生活與偉大的愛情夢裡掙扎著。對一個人最深的愛,是你走以後,我活成了你的模樣。愛塔何嘗不是。

分析《月亮與六便士》三位女性形象,得到的婚姻啟示

《月亮與六便士》配圖


從這三個女人身上得到的婚姻啟示

  • 思特里克蘭德太太:婚姻的實質不該是愛情的墳墓,應該是愛情的沉澱與考驗。當柴米油鹽的生活問題佔據了大部分時間,如何在其中提煉愛情使其並不枯燥,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兩個人的相處,不是一定要說很多很多話,而是有些話我只想和你說。夫妻之間培養共同話題,同頻成長很重要。溝通的本質不是單純的交流,是建立在雙方都願意挖溝引渠之後才能通。如果兩個人能夠約定一個固定的時間段或者地點,進行深入有效的溝通,互相瞭解彼此的心意和近況,對感情的促進作用是非常大的,既能夠消磨誤會,也能夠進一步懂得對方,兩個人的相處,懂往往比愛更重要。
  • 勃朗什:她的愛情是不留餘地也不留退路的,這也是她殺死自己的關鍵,她沒有給自己喘息的空間。愛人七分,三分留給自己。沒有人會愛一個沒有自我的人,不自重不自愛何求別人來珍惜呢。留給自己的三分理智,一分用來反思與提升自己,一分用來給自己的生活,一分用來與對方保持距離。身處暴風中心的人往往看不清真相,這三分餘地實際上是用來觀察感情的,通過兩個人之間的相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此來衡量對方是否真誠、與自己是否合適等等,也就是給自己的退路。愛與被愛都是一種能力,愛人是恰到好處的分寸感,這樣雙方都不會覺得累,讓大家都有自己的空間,有進有退,才能維持一段婚姻的平衡,並非是勃朗什極端的天堂地獄式的玉石俱焚。
  • 愛塔:她幸福嗎?相信在那幾年短暫的時光裡,她是幸福的。但餘生在現實與回憶的夢境中掙扎,是件難熬的事吧。愛情需要計較回報還是勢均力敵更好?步入婚姻,除了付出還是要有所回饋的,讀到愛塔的結局,我最惋惜的不是她,是她的孩子,同樣有一個天才父親,思特里克蘭德太太的孩子們都能夠讀書識禮,每個人的歸宿都很好,但愛塔的孩子成為了水手,無關職業高低,單純看孩子的成長,愛塔的孩子缺失了很多應該有的教育,家庭教育,親子教育以及知識教育。選擇一個伴侶步入婚姻並不能完全自私的為了愛情,還是要考慮現實問題,是為家庭負責,也是為自己的孩子負責。婚姻是一件需要負責的事,若只圖自己的快活,對孩子是極大的不負責。

結語:

開卷有益,三個女人的感情線是三種對待婚姻與愛情不一樣的態度和人生,每個人都可以在她們身上讀到自己,愛塔是那個懵懂時期以為愛情就是要無所求的自己,勃朗什則是懂得愛情後一直追求真愛的自己,思特里克蘭德太太則是那個步入婚姻,慢慢接受現實的自己。這三個人在不同的時期遇到同一個男人,最後卻殊途同歸,這告訴我們,婚姻這件事,一定要掌握一個度,它未必是絕對的平衡,但一定是恰如其分。

如果你要問這個度是用在什麼時候,我想用原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唯一重要的永恆是現在。”

分析《月亮與六便士》三位女性形象,得到的婚姻啟示

《月亮與六便士》配圖


END

我是 ,文字本沒有溫度,因為有人書寫才格外溫暖。我們都是生活的初學者,閱讀是走出困頓最快的捷徑。歡迎您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